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考改革核心在于擴大學生選擇權
據報道,,北京新高考方案日前正式對外發(fā)布,。從2020年開始,北京高考將實施“3+3”制度,,文理不分科,,除了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之外,,學生可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但高考兩天將只考語、數,、外3門,,3門自選科目則將按照“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進行,考分計入高考成績,。
總體而言,,北京的高考改革實施方案,是對2014年國家頒布的高考改革實施意見的具體落實,。包括北京在內,,已有16個省市實施或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新一輪高考改革,,相比傳統(tǒng)高考,,在擴大學生選擇權方面有很大進步,包括擴大學生科目選擇權,、考試選擇權和大學選擇權,,進而促進中學教育更關注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發(fā)展。
按照北京高考改革方案,未來,,學生的高考科目組合達20種之多,,且可文理自由混搭。顯然,,這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實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以前,,一名學生物理,、化學很好,對歷史感興趣,,可他只能選文科或理科,,不可能將物理、化學,、歷史搭配在一起,,而新高考方案給了這種可能。
另外,,新高考推行部分科目一年兩次考(北京是英語聽力兩次考,,而已經實施高考改革的浙江是英語科目和所有3門選科都可考兩次),也擴大學生的考試選擇權,,可減少一次考試的偶然性,。
但也要看到,這是從理想角度推想的高考改革帶來的學生選擇權擴大,,在改革推進過程中,學生選擇權是否能真正擴大,,還需克服諸多現實阻力,。在推進高考改革過程中,也該以學生選擇權的真正擴大,,來檢驗改革成效,。
高考科目語數外+6選3,給了學生科目選擇權,,但學生科目選擇權要兌現,,內蘊的要求是中學推行選課走班制。但從已實行新高考改革的浙江,、上海的具體情況看,,由于一些中學沒做好準備,缺乏師資,,課程設置,、教學管理跟不上,學生選科存在嚴重的功利導向,選課走班走著走著就走不下去,,從政府倡導的全員走班,,變?yōu)閷W校限定學生選擇四到五個科目組合,還有學校著眼于升學效率,,仍按傳統(tǒng)的分文理科的方式應對高考改革,。
這就需要在改革前,就做好改革準備,,不能倉促上陣,。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解決師資和課程建設問題,,特別是那些受限于師資等因素的相對薄弱高中,,必須對其資源傾斜,避免改革拉大校際差距,;另一方面,,需要中學改變辦學理念,不能再圍著升學目標辦學,,而應從關注學習成績轉為關注學生的成長,。
這也對高考改革提出了進一步要求。目前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都集中在科目改革方面,,在錄取上仍是按照3+3科目考試分數從高到低,、結合學生志愿錄取,這也削弱了文理不分科,、部分科目一年兩次考這些改革措施的價值,,學生學習文科或理科科目不是為了提高人文素養(yǎng)或科學精神,還是為了考試分數,;有了兩次考試機會,,但還是服務于一次集中錄取。
而若能在錄取制度上有實質性突破,,打破招考一體化的考試招生格局,,無疑能更好地體現其價值。這就需要按國家教育規(guī)劃剛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推進考試招生相對分離,,實行政府宏觀管理,、專業(yè)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的考試招生新模式來,。而啟動科目改革后,,將更多改革精力集中到錄取制度上來,也符合深化改革趨勢,。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高考改革 學生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