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亂花迷眼的話劇舞臺,,我們缺少焦菊隱
打通西洋話劇和中國戲曲兩脈,,焦菊隱做出了富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實踐工作,,這些實踐,,成為了經典,迄今無人可以企及,。如今,,我們實在缺少如焦先生這樣既懂中國戲曲又懂西洋話劇、同時又能清醒地指陳話劇現實的導演了,。
在印第安納大學的圖書館里,,看到十卷本的《焦菊隱文集》。焦先生是1905年12月11日在天津出生,,如果能夠活到今天,,整整110歲,。即便活不了這么長的時間,起碼不應該還不到70歲就離開了我們,。而且,,火化的那天,赤身裹著病床上的舊床單,,那樣悲慘地離開我們,。
在我國話劇舞臺上,焦菊隱是最偉大的導演,。說其偉大,,在我看來,最重要體現在他一生致力于西洋話劇與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結合,,而讓中國的話劇有了專屬于自己民族藝術特色的徽記和標尺,。可以說,,迄今為止,沒有一位導演在這種藝術的探索中能夠趕得上他,。他為人藝留下久演不衰的《茶館》,,就是經典的明證。
是的,,不是武斷,,可以這樣說,沒有一位話劇導演能夠像焦先生一樣,,對中國戲曲藝術,,有這樣深入肌理、富于真知灼見和功力不凡的研究,,并有意識地將中國戲曲的營養(yǎng),,滲透且滋潤于他的話劇導演藝術之中。這樣的追求,,在《焦菊隱文集》特別是在前三集理論集中有著明顯的體現,。
對于中國的話劇和戲曲,他做過認真的比較,,盡管各有所長,,他依然客觀而尖銳地指陳我國話劇“繼承十九世紀末葉以來西洋話劇的東西較多,而繼承戲曲的東西較少,?!薄敖K于不如戲曲那么洗練,那么干凈利落,,動作的語言也不那么響亮,,生活節(jié)奏也不那么鮮明,。”
對于戲曲的程式化,、虛擬化,、節(jié)奏化,他做過認真的研究,。他不止一次提到《秋江》的川江行船,,《評雪辨蹤》的風雪之感,《長坂坡》的并敘環(huán)境,,《走新野》的群眾過場,,《三岔口》的虛擬設置,《甘露寺》的明場處理……特別是對于程式化,,在文集中,,他屢次強調“是群眾幾千年來運用了無比的智慧,積累集體的經驗,,從群眾中提煉出來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方法,。這種程式是獨特的?!?/p>
他還特別舉過《花榮射雕》和《放裴》的例子,。后者表現裴生的驚慌,用另一個演員打扮成和裴生一模一樣,,在后面亦步亦趨,,來展示其失魂落魄,那樣充滿想象力,。前者表現葉含嫣坐在車上思慕花榮,,讓飾演花榮的演員一身二角也扮演車夫,嘴上有胡子,,葉下車看見車夫竟是幻想中的花榮(演員將胡子含在嘴中),,興奮地告訴嫂子,嫂子不信,,上去看時,,不是花榮,是戴著胡子的車夫(演員又將胡子從嘴中吐出),。兩者的異曲同工,,他都做過和話劇相關聯的仔細對比和探求。他由衷地說:“我國戲曲演員所掌握的表演手段,,比起話劇來,,無疑更為豐富?!币虼?,他特別強調話劇要向戲曲學習,,他說:“作為話劇工作者,不僅應該刻苦鉆研斯氏體系,,并且更重要的是,,要從戲曲表演體系里吸收更多的經驗,來豐富和發(fā)展我們的話劇,?!?/p>
焦先生將從戲曲中學習到的寶貴經驗,運用到自己話劇導演的實踐中,。在《茶館》“賣子”的一場戲里,,賣女兒,而且是賣給太監(jiān),,鄉(xiāng)下人手里接過那十兩銀子,,如何表達內心復雜悲涼的感情?焦先生讓舞臺出現長時間的停頓,,然后,,后臺傳來兩種聲音:一是唱京戲的聲音,一是叫賣高莊柿子的聲音,,那低沉凄涼又哀婉的聲音,,畫外音一樣,成為了鄉(xiāng)下人此時此刻內心的寫照,。焦先生巧妙地借用了戲曲的聲音和形式,將看不見的心情,,生動形象地呈現在舞臺上,。
這樣的實例,在文集中有很多,,打通西洋話劇和中國戲曲兩脈,,焦先生做出了富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實踐工作,這些實踐,,成為了經典,,迄今無人可以企及。如今,,我們實在缺少如焦先生這樣既懂中國戲曲又懂西洋話劇,、同時又能清醒地指陳話劇現實的導演了。面對今天有些亂花迷眼的話劇舞臺,,注重外來形式,、高科技燈光、奢華背景的熱鬧,,越來越多,,但真正沉潛下心來,,讓戲曲和話劇彼此營養(yǎng),最終讓話劇受益的努力和實踐,,焦先生仍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套《焦菊隱文集》是2005年在焦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時出版的,如今過去已經十年,,我想,,對焦先生最好的紀念,是認真地重讀并學習這些浸透著焦先生感情與實踐的文字,。
□肖復興(作家)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西洋話劇 中國戲曲 《焦菊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