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書法要有“丈夫氣”
何為“丈夫氣”,?即是有大丈夫的氣概,。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薄罢煞驓狻?,即是有使命、有責任,、有擔當,、有毅力、不忸怩,、不矯飾,。書法的“丈夫氣”,則是融書卷氣,、金石氣,、士大夫氣、雄健氣于一體的陽剛博大的精神氣質,,是書法雄健,、雄強之氣的一種擬人化表達。這其中,,書卷氣尤為重要,,沒有書卷氣的“丈夫氣”,常是一種狂怪之氣,、粗鄙之氣和莽夫之氣,,去書法之本質遠矣。
“丈夫氣”是書法的大格局,、大氣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不是逞強使氣,、矯揉造作,,也不是粗鄙狂怪、嘩眾取寵,。倡導書法的“丈夫氣”,,并不是說書法只能是男兒所為,也不是大男子主義,,即使是女性書法,,也可以具備此種氣質。現代著名女書家游壽,、蕭嫻,,碑學功力深湛,渾樸雄健,,其書法便深具“丈夫氣”,。
客觀來講,書法之美并無優(yōu)劣之分,有陽剛雄強之美,,也有陰柔妍媚之美,。陽剛雄強,好比黃鐘大呂,、金鼓雷鳴,,是一種壯美;陰柔妍媚,,好比江南小調、絲竹管弦,,是一種優(yōu)美,。這是藝術之美的兩極。然而,,陰柔妍媚之美雖是書法的一種氣質,,當代書法藝術卻不能僅停留于此,因為一個偉大時代的書風,,絕不能缺少昂揚的精神氣度,。
磅礴渾樸的摩崖“三頌”,線條奔放的章草簡牘,,盤曲繁復的瓦當書法,,半篆半隸、華美典雅的漢碑額書法以及樸茂直率,、不事雕琢的工匠之作——漢石闕書法和漢磚書法,,共同筑就了漢代開張爛漫、雄強大氣的藝術風格,。單就漢代草書而言,,其形態(tài)豐富多樣,僅簡牘書上的草書形態(tài),,就有幾十種之多,。居延漢簡和敦煌漢簡中的書法,往往是篆書,、隸書,、章草、八分,、真書等多種書體的結合與雜糅,,率性而為,熱烈奔放,,從中能夠讀出書寫者自由瀟灑,、一瀉千里的情感狀態(tài)。在書寫者那里,似乎沒有了規(guī)矩,,沒有了束縛,。不過,這并非真沒了規(guī)矩,,而是精神氣質上拋棄了規(guī)矩,,藝術表現上逾越了規(guī)矩。我們經常會看到漢簡書法,、石刻書法上的長撇大捺或最末一長豎筆,,猶如晴空霹靂,轟然一聲,,急促直下,,劃破長空,震撼人心,!要知道,,這種藝術精神,并非出自文人貴族之手,,而往往出自普通書吏,。可見,,在漢代,,任何一個階層,只要稍識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強烈的書法藝術表達沖動,這是其有別于其他朝代之處,。故此,,康有為才盛贊漢人之“分”,并在其書學名著《廣藝舟雙楫》中專辟“本漢”篇,,闡述漢代的“八分”氣象,。
漢代之后,從曹魏到西晉到十六國時期,,再到北魏,、北齊、北周,,書法藝術幾乎都表現為一種陽剛偉岸之象,,可謂“丈夫氣”十足。東晉書法則為之一變,,開啟了一種南朝風雅,,其雄豪之氣稍遜于漢魏八分,。唐人崇尚雄強陽剛,但總體而言,,已逐步走向定型化和規(guī)范化,,缺少一點率性、爛漫的藝術氣質,。
清代碑學促生了金石書風,。書法的金石氣拓寬了筆墨與宣紙的關系,將視野轉向更廣闊的書寫材質,,即兩晉以前的書寫載體——甲骨,、碑石和竹木等硬質書寫材料,使書法呈現出陽剛之美,,書法審美產生巨大變革,。碑學固可以救帖學妍媚之弊,然仍需以帖學之妍雅救碑學粗鄙之弊,。
書法審美總是在一種正反合的歷史軌跡中前行,但不論如何發(fā)展,,書法的“丈夫氣”不可或缺,。每個時代的精神面貌都體現在這一時代的主流書風之中。當今時代是一個社會變革的偉大時代,,需要一種大丈夫的擔當精神,,尤應倡導陽剛大氣、與時代精神相符的書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4日 08 版)
編輯:楊嵐
關鍵詞:書法 丈夫氣 氣質 精神 陽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