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江蘇溧陽春秋土墩墓出土一罐雞蛋
中新網常州3月26日電 (史珂 唐娟)2500年前的雞蛋長什么樣?26日,記者從溧陽獲悉,,文物專家在溧陽上興鎮(zhèn)一座春秋時期的土墩墓內發(fā)現了一陶罐雞蛋。剛出土時雞蛋非常完整實屬罕見,。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該考古工地是一座直徑約40米的圓形大土墩,,高度接近4米,當地人稱之為子午墩,。目前,,子午墩已發(fā)現墓葬多處,出土印紋硬陶器,、原始瓷器,、陶器等各類遺物百十余件。出土雞蛋的11號墓里還發(fā)掘出了印紋硬陶的罐,、釜,,原始青瓷的盅、瓿,,泥質灰陶的三足盤,,儲存器、炊器,、盛食器俱全,。
溧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墩墓是先在地面堆筑成高大的土堆,,然后再在其上挖造墓穴,。這樣的墓葬方式是適應南方地下水位較淺的條件,繼承良渚文化而來的墓葬形式,,主要流行于長江下游太湖周邊地區(qū),。2017年,江蘇省溧陽經濟開發(fā)區(qū)開發(fā)建設時發(fā)現了子午墩土墩墓,。2018年,,南京博物院組織隊伍對土墩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工作。考古專家根據地層出土器物判斷,,時代大多為西周到春秋(距今3000多年——2500年左右),。
考古隊員周恒明告訴記者,24日上午10點左右,,他在清理這座墓葬時取下一只陶罐的蓋子,,驚喜地發(fā)現里面是滿滿一罐雞蛋,大約有20多個,,他看了看趕緊蓋上蓋子——這是2500年前的雞蛋,,日曬和風吹都可能讓脆弱的文物開裂風化。
11號墓的墓穴并不大,,僅能躺下一人,,為什么會有一個大得像小山一樣的封土呢?據悉,,土墩墓是江南地區(qū)獨特的葬俗,,與中原地區(qū)向地下挖墓穴不同,土墩墓是把死者放在平地或是石床上堆起封土,。圍繞著中心墓葬,,其他死者被埋葬在周圍,因此封土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有可能成為一個家族共同的墓地。此次發(fā)現的子午墩在考古發(fā)掘前高達7米多,,共有38座墓葬,,從上到下共有6層,11號墓位于第5層,,共出土文物48件(套),,其中就包括這罐雞蛋。初步估計由于陶罐的蓋子和封泥,,以及墓穴封閉的環(huán)境都對雞蛋的保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考古工作人員已經對整個陶罐作封裝保護,,并將完成保護性提取工作,。
據悉,這是溧陽市古墓考古發(fā)掘中出土的第一罐雞蛋,,江蘇土墩墓里出土的第五罐雞蛋,。此前,江蘇省考古所曾在江蘇句容,、金壇春秋土墩墓群考古中出土陶瓿里發(fā)現的禽蛋,,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和歷史意義。此次出土的從文物數量較多來推斷,,這座墓的墓主人應當是家族中地位較高的人,,死后族人們用全套的存貯器、炊器和盛食器陪葬,,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不會忍受饑餓,。陶器內當初可能也裝有谷物等其他食物,但因為年代久遠,,被腐蝕而蕩然無存,。
此次出土的雞蛋與現在的草雞蛋差不多大,剛出土時蛋殼有微青色,,有可能是先民們撿拾的野雞蛋,,也有可能是家雞蛋。雞蛋歷經2500年時光,,應該基本被分解,,而蛋殼是鈣質,性質穩(wěn)定因此能夠保存下來,,所以這罐雞蛋有可能只留下“一罐雞蛋殼”,。
南京博物院考古專家表示,,雞蛋黃和雞蛋清是有機質,,但也不排除保存條件好,雞蛋殼里的物質仍然有殘留,。這罐雞蛋將被放到恒溫恒濕柜中,,等待進一步的鑒定與化驗。(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雞蛋 土墩 出土 江蘇溧陽春秋土墩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