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6.5億立交橋建成就堵,誰的智商是硬傷
當初是一段一段地建,,而今是一步一步地挪,。晾在橋上的車,其實晾著的是職能部門出盡洋相的臉面,。
不出所料,,鄭州通車2個多月的隴海路——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橋,終于堵成了一鍋粥,。在此之前,,交警部門就向施工方指出,“肯定會造成交通擁堵”,;連普通市民都預言,,將來這地方立馬就堵。但是,,造價6.5億元的這段互通式立交橋,,還是義無反顧地按規(guī)劃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如今亂成一鍋粥的,,是當?shù)囟鄠€職能部門,。他們被組織到現(xiàn)場會商此事,要求“近期拿出具體意見,,優(yōu)化相關的交通規(guī)劃”,。
對于木已成舟的偌大一個工程,所謂的“優(yōu)化規(guī)劃”,,無非是捉襟見肘的補救措施,,而眼下首先想到的就是分流橋上的車輛,甚至連橋上的花壇還要不要,,都被考慮進去了,。本來是分流車輛的互通車道,如今成為城市交通的腸梗阻,;本來可以在紙上寫寫畫畫的事,,現(xiàn)在成為螺螄殼里做道場。如此被動,,無疑是規(guī)劃先天缺陷所造成的尷尬,。
但是當?shù)匾?guī)劃部門并不認為規(guī)劃本身有問題,,而是強調,互通式立交橋在設計時,,“預測分析過車流量,,但鄭州這幾年的機動車保有量在不斷上升……”而在隴海路高架橋施工前,國內多家設計單位估算了交通流量,,給出了“到2030年也達不到飽和狀態(tài),,仍可保持較高服務水平”的預期。結果連接中州大道的互通式立交橋一建成,,規(guī)劃就突然跟不上鄭州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了,。這樣的“預測”和設計,不是一般的外行還真做不出來,。
顯然這令公眾懷疑,,是不是一項拍腦袋瓜的即興工程。如果今天被召集到現(xiàn)場來會商的城建,、交警,、規(guī)劃等眾多部門,在立項之初就被請到那張可以描繪的白紙前,;如果施工過程中被“預言”在先的市民,,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決策之前就被傾聽與吸納,今天的6.5億還會不會這樣花,?今天的通途還會不會成為卡在城市當中的腸梗阻,?
當初是一段一段地建,而今是一步一步地挪,。對于有關職能部門來說,,上馬容易下馬難。但是對于今天開車的市民來說,,上橋容易下橋難,。晾在橋上的車,其實晾著的是職能部門出盡洋相的臉面,。在這段期待2年半的通途上,,老百姓不會有看笑話的心思?;ㄟ@么多錢造的橋堵成這樣,,他們的心比車還堵。
明明可以做成為民造福的新政績,,卻造成了百姓吐槽的新堵點,。這段立交橋,造成今天擁堵的主要原因是“9車道陡然減為4車道”。從這個菜鳥式的設計足以看出,,整個交通規(guī)劃屬于閉門造車,。至少在“紙上談兵”的過程中,交警部門豐富經(jīng)驗的判斷,,并沒有被采納到規(guī)劃決策中來,。這種失誤,是事后一百個諸葛亮都無法彌補的硬傷,。
這是權力決策與科學決策沒有好好互通的一項敗筆工程?;蛟S從工程的質量本身來說,,沒有太多的瑕疵可以挑剔,但是它的硬傷不在互通式立交橋上,,根子還是權力決策與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互通不通上。這才是城市規(guī)劃建設最蹩腳的腸梗阻,。
□劉雪松(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鄭州 6.5億立交橋 建成就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