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脾胃弱,,怎么冬補
人參鹿茸大材小用 蓮子百合反而有用
“冬日進補,,來年打虎”,,為了冬補,,有的人自行購買人參、鹿茸等大補之品,;有的到醫(yī)院找中醫(yī)望聞問切后,,量體進補;有的選擇各種膏方進補……但有些人卻越補越“虛”,,出現(xiàn)腹脹,、腹痛、上火,、惡心等癥狀,,即中醫(yī)所說的“虛不受補”。
“虛不受補”最早見于清代陳士鐸著《本草新編》,“愈補愈虛者,乃虛不受補,,非虛不可補也,,故補之法亦宜變。補中而增消導之品,,補內(nèi)而用制伏之法,,不必全補而補之,更佳也?!边@句話狹義上是指脾胃虛弱不能消化補藥,,廣義上則泛指補藥在被消化吸收后產(chǎn)生了各種不良反應。因此,,一旦出現(xiàn)上述癥狀,,就要考慮自己是否是“虛不受補”,并在以下幾個原則指導下,,科學進補,。
1. 調(diào)理脾胃。
胃氣指脾胃之氣,,是后天生化的源泉,?!饵S帝內(nèi)經(jīng)》指出:“五臟者,,皆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說明人以胃氣為根本,也因此把脾胃稱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不僅食物,藥物也要經(jīng)過脾胃功能的運化,,才能夠輸布全身,,發(fā)揮其療效。同時,,脾胃不適影響藥物的消化吸收,,而某些藥物也會增加脾胃負擔,甚至損害脾胃功能,,加重其病變,。因此,在冬補時,,應慎重選用藥材,、食材,并兼顧脾胃的功能,,保護胃氣,。
2. 辨證體質(zhì)。
一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不同,,病證有別,,季節(jié)有變,體質(zhì)各異,,所以進補必須對癥,;而中醫(yī)認為,“一藥一性,,百病百方”,,每種補益藥品只適合一定的體質(zhì)、治療一定的病癥,。如果不辨氣血陰陽,、五臟虛實,一味地濫補,,就會出現(xiàn)不適癥狀,。因此,進補前,,一定要到正規(guī)機構(gòu)辨明自身體質(zhì),。如常表現(xiàn)為津少口渴、潮熱盜汗,、眩暈遺精等為陰虛,;有全身功能衰退、怕冷,、腰酸背痛,、四肢不溫、陽痿等屬腎陽虛虧,;表現(xiàn)為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jīng)量少者則為血虛,;平日感到乏力、氣短者多為氣虛……
3. 急補不如緩補,。
古語云,,“芒硝大黃治病無功、人參鹿茸殺人無過”,。服用補品一定要“適度”,,如超過這個度,就可能向反方向轉(zhuǎn)化,。如稍有體虛,,就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物,不僅大材小用,,還可能適得其反,。人參是大補元氣、補品中之上品,。但若服用不當,,或長期服用,則會出現(xiàn)興奮,、失眠,,甚至食欲不振、血壓升高等癥狀,。因此,,進補一定要根據(jù)人的體質(zhì)、年齡等具體情況調(diào)節(jié)用藥劑量,。
久病虛損及年老體弱的人,,不易急補、峻補,,只能平補,、緩補,。尤其需要平調(diào)陰陽,、流暢氣血,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diào)整到最佳劑量,,且宜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的藥物,。
4. 藥補不如食補。
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脾胃虛弱的人,,應用食療先調(diào)養(yǎng)脾胃。最好遵循多品種,、多變化,、富營養(yǎng)、易消化的原則,,飲食宜溫,、軟,首選魚,、瘦肉,、雞、奶類、豆制品,、蓮子,、薏米、百合,、山藥,、大棗、核桃等,,新鮮蔬菜與水果適當多吃,,最好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餐只吃七八成飽,。年老體弱,、脾胃虛弱的人,生冷,、油膩,、煎炸、熏烤與容易脹氣的食物最好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最好不吃,。(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中醫(yī)腫瘤科主任 王 維 程風敏 熊志翔)
編輯:趙彥
關鍵詞:脾胃弱 怎么冬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