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貧困生再認定看話費,,不必急著反對
學校既要給貧困生真正的人文關懷,也要避免扶助資金被浪費和濫用,,這就不能采取偷懶的辦法,,而應扎扎實實地做好動態(tài)管理。
近日,,江蘇大學學生工作處正式公布了對4463名貧困生話費調查的大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有21人被“摘帽行動”取消了貧困生資格,還有32人從家庭經(jīng)濟特殊困難降級為一般困難,。
對此,,有人大感不解,貧困生就不能多打電話,?還有人認為學校此舉過于苛刻,缺乏人文關懷,。
其實,,不必急著反對。對比以前乃至今天仍在執(zhí)行的若干貧困生認定標準,,江蘇大學的做法是有一定進步的,。在不少地方和高校,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認定,,仍在沿用一些不切實際的辦法,。比如有學校仍把購買電腦作為一種高檔消費,而沒有考慮到電腦已成一種學習必備工具的現(xiàn)實,。還有許多學校把飯卡消費作為評判標準,,這實際上也不科學。
江蘇大學采取話費調查的方式,,本身是為了做到“精準扶貧”,,這個出發(fā)點沒錯。從統(tǒng)計方式上,,學校對貧困生話費情況也進行了較全面的摸底,,發(fā)現(xiàn)手機月消費在1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數(shù),,超過150元的人數(shù)為64人,僅占1.43%,。隨后,,學校還對一些話費較高的同學進行調查,確實因特殊原因話費超出的學生,,并不會被取消貧困生資格,。這樣做,相當于照顧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則,,而不是蠻橫無理地“一刀切”,。
不過,這種做法本身也有一定缺陷,。比如江蘇大學要求學生提供的僅兩個月的話費記錄,,雖然調查對象的普遍性有了,但數(shù)據(jù)采集的完整性稍顯不夠,。因為這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偶然性,。比如有人湊巧這兩個月電話打多了一些,而有人湊巧打少了一些,。這樣就可能出現(xiàn)“漏網(wǎng)之魚”,,也可能造成誤傷。實際上,,可能有些貧困生某個月打電話確實多了,,但又說不出口,比如談戀愛了,、家里有了急事等等,。那樣的話,取消貧困生資格,,看似有理,,但其實會給學生帶來傷害。
在貧困生認定與再認定問題上,,一方面要照顧到真正的貧困生的心理感受,,不應采取過于極端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不能依賴于單一的評價和考察標準,,避免出現(xiàn)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結果。近年來對貧困生的補助范圍有所擴大,,這是好事,。畢竟,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就該應補盡補,。與此同時,,不妨借助大數(shù)據(jù)提高精準度,,以發(fā)揮貧困生扶助機制的最大作用。比如通過對學生各類消費情況的綜合分析,,或可更加充分地掌握貧困生的總體情況,。
真正的貧困生,其消費水平會在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而濫竽充數(shù)者,,也很難長期掩飾下去。學校既要給貧困生真正的人文關懷,,也要避免扶助資金被浪費和濫用,,這就不能采取偷懶的辦法,而應扎扎實實地做好動態(tài)管理,。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貧困生 話費調查 貧困生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