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年內35城市將公布霧霾“元兇” 可助減排決策
何為霧霾源解析,?
采樣分析反推出污染源
“霧霾源解析”是目前中國重點城市的環(huán)保部門最熱門的工作詞匯,,全稱叫“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簡單來說,就是對采集到的大氣顆粒物的成分進行分析,,反推出到底哪些污染源造成了霧霾污染。
今年4月16日,,北京正式發(fā)布了PM2.5來源解析報告,,其中,區(qū)域傳輸貢獻約占28%-36%,,本地污染貢獻中,,機動車、燃煤,、工業(yè)生產和揚塵分別占了31.1%,、22.4%、18.1%和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yǎng)殖,、建筑涂裝等其他排放約占PM2.5的14.1%,。
環(huán)保部監(jiān)測司副巡視員劉舒生介紹,去年開始,,全國環(huán)保系統(tǒng)開展了第一階段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的安排,,根據(jù)部署,,要求今年6月底前,北京,、石家莊,、天津三個城市首先公布源解析結果,今年年底前,,除拉薩之外的30個省會城市,,外加寧波、青島,、廈門,、深圳和大連5個計劃單列市,共35個城市需公布源解析結果,。
劉舒生近期頻繁在天津,、石家莊等地開會,他表示,,目前,,天津和石家莊已完成并上報了源解析報告,由環(huán)保部,、中科院和工程院三家建立的聯(lián)合工作評審小組對報告做了預審,,待國家批準后,將對外進行發(fā)布,。
源解析怎么做,?
“精密手術”得到兩張餅圖
對于公眾而言,最后發(fā)布的源解析結果主要是兩個餅圖,,PM2.5成分百分比餅圖和PM2.5來源比例的餅圖,,而對于環(huán)保部門和科學家來說,得到結果的過程就如同醫(yī)生做手術一般,,工作量大,,且不允許失誤。
北京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中心綜合大樓內,,數(shù)個實驗室可檢測采集到樣品的PM2.5成分,,這些大部分為自動化的儀器,有著像家用洗衣機,、微波爐一樣的“Start”按鈕,,而工作人員則穿著白大褂,拿著鑷子,,像外科手術一樣精準地操作著各種程序。
雖然是自動化的儀器,,但要分析PM2.5成分,,卻遠不像按“Start”鍵那么簡單,。
重金屬組分分析儀器里,可以擱60個“杯子”,,每個“杯子”中帶有一張采樣膜,,工作人員將樣品分批檢測,每次集體檢測10個樣品,。機器預熱兩小時后,,激光照射14分鐘,這10個代表10天的樣品中重金屬含量就會得出,。每做一批分析,,只能做6個樣品,耗時近兩小時,。
過去一年,,北京在全市布了11個采樣點,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取樣,。目前北京市的源解析轉為常規(guī)例行化工作,,從位于該大樓樓頂采樣點取樣,每天白天晚上采兩次,。
北京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先采樣,然后對不同膜進行分析,,得出PM2.5的組分后,,這就得出不同污染物的濃度,成為結果中的“PM2.5主要成分質量百分比”的餅圖,。
之后,,還要將這些濃度數(shù)據(jù)放入受體模型的驗算公式中,通過數(shù)模計算,,最后反推出不同污染來源的不同比例,,這就成為第二張餅圖,即PM2.5來源綜合解析結果,。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霧霾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