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還在相信“吃素能讓人遠離糖尿病”,?
最近總有人問:“是不是吃素能讓人不得糖尿???聽說有最新研究證實,,吃草可防糖尿病……”我說:涉及飲食營養(yǎng)的科學新聞,,一定得仔細看,,可不能只讀標題,。
隨后我發(fā)現(xiàn),,這些疑問是因為最近國際醫(yī)學期刊《JAMAInternalMedicine》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九項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進行了匯總分析,,試圖找出不同膳食模式和糖尿病發(fā)病率之間的關聯(lián)性,。
研究者對共計30余萬成年人的膳食調查數(shù)據進行了分析。在這些流行病學研究中,,都通過問卷調查來收集參與者們的飲食狀況,。受訪者參與調查時的平均年齡在36~65歲之間,平均體重指數(shù)在23.0-26.7之間,。
發(fā)現(xiàn)以植物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風險的幅度是23%,。那么,,這個研究是不是提示我們必須吃純素呢?其實不是的,。它只是提示我們不要吃過多的紅肉,,而要把蔬果食物吃夠。
避免體重過高,,是降低
2型糖尿病風險的重要措施
一些研究當中,,使用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指數(shù),其中也包括了不那么健康的植物性食品,,如精制谷物(大米,、白面及其制品),淀粉食物(如土豆做成的薯條之類),,以及含糖食物(如糖果,、各種甜食甜點、甜飲料等),。
于是,,研究者比較這個指數(shù)最低一組和最高一組的2型糖尿病風險差異。如果是一些已經定義過的植物性膳食模式的研究,,則比較純素,、半素(少量食用某些動物性食物)和普通雜食的疾病風險差異。
納入數(shù)據分析的九項研究中,,有五項研究是在美國做的,,包括護士健康研究、護士健康研究II,、健康從業(yè)者跟蹤研究,、7日會教派健康研究和7日會教派健康研究第二期。有兩項是歐洲研究,,鹿特丹研究和阿提卡研究,。還有兩項研究是在亞洲人中進行的,即新加坡華人健康研究和慈濟健康研究,。
結果發(fā)現(xiàn),,總體而言,,遵循植物性為主膳食模式較好的人,風險降低23%,。那些果蔬,、全谷、豆類,、堅果攝入充足的人,風險可以降低30%,。
其實,,多吃紅肉促進2型糖尿病發(fā)生,這事并不新鮮了,。近十年來的相關匯總研究結果已經有若干篇,。特別是在美國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非常支持“多吃紅肉促進2型糖尿病”這個結論,。而且西方研究還發(fā)現(xiàn),,吃植物性食品較多的人,果蔬攝入量較多的人,,體重比較低,。而避免體重過高,是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的重要措施,。
研究發(fā)現(xiàn),,體重是一個影響2型糖尿病風險的中間因素。遵循以素食為主生活方式的人,,體重通常會低一些,。如果不考慮體重的影響,則以植物性為主膳食模式得分最高的一組,,和最低的一組相比,,2型糖尿病風險要低47%;但如果按同樣體重來比較,則風險只降低21%,。對于這項研究的結果,,我認為不能拿來直接應用,更不能解讀為“吃草不容易患上糖尿病”,。
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討論,。
歐美研究不一定適合
膳食結構更復雜的中國人
第一,動物性食品未必是多數(shù)中國人不健康和患糖尿病的原因,。
這項研究所納入的,,畢竟大部分是歐美的研究。在這些國家當中,,平均的蛋白質攝入量比較高,,有消費較多動物性食品的傳統(tǒng),,膳食中的B族維生素還有強化食品的保障,很少發(fā)生不足,。國民整體上肌肉比較強健,,體型比較壯。在這種情況下,,肉類食物過多,,果蔬食物不足,豆類,、堅果較少,,往往會成為膳食中的主要營養(yǎng)問題,增加植物性食品是有益的,。
這項研究也發(fā)現(xiàn),,納入的各項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而言,,富含水果,、蔬菜、豆類,、全谷和堅果的植物性膳食模式與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的相關性更強,,大約能降低30%的風險。這些類別的食物體現(xiàn)了植物性食物的健康意義所在,。
然而在我國,,情況就比較復雜了。有些人的飲食習慣已經和歐美國家同步,,而另一些還是以淀粉類食物為主,,動物蛋白質攝入不多的生活。特別是女性和老年人,,這種情況非常多見,。他們往往身體呈現(xiàn)虛胖狀態(tài),肌肉松軟,,血糖控制能力低下,。
看看身邊人群就能發(fā)現(xiàn),不吃肉的人患上糖尿病的情況并不罕見,,甚至相當普遍,。吃素也未必能夠讓體重下降。無論中國還是印度,,僧尼還是居士,,很多素食者也照樣胖,照樣得糖尿病,照樣膽固醇水平異常,。
雖然此前地球健康膳食模式中認為每天18克紅肉和30克雞肉就能維持健康,,但這項研究并沒有排除少量的動物性食品,沒有提倡純素,,而且這種膳食模式要求攝入相當多的豆類,、堅果、花生和全谷雜糧,,并不是簡單吃點白米飯加點白菜豆腐就能維持健康的,。
此前發(fā)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表明,對中國居民而言,,吃肉,、喝奶,在各種增加死亡風險的影響因素中排到了30名之外,,蛋類和魚類壓根沒有上榜。相比之下,,吃太多的鹽,、太少的全谷雜糧、太少的水果,、太少的豆類等,,排名都要靠前得多。由于中國人吃主食的數(shù)量大,,膳食血糖負荷普遍較大,,因此過多精白米面的影響可能比動物性食品的影響更大。
少吃動物性食品
未必是中國人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第二,,適度的動物性食品有利于降低膳食的血糖反應,。
多項研究證實,膳食血糖指數(shù)和血糖負荷對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影響,。
在主食數(shù)量一定的前提下,,只有兩個方式來降低膳食的血糖負荷:一是降低淀粉類主食的血糖指數(shù),二是通過膳食搭配來降低餐后的血糖反應,。
把部分精白米面主食換成全谷,、雜豆,這是我經常提倡的控血糖飲食措施,,也已經被世界各國的實踐所證實有利于預防2型糖尿病,。同時,它也有利于預防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降低全因死亡率。
另一個措施,就是在膳食中加入較多的蔬菜,,以及適量的動物性食品來搭配精白米面主食,。
比如說,饅頭的GI值是88,,但饅頭夾醬牛肉則可以把GI值降低到49,。
米飯的GI值是83,但米飯配肉絲炒芹菜可以降低到57,,米飯配魚可以降低到37,。奶類也有類似作用,米飯配全脂奶可以降到48,。
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用等熱量的去皮雞肉或奶類替代一部分高GI的碳水化合物食品,長期而言是有利于預防肥胖和糖尿病的,。
富含蛋白質的動物性食品可以促進GLP-1和GIP等胃腸激素產生,,有利于胰島素及時發(fā)揮作用。所以,,只吃米飯,、面條、饅頭加少量蔬菜的吃法,,餐后血糖更不好控制,。少吃動物性食品,未必是中國人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加工溫度不過高的蒸煮肉
促發(fā)糖尿病的作用很小
第三,,動物性食品到底怎么吃、吃哪種,,也很重要,。
的確,紅肉和各種加工肉類在攝入過多時對健康有害,。不僅僅是其中的飽和脂肪和鐵的影響,,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紅肉類食物會影響腸道菌群,在發(fā)酵過程中產生氧化三甲胺,、咪唑丙酸等有害物質,,同時升高炎癥反應。這些都是不利于糖尿病預防和全因死亡率下降的,。
不過,,紅肉的作用還和食量和吃法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沒有燒烤,,加工溫度不過高的蒸煮肉,促進糖尿病的作用很小,而那些顏色焦黃甚至發(fā)黑的燒烤熏制烤制油炸肉類,,促進糖尿病的作用就大得多了,。
在既沒有讓人發(fā)胖,又沒有過度加熱的情況下,,并未發(fā)現(xiàn)吃少量的肉會帶來健康危害,。甚至有研究發(fā)現(xiàn),白肉攝入量和全因死亡率負相關,。酸奶也被多項研究證實有利于預防糖尿病風險,。
適當加入一些動物蛋白質食物
配合主食食用
更有利于維持好的血糖狀態(tài)
總之,對于這件事,,我的理解主要有六點,。
1. 如果原來吃魚肉海鮮太多,植物性食品不足,,那么減少動物性食品,,替換成植物性食品,是有好處的,。不僅有利于糖尿病,,也有利于預防其他慢性疾病,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2. 如果原來魚肉蛋奶都較少,以淀粉食物為主,,那么沒有必要降低動物性食品攝入量,,甚至可以適度增加到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推薦的數(shù)量(平均每天肉40-75克、魚蝦類40-75克,、奶300克,、蛋1個)
3.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所推薦的膳食結構,就是一種以植物性食品為主,、動物性食品為輔的結構,。其中谷類250-400克干重(加水煮熟后重量還要大大增加),包括了全谷雜豆;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大豆堅果35克,遠遠多于魚肉蛋奶的總量,。
4. 植物性食品的好處,,來自于全谷類、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等,而不是來自于米飯,、饅頭,、面條、涼粉,,更不是來自于餅干,、點心、薯片,、鍋巴之類,。
5. 對于吃純素的人來說,必須切實增加以上食物種類,,特別是全谷,、豆類和堅果,因為它們對于供應足夠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十分重要,。
6. 要想預防2型糖尿病,,該做的事情不是把魚肉蛋奶排除出餐單,而是避免過多的精白谷物,,遠離甜食點心甜飲料,。
吃主食的時候,一定要多配合蔬菜和蛋白質食物,,包括魚肉蛋奶,。這樣反而是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反應的,也有利于維持肌肉的血糖利用能力,。
其實,,這項研究所分析的受訪者數(shù)據中,即便是吃動物性食品最少的那一部分人,,食譜中仍然含有少量的動物性食物,。研究者也認為,預防疾病的關鍵是吃到足夠的蔬果,、全谷,、豆類和堅果,絕對純素并不一定能帶來更多的健康益處,。
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高危人士,不妨告訴他們,,不吃魚肉蛋奶,,未必能促進健康,而適當加入一些動物蛋白質食物配合主食食用,,更有利于維持好的血糖狀態(tài),。
編輯:劉暢
關鍵詞:糖尿病 食品 膳食 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