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帶娃路上 為啥焦慮的總是“老母親”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文章講的是爸爸媽媽們,,當然特別是媽媽們在育兒的道路上一路拼,,甚至到了“拼子宮”的狀態(tài),。簡單說,,就是為了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要算好受孕時間,才能懷孕,。這種育兒焦慮,,不是只有普通媽媽們才有,高知媽媽們也同樣有,。 而與更焦慮的寶媽相比,,爸爸們就顯得“佛系”了很多。正是這種“佛系”,,也讓爸爸們在家中更受孩子的歡迎,。
在育兒道路上,為啥更焦慮的總是“老母親”,?有沒有一些小竅門,,能幫助寶媽緩解她們的焦慮呢?
生活中“虎媽貓爸”隨處可見
“虎媽貓爸”這種說法已經(jīng)盛行很多年了,,影視劇作品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文章,。通過形形色色的家庭,展示了育兒路上虎視眈眈的媽媽,,以及被迫加入焦慮父母行列的爸爸們,。
現(xiàn)實生活中,媽媽的焦慮可以說隨處可見,,就連我自己也常常會深陷于這種焦慮之中,。我自己的小孩還沒讀幼兒園之前,我的同事就告訴我,,孩子一旦進入幼兒園,,我就要想辦法進入家委會。當時的我,,還對“家委會”這種組織沒有什么認識,,也不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
等我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兒園,,我發(fā)現(xiàn)周圍朋友,、同事(當然都是女性的朋友),給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學習特長,、體育項目、樂高機器人,、英語,、語文、數(shù)學……在我認識的媽媽群體中,每個孩子的輔導班數(shù)量大概在六個左右,,還有的小朋友在小學階段已經(jīng)完成了鋼琴的滿級考試,。這一切都是我焦慮的來源。
于是,,我覺得我自己的小孩,,也應該增加一些傳統(tǒng)文化課程的項目,卻遭到了孩子爸爸的反對,。他認為孩子輔導班的數(shù)量應該有所限制,,不要讓孩子太累,也不應該打擊到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為什么媽媽群體更容易焦慮,?
當我靜下心來,思考為何會陷入焦慮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的端倪,。
首先,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且負面情緒的特點就是傳播快,。情緒本身具有很強的感染性,而負面情緒的感染性比起正向情緒來說來得更強,。也就是說,,焦慮情緒本身的特點,就注定會將很多人帶入到這種焦慮的漩渦之中,。
其次,,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被情感所控制,。雖然焦慮情緒本身有很強的感染性,,但理智這種東西一旦找到進入的突破口,就能很快切斷這種焦慮營造的負向循環(huán),。在這方面,,男性本身會比女性有優(yōu)勢。
再次,,男性群體與女性群體交流的內(nèi)容有很大的區(qū)別,。想想看,男性在社交過程中,,不怎么會討論自己的孩子,,即使談論也很少涉及一些學習方面的內(nèi)容。男性社交的話題更多地會聚焦在社會事件或是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方面,。但是媽媽們就不一樣了,,她們會自動屏蔽沒有生孩子或是結婚的女性群體,,然后迅速地切換到孩子教育的話題上。上周三我在孩子英語輔導班外面等候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有幾個媽媽已經(jīng)迅速進入了關于孩子上小學問題的話題當中,,不斷談論根據(jù)入學政策自己的孩子應該進入哪所小學,該小學的教學質量如何如何,,以及哪所小學更好等等。
最后一個原因就在于比較,,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焦慮這件事,那就是“沒有比較就沒有焦慮”,。美國的精英媽媽馬丁,,寫了一本《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其實,,她是因為在跟其他媽媽的比較中才需要這個包,也許當只有她自己的時候,,她并不需要這個東西,。還有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些討論孩子學校問題的媽媽們,話題最后的走向就是自己的孩子條件如何優(yōu)越,、自己的老公多么有辦法等等,。這些對話內(nèi)容中,都暗藏著攀比和虛榮的心態(tài),。
寶媽們 試試這些“緩解焦慮大法”
媽媽們怎樣才能讓自己不那么焦慮呢,?或者說更少地陷入育兒焦慮之中呢?
邀請爸爸更多地參與到育兒之中,。很多家庭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上輔導班,,輔導孩子寫作業(yè)等等,爸爸基本上沒有什么存在感,。有時候,,是爸爸不想管,還有些時候是媽媽們不讓爸爸管,。因為,,爸爸們一旦插手管這件事,很可能兩個人會因意見不統(tǒng)一而發(fā)生沖突,。媽媽們要克服一切困難,,邀請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之中。這樣就可以讓爸爸們的理性思維,,來抗衡焦慮情緒中的情感過度的現(xiàn)象,。
了解更多的信息。很多時候,我們會焦慮是因為對引起我們焦慮的事情了解得太少了,,當信息太少的時候,,足以引發(fā)人們的焦慮和恐慌。各類輔導班的宣傳也正是借用了這一點,,才不斷地引發(fā)家長的焦慮情緒,,從而讓父母選擇自己的機構。我不由得想起前幾天我接到的課程推銷電話,,對方推銷的是英語課程,,而且說自己的拼讀方式比現(xiàn)在市面上流行的自然拼讀法更好,并且不斷地強調“您要為孩子的將來考慮呀,!”我現(xiàn)在想想,,這就是在煽動家長的焦慮情緒。
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本心,。媽媽們會在這種焦慮的情緒中越陷越深,,走得更遠,很難再回到理性的道路上來,。所以,,媽媽們?nèi)绻^于焦慮,要找到能夠讓自己獨處和思考的時間和機會,,想想自己對孩子的本心是什么,。不要過多地加入關于孩子話題的討論,從而減少焦慮源,,也就是說從源頭上進行一定的阻攔,。(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屈建偉)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焦慮 孩子 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