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侵犯公民隱私信息案頻發(fā) 實名制的“副作用”誰管?
實名制信息泄露的“鍋”誰背?
今年12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社會心態(tài)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tài)研究報告(2016)》顯示,,食品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是目前公眾最為擔心的問題。
現代社會講究“無互聯(lián)網不社交”,,很多人習慣將個人信息放入“云端”,但問題是,這個云端真的安全嗎,?據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發(fā)布的《2016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由于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
陸益龍分析稱,,安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公眾之所以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特別擔憂,,主要是近些年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利用這些信息大大擴展了犯罪侵害范圍,,讓越來越多的民眾成為受害者。
上個月公布的《網絡安全法》明確提出,,將嚴厲打擊出售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讓王四新?lián)鷳n的是,如何防止一些人知法犯法,,“現在很多行業(yè)機構的相關人員卷入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這不僅極大地打擊了公眾對個人信息最起碼的安全感,更會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造成嚴重影響,,同時會降低海外對中國維護網絡信息安全的信心,。”
為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個人信息實施電信及網絡詐騙,,國內已經推行了幾年的“手機實名制”,,要在今年年底畫上句號。國家6部委此前聯(lián)合發(fā)布的《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強調,,到2016年底前,,全部電話實名率要達到100%,在規(guī)定時間內未完成真實身份信息登記的,,一律予以停機,。
據此,11月底,,北京已經對“非實名制”電話實施“雙?!?不可接聽不可打出),,2017年1月底“非實名制”電話將被“銷戶”。目前,,全國很多省市都在根據各自情況陸續(xù)推進此項工作,。
同時,銀行,、交通,、賓館和民航等部門正推行通過連接公安個人身份認證系統(tǒng)來驗證個人信息,還有人提出通過推行“一號通”來加強網絡平臺個人信息安全管控,。
但是,,一方面,實名制只是增加了騙子的犯罪成本,,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電信運營商推行實名制,,確保的是手機用戶和身份證的匹配一致性,,至于這個身份證是不是本人,光靠運營商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另一方面,,一些采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行業(yè)在確保數據庫安全方面投入不大,,相關數據屢次被黑客以“撞庫”方式盜取,。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行業(yè)工作人員因為利益誘惑甘當內鬼,,勾結不法分子倒賣個人信息數據。
國家檢察官學院沈海平教授對此強調:“在沒有同時對個人信息進行嚴密保護的情況下,,要充分考慮實名制信息可能泄露帶來的負面危害,。”
“中國目前還有將近一半的人沒用上互聯(lián)網,,即使所有公民在網絡空間都實名化了,,同樣可能存在虛假信息問題?!蓖跛男峦瑫r認為,,商業(yè)機構內部當然會不遺余力地抓內鬼,但是他們對于對公民個人信息數據的保護也是有商業(yè)利益訴求的,?!耙蛲ú煌W絡平臺間在商業(yè)性個人信息數據和政務性個人信息數據之間的界線,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想清楚,,哪些數據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求可以直接征用的,,哪些是需要給予補償的,。”
“同時,,如果商家將這些數據和政府分享,如何避免新環(huán)節(jié)里的內鬼?數據跨平臺流動后,,如果出現問題,,誰來承擔相關責任?”王四新說,。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公民 信息 相關 網絡 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