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袁枚先生的“美食情結”
有趣的是,,東方大觀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近日又將袁枚先生的手稿拿到我的面前,,令我感到十分歡喜,特別書文以記之,,與諸君共享袁枚先生之樂,。
袁枚致陶渙悅手札冊(局部)
燒鴨的故事
“十三日,又有一處請吃早飯者,,以故世兄之詩尚不能來,,所許燒鴨竟請于十八日午前見惠,大妙大妙,?!痹谶@套《袁枚致陶渙悅手札冊》的第7封信中,袁枚對陶渙悅如此說道,。
這里的世兄,,指的是陶渙悅,字觀文,,號怡云,,江蘇上元(今南京)人,是袁枚同年陶紹景之孫,,官至戶部郎中,,更重要的是,他是袁枚的學生,得隨園衣缽,。
袁枚曾在《隨園詩話》卷十四中,,這樣記載:“葉書山侍講常為余夸陶京山同年之孫、名渙悅者,,英異不群,,時才八九歲。稍長,,好吟詩,,尤好余詩,大半成誦,?!?/p>
袁枚待陶渙悅非常客氣,,在信中稱呼其為“怡云”,,語氣十分親密。特別的是,,在這18封信中,,有5封提到了吃,并且反復提到了“燒鴨”,。例如,,在第8封信中,袁枚對陶渙悅說:
十八日要燒鴨者,,諸小兒女要分嘗,,陶世兄之惠故也。世兄要來同東,,則請俟揚州歸時,,另帶東坡肉來,并拉霞裳令來為妙矣,,此札即交霞裳,,寄上以博一笑。怡園主人枚再拜,。
他的胃口尤佳,不只要燒鴨,,還要另帶東坡肉來,,袁枚的美食情結可見一斑。袁枚的好吃追求色香味俱全,,他曾在《品味》一詩中寫道:“平生品味似評詩,,別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色香好,明珠仙露上盤時,?!?/p>
他曾遍集天下美食名點,可見袁枚的饕餮之樂在弟子面前也絲毫不掩飾,,弟子也樂得尋找一些美味與老師同享,。而在第9封信中,袁枚對燒鴨的喜愛,,已經(jīng)不加掩飾,。他說:
初三日,病痢至今不愈,,苦不可言,。子進初十之期已謝之矣,(致意)性怕服藥,,乞致令祖大人有好單方賜一個來,,名心甫。承題拙作及賀子進詩,,病中尚未及看也,,燒鴨須至九十月間送來。
袁枚的身體一直不好,,痢疾沒有痊愈,,苦不堪言,甚至去請求陶渙悅的祖父陶紹景尋找一個治病偏方,。就在這種情況下,,袁枚也要嚴肅地提醒弟子陶渙悅,須在九十月間,,送燒鴨來,。“吃貨”之急迫狀,,立現(xiàn)眼前,。
不只需要燒鴨,袁枚對燒鴨的品質(zhì)也十分講究,,對燒鴨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例如,在第4封信中,,他說:
昨見惠燒鴨,,其老與太年伯相仿,若(與)云雛鴨,,則是少年過于老成之故也,,一笑一笑。
太老的燒鴨不好吃,他還不忘幽默一番,,將燒鴨比作“少年過于老成”,,十分有趣。
當然,,袁枚和陶怡云關于美食的故事遠不止于此,。《小倉山房文集》卷三十一《陶怡云詩序》寫道:“伊尹論百味之本,,以水為始,。夫水,天下之無味者也,。何以治味者取以為先,?蓋其清冽然,其淡然,,然后可以調(diào)甘,,加群珍,引之于至鮮,,而不病其腐,。詩之道亦然,性情者源也,,辭藻者流也,。源之不清,流將焉附,?!?/p>
這是論詩,也是論味,。
編輯:楊嵐
關鍵詞:袁枚 萱暉堂書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