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馬哲課:僅有到課率,、抬頭率還不行
光明網(wǎng)評論員:今天(5月6日),,中國青年網(wǎng)以《青年教師談高校馬原課:要“到課率”更要“抬頭率”》為題,,推出了該網(wǎng)為馬克思誕辰198周年(5月5日)而特別策劃的“您好,,馬克思!”系列文章中的一篇調查報道,。據(jù)披露,,這篇文章是該網(wǎng)記者“深入在京高校調查了解學生馬克思相關課程情況”,“連續(xù)旁聽了北京多所高校的多節(jié)馬原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概論》)后而寫成,。
據(jù)該網(wǎng)“深入在京高校調查了解學生馬克思相關課程情況”的記者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概論》“這一課程的到課率普遍較高,但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與學生互動度差強人意,,個別學生在課堂睡覺、玩手機的情況不容回避”,。不過,,“也有一部分老師的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不局限于課堂,,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這其中就有中國人民大學講師張曉萌的課堂。據(jù)說,,“在她的課上,,學生們總是歡笑不斷。課后學生們又會帶著課堂上自己的興趣點和疑問去進行調查研究”,。
為什么張曉萌的課堂“總是歡笑不斷”,?張曉萌在接受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高校馬原課的到課率有了保障,,在這一基礎上還應注重‘抬頭率’,,90后的學生思想活躍,特別關注中國現(xiàn)實問題,,但他們還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觀念,。受到網(wǎng)絡文化和不同社會思潮的影響,面對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和思辨精神,,‘要慎重區(qū)分批評與抹黑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仰,對中國道路的信心”,。 為什么“要慎重區(qū)分批評與抹黑之間的差異”,?因為“一些善意的批評意見”是“受到網(wǎng)絡上的文化和不同社會思潮的影響”,,這種影響“非常大”,,以致“這時候必然會產(chǎn)生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因此,,“這時候一定要尊重和包容他們的觀點,,讓他們充分地表達,,表達出去之后,你要針對這些問題對他們進行回答”,。
而回答的前提就是“你要相信這些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信仰的,,對中國道路也是有堅定信心的,只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存在困惑”,。這個“相信”,,也正是“尊重和包容他們的觀點”的基礎。張曉萌的課堂技巧在于,,“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包容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受尊重,從而愿意與你溝通”,。有了溝通,,就可以在“溝通的時候,你恰恰可以進行引導,,因為我們畢竟在學識上要比他們積累的豐厚一些,,知識體系更全面一些,而且我們對道路的理解,、對理論的理解,、對主義的理解要比他們更深刻一些。所以這個時候才是一個非常好的有效的傳達”,。
張曉萌告訴中國青年網(wǎng)的記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課程到課率現(xiàn)在有了保障,,但是在到課率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抬頭率”,。的確,到課率可以用考勤折合分數(shù)的辦法來提高,,但抬頭率卻沒有辦法以強制的方式來實現(xiàn),。抬頭率——即認真聽課的比率,是馬哲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否入耳,、入腦,、入心的直接體現(xiàn)。
對此,,張曉萌十分清楚馬哲課面臨的挑戰(zhàn):“我們現(xiàn)在是在跟什么爭學生的眼球,?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新媒體時代,,大家可以很便捷地接觸到網(wǎng)絡上非常豐富的知識,。”所以,,“當你談論的每個問題學生都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回應的時候,,你就必須通過挖掘課堂獨特性來贏得他們的眼球”,。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馬哲課僅有到課率,、抬頭率還不行,,還必須接著追求仰頭率。所謂“仰頭率”,,就是真學,、真信、真用的比率,。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馬克思 馬哲課 中國人民大學 張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