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白血病女孩善款被騙背后的慈善真空
近日,,廣東媒體曝出一則揭露微信捐款謎團的新聞:肇慶女孩黃綺雯為了湊夠40萬元的白血病治療費,,在父母的努力之外,,黃綺雯通過微信公眾號“白血病公益救助會”,,加入了“網(wǎng)絡公益眾籌”,。不料,,對方用盡她的資料發(fā)起募捐,,但她最終收到的善款明顯少于捐款,。而對方事后將她拉黑,,還不忘譏諷一番,,說她就應該被騙。
黃綺雯需要幫助時,,找不到可以及時挺身而出的慈善組織,,而需要自己去網(wǎng)絡上搜尋,這是慈善組織發(fā)展還不充分留下的遺憾,。而仔細分析該公號,,居然是個認證后的賬號,發(fā)布了大量與白血病救助相關的信息,,所以容易取得初步的信任,。該公號認證信息顯示的是“深圳市華泰暗夜科技有限公司”,然而一般人無法區(qū)分慈善組織和公司的區(qū)別,。公號里回復的資料顯示發(fā)起人是李冰冰,。李冰冰確有一家白血病公益組織,但這家組織注冊在黑龍江,,名字叫做“白血病愛心互動協(xié)會”,。而該公號故意將介紹資料引向這個確實存在的協(xié)會。
不難推斷,,對于正處于高度焦慮狀態(tài)的受助人而言,,在諸多精心包裝的誤導消息之下,他們很難有足夠的能力區(qū)分這是李逵還是李鬼,。直至最后矛盾無法調和以后,,此事終于才被曝光。而如果不是當事人主動通過媒體爆料,,這樣詭異的局面還不知道要持續(xù)到何時,。
這起事件的曝光,給正在升溫的慈善熱潮敲了一個警鐘,,對真心做慈善的人而言,,慈善是道德的熱土,但對于沒有道德的人而言,,只要能謀取利益的地方就會有他們的存在,。
從媒體報道的細節(jié)來看,該公號在諸多地方故意提供誤導性的信息,,比如偽裝成一家正牌的慈善組織,,承諾使用受害人的收款二維碼但沒有使用,拒絕提供進一步的身份證據(jù)。如果這家企業(yè)最終背信棄義地侵吞善款,,徹底背離了公序良俗,,將有極大的嫌疑是刻意的行騙,而非只是技術處理上的失誤和不足,。就此看,,這一事件的處理有待公安機關的進一步消息。
而對慈善活動來說,,此事也是一記響亮的警鐘,。在《慈善法》正式生效以后,可以預見其會對全社會的慈善發(fā)展帶來一輪促進,。而同樣值得警惕的是,,即便有了《慈善法》對慈善活動的更多規(guī)范,并不能完全阻止借用慈善行騙的事件,。如同各種短信詐騙,、電話詐騙一樣,對騙子而言,,慈善不過是一個工具,,而法律只是君子的行為邊界。
尤其是根據(jù)法律,,未來公募權高度集中在有公募權的組織手中,,這似乎能減少各種虛假信息的困擾。然而,,如同這起案件所警示的一樣,,普通人并無特別能力區(qū)分公益組織的真?zhèn)危_子公司偽裝成有公募權的組織,,欺騙類似的受害人,,甚至更容易得逞。
這起白血病捐贈謎團,,提前預警了新一輪慈善高峰將要到來的時候,,也將是新一輪的泥沙俱下之時,面對民間的慈善,,政府的監(jiān)管只是起點,。大量的慈善需求與捐贈熱情缺乏足夠對應的慈善組織,這個社會真空是慈善騙局存在的基礎,。只要這個需求的真空還存在,,慈善越熱,亂象也會更多,,這都需要我們用成熟的心態(tài)去面對并解決,。
□姚遙(公益人士)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白血病女孩善款被騙 黃綺雯騙捐 慈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