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訊息書畫訊息
【專稿】古書畫中的秋之月
水月黃昏香影寂
以水映月,,以月鑒水,秋月與秋水,,是古代繪畫中常見的題材。湖光秋色,,洞庭秋月在詩人的筆下更是美不勝收,。唐代詩人劉禹錫就曾在《望洞庭》說:“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泵鞔跏镭懸灿性娫唬骸案”赐ピ?,飛錫衡山云。若向黃梅去,,心香一寄焚,。”
《西溪月棹圖》扇頁,,清,錢杜繪,,紙本,,設(shè)色
無獨(dú)有偶,在古代繪畫中,,同樣有描述“洞庭秋月”的景象,。上海博物館藏有清代畫家王愫紙本設(shè)色《洞庭秋月圖》一卷。此圖描繪太湖洞庭東山月夜秋景,,月光皎潔,,湖水泛銀,頗為美妙,。
王愫,,字存素,號林屋,,又號樸廬,,是江蘇太倉人,僑居蘇州,,與畫家王昱,、王玖、王宸合稱“小四王”,。其山水畫干墨重筆,,不加渲染,尤善絳筆竹石,?!抖赐デ镌聢D》緊扣秋、月二字,,烘托點(diǎn)染洞庭東山夜間的秀美秋色,,構(gòu)圖極為講究、精心設(shè)置,,為王愫中年時期的代表作,,是其典型作品之一。
此圖中,,畫家采取豎式構(gòu)圖,,筆力秀潤多姿、清俊雅麗,,追求洞庭茫茫山水之趣,。其借鑒南宋畫家馬遠(yuǎn)“馬一角”布局方式,近處坡石兀起,左側(cè)峰巒高聳,;整體上部留有大片空白,,令人想象出月光下茫茫無邊的湖水接連天際的浩淼景象,別致巧妙,。
此畫山峰坡石縫隙間點(diǎn)綴以秋樹野草,湖中央坡石平緩,,水邊蘆葦叢生,,空中大雁縈繞飛行,臨湖有草舍數(shù)間,,門口高樹挺拔,,精致典雅。此畫右上方題有:“洞庭秋月,?!笔鹂睿骸坝赫锍螅逦斗曼S鶴山樵筆法,,林屋王愫,。”鈐蓋朱文“愫印”,、白文印“江左烏衣”,,起首鈐有朱文圓印“上下千年”,右下壓角白文印“天真爛漫是吾師”,。
除“洞庭秋月”以外,,“平湖秋月”亦為歷代畫家鐘愛的表現(xiàn)題材。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藍(lán)瑛《平湖秋月圖》,,即為代表,。這件由張晶筠先生1982年捐贈的古畫,即描繪了一輪月影浮于水面,,兩岸坡坨幾株雜樹,,遠(yuǎn)處山影交疊于蒼茫暮色之中的秋月之景。
藍(lán)瑛是晚明重要的山水畫家,,兼工蘭石,、花卉。其山水畫師法黃公望,,上溯宋元晉唐諸家,,眼界弘遠(yuǎn)。加之其曾漫游南北,,飽覽名勝,,對真山真水有深切的體會,故雖力追古法,卻能融會貫通,,對明末清初繪畫的影響很大,。
《平湖秋月圖》仿倪瓚筆意,以墨筆繪湖光秋色,,湖水寬闊平靜,,秋月樹影婆娑,頗有意趣,。畫上鈐“藍(lán)瑛之印”白文方印,,“田叔”朱文方印,題跋七絕一首:“萬頃寒光一夕鋪,,冰輪行處片云無,。鷲峰遙度西風(fēng)冷,桂子紛紛點(diǎn)玉壺,?!?/p>
“溪月初出水,照我清夜堂,。沈憂不成寐,,踟躕步寒光?!泵枥L水與月的古代繪畫中,,還有一種,是明月泛舟圖,。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錢杜扇畫《西溪月棹圖》,即為描繪紅衣高士獨(dú)坐舟頭,,順流而下的情景,,表現(xiàn)了文人理想的幽居生活。
此扇頁為作者晚年送給同僚的畫扇,,圖中人物及舟用筆細(xì)密工整,,灑脫的筆墨與刻畫精微的人物、舟船形成了有機(jī)的互補(bǔ),,于古拙中流露出靈秀之美,。74歲的錢杜在畫上自題為:“西溪月棹。臨唐子畏本為小眉仁兄觀察清賞,。丁酉仲秋,,錢杜記?!?/p>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明月 秋月 瑤臺 畫家 古書畫中的秋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