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冬季的這些保暖方法原來都是錯誤的
1.蒙頭睡覺(氧氣變少易致呼吸不暢)
當室溫低于16℃時,,晚上睡覺會感到一些涼意,,因此有的人把頭蒙在被窩里睡覺,,這樣感覺上會暖和一些。在沒有取暖設施的南方,,或者取暖設施較差的郊區(qū)和農村,,蒙頭睡覺成為了一種保暖方式,這是非常不科學的,。我們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被窩里空氣流通差,,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所以,,很多蒙頭睡覺的人醒后會感到昏昏沉沉,、疲乏無力。這就是不潔空氣導致的呼吸不暢,,出現缺氧的結果。
2.戴口罩防寒(更容易患感冒)
秋冬季節(jié),,街頭盛行口罩一族,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以為很時尚,、很優(yōu)雅,。其實,,很不科學??谡质咕植靠諝鉁囟壬?,但有個呼吸不暢的問題,呼出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又被吸了進來,。鼻黏膜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血液循環(huán)十分旺盛,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溫,。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煉來增強,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體變得嬌氣,,更容易患感冒,。不過,真的患上了冷風刺激的鼻炎,,點滴藥物以后,,戴上口罩適度保溫,真的有助于鼻炎水腫的消失,。
3.飲酒御寒(易致酒后寒冷)
生活在東北林區(qū)的伐木工人有飲酒御寒之說,,認為喝酒以后,會增加體內熱量,,起到御寒的作用,。河北、山東,、山西以及江南的部分農村也有這種說法,。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飲酒后會使人血液循環(huán)加快,,有渾身發(fā)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fā)原有熱能的結果,,飲酒時酒精使人熱汗淋漓,,酒勁過后,因大多熱量散出體外,,反而會感到渾身冰涼,,導致酒后寒冷。
4.皮膚瘙癢用手抓(引起繼發(fā)感染)
冬天由于室內外干燥,,時常會感到渾身皮膚瘙癢。不少人本能地用手撓,,這就錯了,。皮膚干癢切不可用手抓撓,,否則易抓破皮膚引起繼發(fā)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少飲烈性酒,。勤洗澡,勤換內衣,。瘙癢嚴重者,,可服用撲爾敏、非那根等藥物,,也可涂些爐甘石洗劑或涂搽膚輕松軟膏治療,。
5.熱水洗臉(降低臉部抗寒力)
冬季傍晚回家,用一盤熱氣騰騰的水洗洗臉,、蒸熏一下,,會讓人感覺很舒服。這是因為,,蒸騰的熱氣吹開了面部細微毛孔,,促進了微循環(huán)。有人因此早晚都用熱水洗臉,,但早晨卻不宜用熱水洗臉,,因為在冷空氣刺激下,人的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tài),。當遇上熱水時則迅速擴張,但洗完以后,,馬上外出上班,,迅速接觸冷空氣,毛細血管又迅速收縮,,這樣一張一縮,,很容易使人的面部產生皺紋。
6.手腳寒冷用火烤(麻痹血管失去收縮力)
冬季北方居民有烤火的習慣,,尤其是農村居民,,這是不科學的。冬天手腳長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此時,,如果馬上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縮力,,出現動脈瘀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局部性瘀血。輕的形成凍瘡,,重的造成組織壞死,。
編輯:趙彥
關鍵詞:冬季 錯誤保暖方法 蒙頭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