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岳敏君:傻笑人的自我審問
1996年的邁阿密藝術博覽會,,是岳敏君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的“Debut”,。這個來自法語的單詞,,一開始指世家千金公子在16歲成人禮上正式亮相的首秀,,以示進入社交界,。而當時已經(jīng)走過至少兩個16歲的岳敏君,,也在世界標志性藝術博覽會上來了一個倍兒棒的亮相,,走上了通向國際藝術市場的必經(jīng)之路,。
1996年,、1997年,、1998年,經(jīng)驗豐富的少勵畫廊讓岳敏君的“中國概念”反復在西方市場亮相,。終于,,岳敏君自我推廣歷程里除了1994年赴港后最重要的一年來到了。與其說1999年是岳敏君的重要年,,還不如說是因為岳敏君在這一年“碰上了”一個重要的人—烏里·??恕?/p>
烏里·??似鸪跏莻€商人,,“文革”后最早進入中國的商人,后來,,這個熟悉中國地頭的瑞士商人,,被委任為瑞士駐中國大使。這位“本性難移”的瑞士大使,,在中國后廣泛收藏中國當代作家作品,,在他湖心島上建于16世紀老宅中,,收藏了2000件中國藝術家作品,時間跨度為1970年代至今,。
而烏里·??俗顝V為人知的能力,遠非“鑒寶”,,而是“相人”,。在花無百日紅的藝術界,人人自危,,以防遇見西方俚語所說的:“Onedayyouarein,,thenextdayyouareout。(今日你踏足藝術界,,明日你就可能被擠出,。)”而烏里·希克,,這位瑞士伯樂,,最擅長的,則是發(fā)現(xiàn)能夠“百日紅”,、“千日紅”,,甚至“一世紅”的畫家。他就相當于藝術界的邁達斯國王,,金手指碰碰誰,,這個昨日還寂寂無名的潦倒畫家,可能在第二天就成為上流藝術市場的寵兒,。換句話說,,烏里·希克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在西方形成話語權和引起市場關注的重要推手之一,,獲得他的青睞,,基本上保證了岳敏君在西方市場上的光明未來。
1999年的岳敏君,,獲得的不僅是烏里·??吮救讼胍詹厮髌返暮酶小:蜑趵?middot;??艘黄饋淼皆烂艟吻f工作室的,,還有威尼斯雙年展策劃人哈洛德·塞曼HaraldSzeemann,和塞曼帶來的邀請—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開放的邊界》的邀請函,。
這當然不是岳敏君的第一次威尼斯雙年展,,這藝術界的奧斯卡,早在1993年就見證了栗憲庭和岳敏君等14位中國藝術家的首秀。但1993年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威力,,卻遠不及1999年的雙年展,。塞曼史無前例地邀請了二十多名中國藝術家參展,占當屆藝術家總量的五分之一,,而當年的國際藝術大獎也由中國藝術家蔡國強奪魁,。藝術家和藝術品的數(shù)量、質量都掀起了當年國際藝術界的“ChinaFever(中國熱)”,,令中國藝術家形成了國際藝術界的新銳力量,。
在這一屆威尼斯雙年展開幕式簡短的五分鐘發(fā)言中,塞曼特別提到了中國當代美術,。他說:“在展覽前夕有人問我,,為什么這次參展的中國藝術家這么多。我回答,,最近兩年我在網(wǎng)上看到了很多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介紹,,我認為他們很好,有中國人自己的幽默和智慧,,我們沒理由拒絕他們,。”他說完,臺下掌聲四起,,經(jīng)久不息,。
同去參展的楊少斌也頗為樂觀地評價:“我看過45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畫冊,那是首次有中國藝術家參展的雙年展,。我覺得本次雙年展比那一次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僅僅相隔六年,,卻完成了一次飛躍,。這次展覽以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為主,水平相當高,。西方藝術家的作品水準非常棒,,但給人的感覺比較冷,這可能與環(huán)境有關,。而中國的作品與人比較接近,,親切,溫暖,,有人情味兒,。我認為這次之所以邀請了這么多中國藝術家參展,主要是西方人自己覺得西方的藝術在萎縮,,而中國卻還有可能性,。”
與楊少斌相反,回憶起讓中國藝術家風風火火的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岳敏君的看法則更為悲觀,,或者說這是一種柏楊式的自省,,也或許這是傻笑人自我審問的一部分。“那屆雙年展非常好,,中國藝術家很受關注很轟動,,但我認為我們與西方還是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不是制作上的,,而是在思想上的,,根源上的。中國藝術家與西方藝術家永遠都不會是平等的,,就像足球,。西方藝術像一個很大的胃,中國藝術在其中很容易就被消解了,。西方的那個胃不是生硬的,,西方體制能消化一些對他們有用的東西,而我們的這個胃已經(jīng)退化了,,對好東西吸收不了,,對壞東西也無法鑒別。這次展覽,,中國藝術家給西方提供了一個視點,,我相信幾年后西方藝術家就會放大中國藝術家的長處,而將之完全變成自己的作品,,而中國藝術家所能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就是拋磚引玉,。”岳敏君說。
即使對中國藝術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未來走勢懷有擔憂,,中國熱,、烏里·希克的青睞和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還是為岳敏君個人的發(fā)展帶來了不可小覷的影響,。
千禧年,,世界范圍性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的崩塌和相關概念股的大幅跳水都為本就紅火的藝術品市場加一把柴,似乎更為保守的藝術品投資方式又開始在網(wǎng)絡時代迎來了第二春,。
2000年,,岳敏君在倫敦舉辦了個展《紅色的海洋:岳敏君作品展》。策劃者不再是香港或是海外的藝術機構,,而變成了中國當代藝術畫廊,。倫敦,這個從1994年到1999年都沒有和岳敏君“邂逅”的歐洲最重要也最活躍的藝術品市場,,終于迎來了這個極具代表性的中國當代畫家和他自我復制的偶像作品,。
岳敏君頂著“國際當紅中國當代畫家”這個略顯拗口的帽子,先后接受了BBC和CNN的訪問,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岳敏君—或者說得更廣泛一些,,中國當代藝術—受到西方主流媒體的關注,為進入西方市場創(chuàng)造了強勢的輿論基礎,。
2005年烏里·??四贸鲎约旱牟仄罚谌鹗渴锥疾疇柲岬拿佬g博物館舉辦了名為《麻將:??酥袊F(xiàn)代藝術收藏展》,。與此同時,從2000年直到2007年,,岳敏君的上拍作品以及成交率也在穩(wěn)定的攀升中,,除了2002年兩幅上拍作品均流拍之外,每年上拍數(shù)量幾乎呈直線上升,,2000年僅有一幅上拍,,發(fā)展到2005年的8幅,到了2006年,,這一數(shù)字夸張地增長到49幅,,而成交率,也保持在最低比率高于七成的水準,。到了2007年,,僅頭十個月,上拍的30幅作品就成交了28幅,,成交率高于90%,,而當時岳敏君尚有12件作品在預展中。
編輯:羅韋
關鍵詞:岳敏君 岳敏 作品 傻笑 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