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對“京味兒”寫作的再詮釋——評《老舍評傳》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場域中,老舍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用畢生的生存經驗和精神煉獄深刻地書寫了自己熟知的文化都城——北京。作品中人與物的獨特“京味兒”敘事,,不僅呈現(xiàn)了老北京城各個時期的文化歷史與生成軌跡,,同時也顯現(xiàn)出老舍自身獨有的民族情結與家國情懷。也正因此,,老舍及其作品在很長的時間里一直都是研究者們的關注熱點,,包括對老舍的傳記性寫作也有多種版本出版。其中,,關紀新先生撰寫的《老舍評傳》是最早出版,,也是最全面、最客觀,、最深入的版本,該書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別由重慶出版社和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簡體字橫排本與繁體字豎排本,。這部撰述因其態(tài)度的求真務實,、濃厚的學術氣息和多元的人物特質而受到讀者與研究者的廣泛認同,成為了解老舍和研究老舍的必讀書,。經過近20年的積累與沉淀,,關紀新對老舍的生命歷程和歷史資料又進行了深入挖掘與拓展,于2019年出版了《老舍評傳》(增補本),,全書計18章50余萬字,。增補本是關紀新“在勠力研修眾多老舍研究者學術卓見”的同時,“將發(fā)自滿族及滿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認知與心得,,盡其所有奉獻出來”的力作,。與原本相比,增補本增加了史料和評價文字,,對老舍的民族性,、審美觀及其精神思想脈絡的發(fā)展有了更深入的檢視,為我們呈現(xiàn)出更為多元與立體的老舍生命形象,。增補本的出版,,雖然不能說是對老舍一生創(chuàng)作生涯的蓋棺定論,但也因其以滿族文化視角對人物的深刻理解、史料的抽絲剝繭和歷史的客觀把握,,無疑成為全面把脈老舍生命歷程的最重要的文獻著作,。
“評傳”寫作,是人物傳記寫作中的一個重要文類,,它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對所“傳”人物生平的歷史文獻與文學審美的“敘”,,而且更多的是因其內隱的學術價值所凸顯的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價值的“評”,。關紀新的這本《老舍評傳》(增補本)正是在對老舍的“敘”與“評”的平衡檢視中,,呈現(xiàn)出一個在為人為學等各方面都是多元并深刻的有生命溫度的老舍。
稍有文學經驗的讀者一定會知道,,老舍的一生不僅僅是文學的,,還有著來自家庭的、民族的乃至國家的種種人生經驗所帶給他的生命歷程,。所有的生命歷程在這部增補本中,,通過“北京”“平民”“滿族”“愛國”等關鍵詞被一一展現(xiàn)出來。
老舍的創(chuàng)作立足于北京城和生活在這里的平民,,這些創(chuàng)作所表達出來的審美氣質在《老舍評傳》中被關紀新以大量的筆墨,、深刻的分析和豐富的理解一一呈現(xiàn)出來,他為我們勾勒出老舍創(chuàng)作的獨特審美風格,,盡顯老舍作品的語言之雅俗共賞及其內容之力批時弊的獨特氣質,。
從語言來看,老舍的作品以北京白話為敘事語調,。在關紀新看來,,老舍“將北京話的內在美感通盤地準確地把握住,再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這樣的超凡之功,,才成了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中運用北京大白話寫作當之無愧的‘第一人’”??紤]到民國時期普通民眾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老舍的敘事語言應該是迎合了民眾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像《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許多作品都具備這樣的特點,,它們的‘俗’體現(xiàn)在無人不可讀懂,,它們的‘雅’(或曰‘嚴肅性’)則體現(xiàn)在不同時代、不同理解能力的讀者,,都可以不斷地或深或淺地品味到其中的寫作用意,。”因此,,老舍作品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賞是主要的審美特色,。
從內容來看,老舍的作品多以身邊的人和事為藍本,。比如關紀新在評點《小玲兒》時說:“《小玲兒》的寫作,,已經顯露出老舍創(chuàng)作現(xiàn)實主義的端倪,他在日后十幾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凡屬成功的作品,,無不閃現(xiàn)著極為充實的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光彩?!比绱说默F(xiàn)實主義寫作,,應該說離不開他早期所生活著的一個失衡的中國社會的影響。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能夠感知和觀察社會的無序與混亂,。因此,老舍總是以悲憫的情懷來書寫普通的小人物,,通過這些生動而困窘的底層民眾生存狀態(tài)來抨擊社會的時弊和不公,。
隨著社會格局的變化,老舍的作品內容也隨之有所調整,。比如在抗戰(zhàn)時期,,他以自己全部的激情和筆墨投入到抗擊外敵入侵的工作之中,作品多褒揚愛國的中國軍人和民眾,,同時對怯懦茍且出賣民族氣節(jié)的偷生者和賣國者給予了無情的鄙視,;到了新中國成立,老舍對百廢待興的國家表現(xiàn)出無比的熱情,,他用筆來抒寫新中國人民的生活變化和文化革新,,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從老舍的歷時性作品創(chuàng)作來看,,其作品內核中所秉持的現(xiàn)實主義文風始終貫穿其中。關紀新曾恰如其分地評價說:“‘啟蒙’與‘救亡’,,這兩項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思想界(包括現(xiàn)代文學界)最基本的也是最光榮,、最艱巨的任務,在作家老舍筆下,,被如此清醒地協(xié)調起來,。”
老舍作品的另一個鮮明的審美特點就是“幽默”的運用,,這也是老舍有別于其他作家的重要特點,。正如關紀新所說:“他一生的代表作,悲劇居多,,可這些悲劇又往往以獨創(chuàng)的幽默特色著稱,。用幽默筆法寫悲劇,,是老舍獨樹一幟的寫作專長?!痹凇独仙嵩u傳》增補本中,,關紀新對老舍作品中的幽默特色作了詳盡的評述。在清末民初的北京城市民階層中生活著為數眾多的旗族(滿族)平民,,他們無論是現(xiàn)實中的生存環(huán)境還是精神上的焦灼狀態(tài),,都促使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彼此戲謔、調侃,,以此應對慘淡的人生境遇,。可以說,,北京旗人正是在生活的苦難中學會了以玩世不恭的幽默感來暫時忘卻人生的苦楚并滿足心理的快慰,。“幽默”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北京旗人在長時間的生存過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基因,,這種文化基因無疑也被老舍承襲下來,成為老舍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內核,。對此,,關紀新如此評述:“幽默本是他從滿族民間文化中獲取的藝術天性,初期作品將幽默風格下意識地發(fā)揮到了失控的地步,,引起一些批評是自然的,,但是,像《貓城記》那樣執(zhí)意遠離幽默,,勢必掩蓋作家的寫作優(yōu)勢,,也要導致藝術的失利。他決計返歸幽默,,并且提醒自己把幽默看住了,。”這種幽默習性從始至終貫穿在老舍的創(chuàng)作中,。如果《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這些早期作品中對幽默的使用還帶有一些下意識表達的跡象,,那么到后來他的創(chuàng)作在逐漸成熟之后的主題內容都較為嚴肅的作品,如《四世同堂》《茶館》等依然能夠將幽默恰到好處地貫穿在小說中,,最終形成老舍式的幽默藝術,。
可以說,老舍在語言,、內容等方面獨有的藝術審美特質在關紀新看來,,是他對北京旗族(滿族)的文化歷史、民族思維,、生活習慣的繼承,、汲取和提升,。通過《老舍評傳》增補本,我們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和感受老舍在其漫漫的創(chuàng)作路上,,對藝術審美的追求,,對民族榮衰的關切,對民眾生存的悲憫,,這些都是老舍獨傲于文學世界的創(chuàng)作風格特質,。
(作者:高云球,系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編輯:楊嵐
關鍵詞:老舍 作品 寫作 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