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用綿密制度呵護留守兒童成長
近期,民政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啟用上線工作,。會議指出,,此次組織開發(fā)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包括數(shù)據(jù)錄入,、審核報送,、匯總分析等功能模塊,為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據(jù)更新,、比對核實,、組合查詢、定期通報,、實時報送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平臺支撐和有效的技術保障,。
先摸底,再兜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正式啟用,,意味著相關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有了準確掌握,這為接下來的精準關愛,、精準幫扶,、精準保護搭構了翔實的信息工程,而且還能提供可資政策立論的智庫功能,。同時應該看到,,建立信息臺賬只是重要一步,如何最大程度讓留守兒童受益,,仍考驗著相關部門的行動力,。用制度呵護他們的未來,這是全社會的責任,。
去年11月,,民政部首次對外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16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有902萬人,,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jiān)護的有805萬人,無人監(jiān)護的有36萬人,。由于缺少父母照料,,留守兒童的心靈難以得到情感的滋潤,,但這種情感與心理需求卻往往被忽視。因此,,啟用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之后,,應動員更多人士走到他們身邊,走進他們心中,,在心理疏導,、情緒引導、情感順導上多下功夫,,讓留守兒童真正感受到關愛與呵護,。
不過,外人再熱烈的慰藉,,也無法取代親情的澆灌,。“三年沒有見爸爸媽媽了,,都快記不起來他們的模樣了,,只要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哪怕是挨打也覺得幸?!薄娭T報端的留守兒童心聲,,無不說明他們需要父母的溫暖懷抱,他們渴望與父母生活在一起,。2017年度《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顯示,,超一成農村完全留守兒童與父母一年見不了一面。這就提出一個必須正視的現(xiàn)實命題:能不能讓父母與留守兒童在一起,?
事實上,,國務院去年2月發(fā)布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已明確要求,到2020年兒童留守現(xiàn)象明顯減少,。從這個角度審視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啟用,,不難發(fā)現(xiàn),一方面固然需要善待現(xiàn)有的留守兒童,,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幫扶,;另一方面也需要減少留守兒童,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享受最基本的人倫之情,。解決途徑之一是,徹底解決隨遷子女上學難題,。早在2008年,,中央就給出了解決之道:“流入地為主,公辦為主”。父母在哪里務工,,孩子就有權利在哪里上學,。在具體的落實中,各地都有義務讓善政不打折扣地落地,。解決途徑之二,,則是讓父母回到孩子身邊。相關調查顯示,,留守兒童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區(qū),,因此相關地區(qū)應繼續(xù)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提供更多就業(yè)崗位,,讓更多農民可以在家門口找到滿意工作,。
如今,一系列制度設計正在發(fā)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關心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隨著各界對留守兒童幫扶更加絲絲入扣,那些孤獨的留守兒童在制度善意的溫暖之下,,心情會明亮而斑斕起來,,也將更強烈感受到生命的絢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留守 兒童 制度 農村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