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書畫動態(tài)書畫動態(tài)
老舍藏畫展揭秘他們的朋友圈
日前,“人民的藝術家——老舍,、胡絜青藏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首次完整地呈現(xiàn)了老舍、胡絜青夫婦所作所藏的200余件書,、畫、印,、硯,,全方位展示了兩位先生的鑒藏眼光和收藏理念。殊為難得的是,,其中絕大部分作品是老舍先生與畫界大師交游的見證,。“不僅僅是一件藏品,更重要的是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他們的兒子舒乙先生把老舍與大畫家之間的友情比喻成“俞伯牙與鐘子期”,。隨著畫展的開幕,這位文壇大師的“朋友圈”也得以公開,可以近距離感觸老舍,、胡絜青與齊白石,、黃賓虹、傅抱石,、林風眠等藝術家之間的珍貴情誼,。
遺作藏品類型全
因為之前老舍家人已分批次將不少精品捐出,為了呈現(xiàn)兩位先生收藏的全貌,,此次展覽作品的來源不僅有后人所藏,,還從中國文學館、北京老舍紀念館等多處借展,。整個展覽占據(jù)了中國美術館三層的5個展廳,,囊括了老舍、胡絜青,、齊白石,、黃賓虹、傅抱石,、任伯年,、吳昌碩、林風眠等諸多近現(xiàn)代大家的作品200余件,。舒乙先生以五點“難得”概括了此次展覽,,“展覽作品之多難得,創(chuàng)作類型之全難得,,作品質(zhì)量之佳難得,,時代跨度之廣難得,文藝相交之深難得”,,他把這個展覽看作“是對老舍,、胡絜青藏畫序列的一次完整的學術梳理”。
不過,,雖然展覽是以收藏作品為主,,但其中有一個展廳主要呈現(xiàn)的是老舍先生的書法和胡絜青先生的繪畫。所以,,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美術史家薛永年稱這不是純粹的收藏展,“而是遺作展與收藏展的結(jié)合,,展出的收藏雖然是以繪畫為主,,但又不全是繪畫,還有書法,、印章和名人用硯”,。他想了一下,,“更確切的名字應該是‘老舍與胡絜青書畫遺作及書畫文玩收藏展’”。
在薛永年看來,,老舍的收藏方式比較特別,,他不像其他藏家一樣守著作品“獨樂樂”,而是喜歡與朋友共賞,。當年,,“他們家的客廳被弄成了專門展示作品的地方,,老舍親自打理‘畫墻’,,會經(jīng)常輪換作品,邀友人共賞”,。他覺得這個展覽可以看成是對老舍“畫墻”的延續(xù),。
老舍白石是知音
本次展覽中,不僅展出了很多齊白石巔峰時期的精品,,還有不少有齊白石題簽的胡絜青的作品,。在舒乙的眼里,父親與齊白石的關系就像戰(zhàn)國時期的俞伯牙和鐘子期,,“他們絕對是知音,,不僅僅是畫家與藏家的關系”。薛永年同樣認可這一說法,,在他看來,,老舍是一個通才,“他既是一位大作家,、大文人,,又是一位大學者,在文學界,,他最懂畫”,。
上世紀30年代早期,還在青島教書的老舍就已發(fā)現(xiàn)了齊白石,。為了獲得齊白石的作品,,老舍通過作家許地山收藏到了齊白石的第一張畫《雛雞出籠圖》。此畫正好與長女舒濟同庚,,老舍夫婦后來說,,“這是生小濟那年求來的”。舒乙說,,老舍一生很少花錢買畫,,這是父親第一次,“當時是按筆單付的”,。從此,,老舍成為齊氏作品的崇拜者和愛好者,,給予齊白石很高的評價。
而在上世紀30年代末,,胡絜青有一個機會去齊白石家當家庭教師,,隨之得到了不少齊白石的作品。大量齊白石作品的入藏則是新中國成立之后,,“老舍條件好一些的時候,,胡絜青非常主動地創(chuàng)造機會接觸齊白石,后來直接拜他為師,,學習畫畫”,。薛永年說,胡絜青與繪畫界的交游,,在很大程度上也拉近了老舍與這個圈子的關系,,包括胡絜青工筆畫的老師于非闇。1950年以后,,老舍得以結(jié)識齊白石先生本人,,并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
而老舍與齊白石友情最好的見證無疑是《燈火凄迷更宜秋》與《蛙聲十里出山泉》,。當時在求畫的信上,老舍用紅毛筆書寫了查初白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和趙秋谷的“凄迷燈火更宜秋”的注解,,對上述詩句的作畫構(gòu)思給出了明確的設計方案,。在“蛙聲十里出山泉”之下,老舍寫道:“蝌蚪四五,,水中游弋,,無蛙而蛙聲可想矣。”在“凄迷燈火更宜秋”之下,,他寫道:“一燈斜吹,,上飄一黃葉,有秋意也,。”而且,,老舍對這幾句詩也定了調(diào)子,即“冷雋”兩字,。齊老得到這樣的求畫信之后,,經(jīng)過認真思考和反復琢磨,非常出色地完成了美術創(chuàng)作,,轟動整個美術界,。當時《蛙聲十里出山泉》還被印成了郵票發(fā)行。
無償捐贈乃家訓
在本次展覽舉辦之際,,老舍,、胡絜青的四位子女舒濟,、舒乙、舒雨,、舒立將家中所存父母舊藏的多幅書畫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其中既包括趙之謙的《手札》、翁方綱的《行書<吳靜巖傳>》,、何紹基《小楷書》等明清時期書畫作品,,還有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陳師曾、傅抱石,、林風眠,、陳半丁、王云等近現(xiàn)代藝術大師的書畫佳作,。在此次捐贈作品中,家屬特意挑選出家藏白石老人“詩印書畫”四方面的代表作,,包括中國畫《紅衣牛背雨絲絲》,、書法《百花齊放》、印章《長壽》以及附有其自作詩文的美術作品等一并列入捐贈范疇,。
對于捐贈這一舉措,,舒乙說是“家訓”,“老舍先生以‘舍予’為名,,其實就是有意將他的藝術歸屬于人民,,所以他的藏畫更應屬于人民,讓這些作品回歸社會,,讓更多人欣賞”,。老舍的這種無私的信念,不僅是他自己具有的,,更為其后人所繼承,。在此之前,他們曾先后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和北京老舍紀念館等單位捐贈書畫作品,,“捐給文學館,,是因為藏畫者老舍是文學家,而且選贈作品的題材是文學體裁,,尤其是由詩引起的畫,。而這一次純粹是一些美術精品,這樣可以經(jīng)常展出,,讓普通老百姓都能看見,,這是美術館辦館的初衷,。不要藏起來,要經(jīng)常拿出來展示”,。
這次捐給中國美術館的作品大多帶有老舍,、胡絜青的上款或其親筆題簽。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它們不僅構(gòu)成了中國美術館藏“老舍,、胡絜青藏畫”的專題系列,同時匯入中國美術館藏品序列,,部分作品還填補了國家美術收藏空白,。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老舍 作品 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