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瓷器上的 “明月”
原標題:瓷器上的 “明月”
瓷器到了康熙時期出現(xiàn)詩畫的形式,在彩繪各種題材畫片的基礎上,,題上了古詩文,,從而提升了瓷器彩繪的文化內(nèi)涵,這種有著文人畫意味的瓷器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而廣泛流行,,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
明月,,是古瓷器題畫詩常見的表現(xiàn)對象,,歷代詠月亮的詩文不勝枚舉,反映在古陶瓷上同樣寄托著人們的無限遐思,,以及對自然人生的種種追問,,而賦予別樣的情思。
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在清代官窯瓷器中,,康熙十二花神杯是身價頗高的名品,這一套小酒杯以一年十二月令相應的花卉為彩繪題材,配以古詩句,,提升了官窯瓷器的文化品位,,是康熙時期的創(chuàng)新之作?!肚迨犯濉份d:“時江西景德鎮(zhèn)開御窯,,源呈瓷樣數(shù)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儲巧妙。于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又各極其勝,,既成,,其精美過于明代諸窯?!痹?,指康熙年間掌管官窯的工部侍郎劉源,這一套十二花神杯據(jù)傳也屬于他設計的創(chuàng)新之作,。
清代寂園叟《匋雅》稱康熙十二花神杯有青花,、五彩,質(zhì)地甚薄,,要湊齊十二月令之花,,十分困難,青花的價值也絲毫不比五彩低,。其實,,十二花神杯除了青花,、五彩,,還有斗彩,存世更為稀少,,古人或許把五彩和斗彩視為一類,。這里我要介紹的是一個斗彩桂花杯。桂花代表十二月令的八月,,由于八月桂花開,,桂花又稱月桂,開花正值中秋前后,,月亮又被稱為桂宮,,因而以桂花指代十二月中的八月就顯得很貼切。杯的一面繪制桂樹一株,綠葉中布滿紅花點,,樹下的草叢中隱約可見一只小白兔,。桂花杯以中秋月圓這個意象表現(xiàn)八月,無疑再恰當不過了,。杯的另一側(cè)空白處用楷書題詩句:“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嶠詩《桂》,,點出“月”和“秋”這兩個關鍵字眼,,無不與中秋佳節(jié)緊扣在一起,其構思精密,,富于詩情畫意,,為難得的佳制。
月幌見疏影,,墨池聞暗香
清代的琺瑯彩瓷器始創(chuàng)于康熙年間,,到雍正時期已達到極其精美的程度,可以說琺瑯彩瓷器是清瓷中的奇葩,,歷來為皇室所珍藏,。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器的制作要求甚為嚴格,稿樣都親自過目審定,,有的還按照他的要求作修改,,總體上追求淡雅、清新,、精致,、高貴的品質(zhì)。
琺瑯彩瓷器有一種題有詩句的,,前人稱為古月軒彩,,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認為是有清一代最珍貴的品種,價值奇高,,即使是同時期的仿品,,價值也不菲。這種瓷器據(jù)說在景德鎮(zhèn)制坯,,再運往宮中彩繪,,題詩的引首和結(jié)尾有胭脂水印章,詩書畫印合一,。有青花和料款兩種,,料款凸起,雙圈方邊,,被認為是最名貴的一種,,康,、雍、乾,、嘉四朝都有,,嘉慶以后就非常稀少了。琺瑯彩梅竹詩文碗,,其梅花采用工筆墨彩描繪,,枝干彎曲舒張,花瓣細筆勾勒,,施以淺黃色,,樹下幾叢墨竹,竹葉分為深淺兩種顏色,。一面題有詩句:“月幌見疏影,,墨池聞暗香”,有起首陽文長方紅印“佳麗”,,文后有陰文“古壽”和陽文“清香”方印,。詩句出處不明確,與北宋林和靖《山園小園》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異曲同工之妙,,描繪了月下梅花的縹緲意象,既寫花,,也寫月,,花香與月色融為一體,給人以美妙的藝術體驗,。整個畫面透出清雅秀逸的意境,,符合雍正官窯的特征。從表面色彩老化程度看,,迎光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蛤蜊光,,瓷胎呈淡黃色,制作十分精美,。清代官窯瓷器同一類品種往往在彩繪設計上略為變化,,總體題材構圖相同,在細節(jié)上又不雷同,,這種情形恰恰說明并非仿制,。材料和繪制水平達到同類品種水準,,又有明顯老化跡象的,,一般都較為可靠。
落月依樓閣,,歸云擁殿廊
琺瑯彩瓷器中的山水樓閣是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傳世稀少,,十分珍貴。雍正琺瑯彩墨彩山水樓閣人物碗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件,。所謂墨彩,,是在白地上繪黑彩。通常以黑地繪五彩或三彩的叫黑彩,,墨彩所呈現(xiàn)的簡約,、單純、嫻靜使這種瓷器達到應得的效果,。
這件墨彩碗繪制了重臺秋樹,,以黑彩為主要顏色,而只在樓臺楹柱,、人物衣著上加染紅色,,畫面樓閣描繪工細,樹木散發(fā)著秋天氣息,,石頭也富有姿態(tài),,三三兩兩的人物雖然看不清臉部細節(jié),但仍神態(tài)畢現(xiàn),。有江中打魚的,,有獨自遠眺的,也有幾個人一起交談的,,使畫面靜中寓動,,富于生機。碗的一側(cè)題著詩句:“落月依樓閣,,歸云擁殿廊”,,詩句出自五代詩人徐鉉詩《宿山寺》,起首閑章“壽古”,,尾章“高山”“流水”,。碗的口沿和圈足加金,底部有“雍正年制”雙圈料款,,胎體奇薄而結(jié)實,,為雍正官窯瓷器難得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畫面還特別渲染上一層薄薄的淡黃釉,,略顯透明,像水漬的感覺,,給人以空蒙之感,,這是雍正時期官窯山水畫慣用手法。從題詩上看,,“落月”應為深夜,,霧氣較重,,月色澄明,而此時人們還在屋外活動,,正好說明是秋夜的好時光,。漁夫忙于打魚,成為岸上人們觀賞的景致,,畫面構成十分精致,,描繪細膩,不畫月亮而月亮自現(xiàn),,生動表現(xiàn)了月夜江岸的情景,。
編輯:楊嵐
關鍵詞:瓷器上的 “明月” 清代官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