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讀書是一場精神的長跑
哲人有言:“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泵棵孔x到這句話,,我都深有感觸。對于很多人而言,,現(xiàn)代生活或許是平凡的,,但平凡并不意味著接受平庸。讀書,,恰恰是克服平庸的一種生活方式,。因為,閱讀不僅給人以知識,,更像一艘航船,,帶領(lǐng)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從狹隘駛向開闊。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一邊感慨,讀書能給人帶來無窮的益處,;一邊又抱怨,,生活節(jié)奏太快,沒有時間讀書,或不知道該讀什么書,。甚至,,年初制定了讀書計劃,規(guī)定自己一年要讀多少本書,,到年底,,一盤點,書確實是買了,,但大多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柜上,。“讀書人為什么不讀書了,?”這確實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想起了清代文學(xué)家袁枚的那篇《黃生借書說》。黃生來袁枚這里借書,,袁枚不僅慨然答應(yīng),,還告訴他:“書非借不能讀也?!睘楹稳绱苏f,?原因就在于,很多人藏書很多,,但往往以“有空再看”的心態(tài),,將其束之高閣;而借來的書,,由于時刻擔(dān)心需要盡快還回去,,反而會讓人珍惜寶貴的閱讀機會。袁枚并非借此鼓勵借書,,而是勸勉人們不要因為條件不利而裹足不前,,也不要因為條件優(yōu)越而貪圖安逸。某種意義上,,在讀書中擴展精神的疆域,需要有一種緊迫感,。
對此,,我有著切身的體會。小時候,,正趕上十年浩劫,。每每望著大門緊鎖的學(xué)校資料室,透過窗戶看到堆在地上,、布滿灰塵的各種書籍,,不免耿耿于懷,望書興嘆。無奈,,只好四處詢問鄰居,、親戚、同學(xué),、老師,,看誰家有好書。雖然借書費力,,還是成功地從鄰居那里借到了魯迅的雜文集《熱風(fēng)》,,從姑父那里借到了蘇聯(lián)的文學(xué)名著《海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緊迫的時間,,讓我如饑似渴地啃讀這些著作,,而它們也如同甘露浸潤著我的心田。
之后,,我考入南開大學(xué),,從此進入了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作為書籍的“大本營”,,學(xué)校的圖書館基本上成了我每天必去的場所,。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讀《紅巖》這本書,,在讀到渣滓洞的革命烈士,,他們即使身陷囹圄,還不忘讀書,,這樣一種精神,,在帶給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多了一份堅定,。每讀完一本,,總會有幾分激動,在內(nèi)心告訴自己,,又攻下了一個知識堡壘,,又獲得了一次知識的洗禮。正是因為這種緊迫感,,四年下來,,草草統(tǒng)計,居然讀了上千本書,。而大學(xué)時的這段經(jīng)歷,,不僅讓讀書成了我的一個習(xí)慣,更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
如今,,雖然已工作多年,我依然保持著每個月去一兩次公共圖書館看書的習(xí)慣。一來,,是因為那里的閱讀環(huán)境好,;二來,也是因為書的品種多,,特別是新書的比例大,,在啃讀經(jīng)典的同時,可以迅速了解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最新成果,,通過閱讀,,更新知識,克服“本領(lǐng)恐慌”,。而新知識的獲得,,也會給人帶來成就感等正面的反饋,激勵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去汲取營養(yǎng)??梢哉f,,正是因為這種“雙向互動”,激勵著我們在閱讀中,,不斷擴展知識和精神的疆域,。
讀書是一場精神的長跑,無論何時開始,,都不會太晚,。對每個人來說,如果你想不斷提升自己,、拓展視野,、啟迪智慧,不妨以熱情和時間擁抱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xí)慣,。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讀書 精神 長跑 閱讀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