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這幾類人不適合“冬病夏治” 別再亂貼三伏貼了
進入夏季,,“三伏貼”又開始火起來,尤其是在中醫(yī)院,,簡直就成了主打品牌,。不過專家表示,“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都適合,,也并非一貼就能搞定,,穴位敷貼每人通常每季需貼敷5~10次,、且需連續(xù)貼3年以上才能明顯改善病情,。
所謂“冬病夏治” 就是冬天容易發(fā)生的慢性疾病,,通過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療,從而達到、減輕或消除癥狀的目的,。包括“穴位貼敷”,、“艾灸”、“火龍灸”,、“督灸”,、“毫針”、“拔罐”,、“理療”,、“藥物”等多種方法,其中“穴位貼敷”(三伏貼)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七類人不適合敷貼治療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通用,,僅適宜那些處于疾病緩解期或穩(wěn)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選擇治療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屬于疾病狀態(tài),還是處于非急性發(fā)作期,。如果是疾病發(fā)作期,,則最好讓醫(yī)生根據(jù)病情和體質(zhì),辨證施治,?!靶枰⒁獾氖牵嗅t(yī)貼敷只是疾病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療,,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還正在服藥的話,,在敷藥期間不能盲目減藥或停藥,。”河南中醫(yī)一附院針灸科主任趙俐黎說,。
對于孕婦,、糖尿病患者、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膚長有皰癤,、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fā)作期(如發(fā)燒等)病人以及兩歲以下的兒童,,不宜進行穴位敷貼治療,。
無論是防病還是治病,中醫(yī)都講究對癥施治,,“冬病夏治”應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來做,。河南中醫(yī)三附院脾胃科主任孫玉信說,“冬病夏治”適用于病性屬寒、屬陰的患者或體質(zhì)偏寒,、陽虛,、氣虛的人,否則三伏天貼敷后,,不但效果不佳,,而且還可能會“火上澆油”,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例如,,慢性支氣管炎,是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病,,可通過在三伏天陽氣旺盛之時貼敷藥物,,藥物吸收后通過經(jīng)穴的放大效應作用于全身,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對于一些有咳濃痰的老慢支患者來說,,如果在三伏天貼敷性溫熱的藥材,反而會使體內(nèi)的熱邪更加旺盛,,加重病情,。
因此,在貼敷藥膏之前,,最好能先請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判斷,,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切不可擅自而為之,。
“冬病夏治”一般需堅持3年
很多患者冬季易發(fā)疾病在夏季的癥狀并不明顯,,或者根本沒有癥狀,因此治療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顯現(xiàn),?!耙恍┍е囋嚳吹男那槿メt(yī)院嘗試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療效后,,會放棄繼續(xù)治療,,這樣其實等于前功盡棄?!壁w俐黎說,。
需特別強調(diào)的是,“三伏貼”并非一貼就靈的靈丹妙藥,,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有好療效。據(jù)孫玉信介紹,,穴位敷貼通常每季貼敷視病情5~10次,,每次貼敷原則上成人4~8個小時、兒童酌減1~3個小時,但必須因人而異,。一般需連續(xù)3年,,也就是3個療程。他特別提醒,,治病需辨證,,患者千萬不要隨便購買穴位敷貼自己在家貼敷,以免因敷貼藥效差或無法找準穴位等造成不良后果反而耽誤病情,,得不償失,。
除了貼敷冬病夏治還有哪些方法?
除了在醫(yī)院貼伏貼等一些傳統(tǒng)療法以外,,也有一些冬病夏治的居家自療法既與伏貼療效相當又簡便易學方便操作,。
煲湯理療虛寒型腹瀉
虛寒性腹瀉病人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病癥之一。除了貼敷以外,,有些對膏藥過敏的患者更不妨試試二姜豬肚湯,,無需中藥配伍,就能達到滋補養(yǎng)身的療效,。
先將豬肚用醋泡去腥,,然后洗凈切絲,配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一起放入罐內(nèi)煮熟,,放入食鹽3~5克,空腹食用,。該療法對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及面黃體瘦乏力等有一定作用,。
專家提示:如果飲用后身體溫潤舒適,就不需要多食,。初次食用身體虛冷無改變,,可隔三岔五再次食用,直到身體舒適輕松或者找中醫(yī)師進一步調(diào)理,。
足浴應對哮喘及便秘
伏天人體經(jīng)絡之氣相對流暢,,穴位較為敏感。對于冬季易發(fā)哮喘及寒性便秘的老病號,,可以在家進行足浴按摩,,能刺激經(jīng)絡,使身體陽氣充實,,驅(qū)散體內(nèi)寒凝之氣,。
取熱水泡腳,同時用手緩慢、連貫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后腳心,,直至發(fā)熱為止。這種方法對于哮喘,、寒性便秘有輔助治療作用,。也可配合按摩足底穴位,如涌泉穴,、太溪穴等,,按摩力度忌過重。
專家提示:患嚴重心肌梗死,、皮膚破損或高血壓患者不宜足浴,。飯前、飯后30分鐘不宜足浴,。
熏艾緩解虛寒型胃痛
三伏貼的另一個適應癥虛寒性胃痛多因身體陽虛,、胃失溫煦導致。居家可用艾灸自我保健,。
足三里是胃經(jīng)保健的重要穴位,。俗語稱“灸一次足三里,勝補一只老母雞”,。胃寒怕冷的人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條熏熏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艾灸時,,要注意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皮膚感覺舒適為佳,每次15分鐘,,每天一次,,連用兩周。
專家提示: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側一橫指處),。夜里睡覺頭、腳,、腹部要注意保暖,,入伏后受涼也會招致疾患“秋后算賬”。
編輯:趙彥
關鍵詞:冬病夏治 三伏貼 禁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