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折騰完“徽州”,別再折騰“黃山”了
5月28日,年逾七旬的黃山市首任市長崔之康講述了黃山市成立緣由,,并稱:“考慮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現(xiàn)在是改回來的時候了,。”
真可謂,地名是個框,,怎么需要怎么裝,。當年將徽州更為黃山,是為了發(fā)展旅游和宣傳地方,;如今,,以文化傳承的需要,又對恢復(fù)原地名而奔走呼吁,,大有“不得不恢復(fù)”的必然性,。此一時,彼一時,,更名也好,,恢復(fù)也罷,地名儼然成了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地名是死的,,而人的感情是活的。改來改去,,難免讓人一地雞毛之感,。一次地名的更換,其付出的代價,,遠比想像中嚴重,。除了地名本身的文化價值外,還有更換門牌,、戶口本,、印章、吊牌等顯性成本,。更重要的是,,更換地名帶來的戶籍之變,勢必成為一種擾民工程,。
一地之名,,關(guān)乎于當?shù)厮腥说墓餐妗榱吮苊馄潆S意性,,就必須確保其程序的公平,,尤其要以尊重地方民意作為基礎(chǔ)條件。若是民意有著強烈的要求與愿望,,那么更名才有堅實的基礎(chǔ)保障,。隨意更名,本就是程序缺失之下的惡果,。
尊重程序比改回地名更重要,唯有這樣,才能避免地名變更的不確定性,。地名變更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必然綜合考慮各因素,基于旅游之名也好,,出于文化傳承也罷,,關(guān)鍵在于要做到“以人為本”。只有當民眾的意愿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利益得到了維護,,那么更名才不會讓人糾結(jié)不堪。
□堂吉偉德(職員)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黃山市 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