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花錢當“掛名主編”讓學者斯文掃地
漫畫:徐簡
據(jù)《北京青年報》報道,,部分高校教師為評職稱,,爭相購買圖書專著的“掛名權”,。圍繞著圖書專著的“掛名權”,,一條灰色的利益鏈已經(jīng)形成,。從內容代寫,、主編掛名到代購代銷,,都有人專門負責,。
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對學術道德的褻瀆,。然而,有不少人對教師買論文,、抄襲乃至做“掛名主編”抱有同情之理解,,認為在當下的職稱晉升機制之下,教師們這樣做也是情非得已,。甚至有人認為:既然許多人或明或暗都在這樣搞,,又何必顧忌臉面和榮譽呢?
平心而論,,當下的職稱評價體系對論文,、專著的要求過于嚴苛,,確實有待改進。然而,,我們主張放松職稱評價的論文專著要求,,并不意味著允許教師學者濫竽充數(shù)乃至欺世盜名。論文也好,,專著也好,,必須要有相應的學術水準,以學術垃圾替代真正的研究成果,,在任何制度下都是無法容忍的,。以此為理由為當“掛名主編”的做法辯護,無疑是十分荒唐的,。
面對確鑿無疑的錯誤做法,,我們決不能以“法不責眾”為由熟視無睹?!按蠹叶假I論文”,,并不是一條有效的辯護理由,而只能說明某些高校教師的無恥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集體共謀”的程度,。這樣一群論文“竊賊”,,對自己的做法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堂而皇之地在那里為人師表,,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根本就是學術界的恥辱,。學術研究不是生意,,如果讓這樣的人混入高校教師隊伍,無疑是教育的悲劇,。
在“掛名主編”這個問題上,,讓人觸目驚心的調查結果表明:從教師的個人操守到制度的柵欄,所有的環(huán)節(jié)全部失守,。若想斬斷署名權買賣的灰色利益鏈,,就需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加固”。
首先,,在學術界,,每個人都應堅持“有所不為”的底線觀念:既然投身學術,就應該對得起自己的初心,。個人不能總是把學術不端的問題推給“環(huán)境”,,個人的良知和學術道德,應該是防御學術不端行為的第一道關口,。在這一方面,我們要做到“兩手抓”,一方面,,對于仍在攻讀學位的青年學者,,應大力進行學術倫理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對于已經(jīng)取得教職的學者,,高校也應加強監(jiān)管。
其次,,構建嚴密的學術審核機制也很有必要,。論文發(fā)表、專著出版應當依從學術的標準,,而非個人晉升的需要,。香港大學教授徐國琦在其學術自傳《邊緣人偶記》中寫道:“在西方要出版專著不容易,尤其是在大學出版社出書更難,。因為著名的大學出版社,,不管是他們約請的稿子,還是自己投稿的,,首先要得到至少兩位審查者的匿名推薦才能出版,。兩位匿名審查者是由出版社自己找人,作者并不知情,?!边@樣的制度,值得我們借鑒,。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學術 掛名主編 學者 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