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校園書法課緣何成為雞肋
5月3日, 12歲的賈文軒憑借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站在了烏魯木齊第三屆“我是傳統(tǒng)文化傳承者”少兒書法大賽的最高領獎臺上,。
今年是書法進講堂的第5年,。2011年,,教育部開始研究設置中小學書法教育課程,,并于2013年出臺《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書法進課堂在全國推進,。
在第三屆“我是傳統(tǒng)文化傳承者”少兒書法大賽現(xiàn)場,,來自市第42小學四年級二班的選手杜尚峰正在專心運筆,。梁淑芳 攝
在烏魯木齊市少先隊總輔導員張潤看來,由烏魯木齊團市委,、少工委等部門聯(lián)辦的少兒書法大賽,,接連進行了三屆,這一屆最讓他驚喜:全市2萬余名各族少年兒童參賽,,與以往相比,,參賽的人數(shù)多了,偏遠城區(qū)選手也多了,最關鍵的是作品整體水平高了,。 從“字”中看出,,大部分作品都是一鼓作氣完成的,一筆一劃非一日之功,,能寫出書法的“骨”,。
鮮有學生通過書法項目得分
在賈文軒的父親賈淑軍看來,孩子學習書法后,,帶給他很多驚喜——孩子能靜下心了,,做事情也有了韌勁兒。
他愿意孩子學書法,,也希望孩子能因此取得成績,。
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了《中小學藝術素質(zhì)測評辦法》,,提到學生的藝術素質(zhì)測評以分數(shù)形式呈現(xiàn),,基礎指標40分,學業(yè)指標50分,,發(fā)展指標20分,,其中加分項目10分。只要學生在學?,F(xiàn)場測評中展現(xiàn)聲樂,、器樂、舞蹈,、戲曲,、繪畫、書法等任意一項特長,,就可得到加分,。測評總分越高,成績越好,,測評結果也將作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
據(jù)悉,對于藝術素質(zhì)測評,,首府中小學各校也有不同形式的打分辦法,,測評標準根據(jù)學校不同情況自行測評,并沒有統(tǒng)一的執(zhí)行標準,。
市13小從2011年起就開始對學生開展書法教育,,在沒有專業(yè)師資的情況下,由美術教師承擔著書法教學,、成績測評工作,。
13小教務主任楊新麗介紹:“我們對學生的書法打分是直接打在學生的期末評價手冊里,,因為在手冊中語文學科里就有一欄是‘寫字’,一,、二年級采取星級評定,,三到六年級是優(yōu)、良,、中等級評定,,并不會給出具體的分數(shù)?!?/p>
在采訪中,,將書法測試評價歸并到美術測試評價中,是大部分小學及初中學校的考核辦法,,但對于高中生來說,,藝術素質(zhì)測評是學生得學分的一個渠道,卻鮮有學生通過書法這一項來得分,。
編輯:楊嵐
關鍵詞:校園書法課 校園書法課成為雞肋 書法課成為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