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國際間的停航帶來交流展的困難
美術館作為線下實體機構,,疫情所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1月24日暫停對外開放后,原定的年后開放日期在疫情的影響下不得不一再延遲,。此外,,美術館還必須面對前期展覽準備和投入化為泡影的可能,,以及因此導致的展覽和公教活動無法接續(xù)的一連串困難,而重新規(guī)劃展覽,、展品的國際貨運,、撤/布展工期等。
受疫情影響,,美術館全年的展覽計劃被打亂,,尤其是國際性展覽,面臨著國際往來受限而導致的國際運輸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甚至無法如約履行展覽合同,。由于展覽項目從策劃到展出存在一個時間差,一旦其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陷入停滯狀態(tài),,將導致整個項目周期進度的延后,,其他檔期的展出也將連帶出現(xiàn)大量的不確定性,不僅難以取得預期收益,,還將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其它活動,。可以說,,經(jīng)此一“疫”,,不只2、3月份的檔期,,甚至全年的檔期都充滿未知的變數(shù),。
我們原計劃于春節(jié)后開始撤展,新展于3月初上線,,但因為疫情的影響,,年后的撤展、搭建工作無法如期開展,。兩位北歐當代藝術家組合Petteri Nisunen和TommiGr?nlund的展覽“物隨心生”,,是2020年美術館“重頭戲”之一,,原定正月十五后開始制作展品,待北歐作品運輸?shù)金^后進行搭建,,但目前北歐跟中國之間實行的全面停航,,十大箱的作品無法及時啟運。
當然,,工作也一直在繼續(xù)。3月中疫情緩解后,,我們第一時間響應了政府的號召,,在做好嚴格的疫情防護措施、保證觀展安全的情況下,,于3月14日恢復向公眾開放,。在藝術家的支持下,我們延長了上一個展覽“楊詰蒼:三魂七魄”的展期至3月31日,,讓能夠走出家門的觀眾,,可以到“藝術”中喘一口氣。同時,,我們與藝術家商量延宕了展覽開幕計劃,,與吉祥航空公司協(xié)調(diào)了新的運輸日期,這是唯一與北歐有通航的航空公司,。我們希望一旦有可能,,藝術家能夠立即來到中國開展工作,推出新展,。
公共教育活動我們也做了相應的調(diào)整,。美術館開啟了“云公教”模式,精選去年備受公眾歡迎的公共教育活動,,包括“詩歌來到美術館”,、“上海制造”、“人人都是齊白石”等,,在微信線上平臺發(fā)布,,觀眾可以在美術館官方微信平臺通過掃碼回看活動直播,溫故而知新,。
此外,,恢復開館期間,館內(nèi)每天加強清潔管理,,定時定崗開展消毒,、通風,保證場館衛(wèi)生安全,。購置了遠距離紅外線人臉識別測溫儀,,所有觀眾須進行體溫檢測與佩戴口罩方可入館。根據(jù)“有序,、可控,、應急”原則,統(tǒng)籌安排工作,,推行居家在線辦公,、輪流現(xiàn)場值班等措施,,保證館內(nèi)一切事務有序運行,,盡量減少人員集聚引發(fā)的疫情傳播隱患,。
相較正常時期,,現(xiàn)在的參觀人數(shù)大幅度減少,,不過來參觀的觀眾都很配合,全程佩戴口罩,,主動接受體溫檢測,,完全按照美術館的參觀流程和要求進行參觀,。真心期待疫情早日過去,,藝術與春天一起回來。
編輯:楊嵐
關鍵詞:展覽 疫情 困難 美術館 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