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明提升是場長跑
日前,,國家旅游局公布了2016年中秋小長假期間旅游投訴和典型案件查處情況,,通報了3起“丑陋導游”,、兩起游客不文明行為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游客不文明行為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廣泛關注:北京房山怪石山景區(qū)的13處景觀石上,,被噴上了“陳志成2016.9.1”“滄海桑田掀巨變,,造就嶙峋亂石山”等字樣,。之后,,網(wǎng)友們呼吁“陳志成”現(xiàn)身,,在網(wǎng)絡的影響下,,主人公出面道歉,并來到景區(qū)清洗涂鴉,。
這是一場輿論圍觀對不文明行為的偶然勝利,。試想,,陳志成若不是對一個景區(qū)“集中火力”,若不是“誠實”地留下自己的名字,,若不是用紅油漆的“如椽巨筆”而是用“蠅頭小楷”刻下字跡,,恐怕我們都無法找到他,社會輿論也得不到他道歉的反饋,。倘若找不到具體目標,,輿論的不滿就只能流向泛泛的指責。
對具體的個人施加聲討是容易的,??墒牵皡^(qū)涂鴉如今已是被全民聲討的行為,,得不到任何正當性的詮釋,,在網(wǎng)絡上也沒有人敢公然為其張目,但景區(qū)涂鴉行為從未絕跡,。面對一些遭到涂鴉的景點,,人們不禁產(chǎn)生疑問:莫非涂鴉的人從來不上網(wǎng),或是上網(wǎng)的人從來不涂鴉,?
這只能說明,,不文明行為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力量,存在于很多人心中,。有些人上一秒義正詞嚴地聲討不文明行為,,下一秒,面對名山大川油然而生滿懷豪情,,或者面對名剎寶寺不禁發(fā)思古之幽情,,即便心知不妥,即便道理都懂,,但看到前人題詩在上頭,,仍禁不住大筆一揮,為山川勝跡留下“不朽”的字跡,。從陳志成的事例就能看出,,作為一個多年爬山的資深驢友,很難想象他對涂鴉的惡劣性質(zhì)一無所知,,只是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未來可能爬不上自己充滿感情的嶙峋亂石,一念之間的黯然就沖決了心底文明的堤壩,。
因此,,提升文明水平注定是一場道阻且長的長跑,也是異常艱苦的反復拉鋸,。這需要制度設計的不斷跟進,,用《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游客黑名單等法規(guī)制度織就更加細密的網(wǎng)絡,;需要景區(qū)的管理更加周到與新穎,除了增加巡查的頻率,、密度,,也可以設置留言板、留名石及筆墨等工具,,給一些難以克制表達欲望的游客以合規(guī)的抒發(fā)渠道,,河南平頂山堯山—中原大佛景區(qū)就施行過如此辦法。此外,,社會也可以廣泛動員力量,,組織志愿者進行知識普及、文明宣傳,、保潔擦拭等,。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在引發(fā)輿論廣泛關注的事件背后,,去反思一下,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動著有些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文明提升的道路有多長,,恐怕難以知曉。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必須得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向前奔跑,。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文明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