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1份報紙賣了100元”算不上生存體驗
沒有父母庇護,,只有1元錢,,一頓必須吃的晚餐,,多項必須完成的任務……還在上學的孩子要用怎樣的智慧完成這樣的挑戰(zhàn)?余姚市青少年“1元城市生存挑戰(zhàn)賽”中,,40個10歲左右的中小學生在7個小時里,帶著1元錢在街頭挑戰(zhàn)“生存”(8月8日《寧波晚報》),。
這樣的活動并不新鮮,。每年暑假,很多高校學生就參加這樣的體驗,。生存體驗,,對大學生來說有一定意義,因為他們的生存體驗是真實的,,依靠的是自己所學的技能,,到異地他鄉(xiāng)用勞動換取報酬,實現“靠本事吃飯”,。而對于10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能夠體驗到什么,?
事實上,這場“體驗”已經演變成了愛心接力,。雖然一天下來,,40個孩子的收獲看起來不錯:每人1元的本錢,除去吃飯,,最后還剩3631.5元,,但知道了其中的細節(jié),就不難發(fā)現,,“讓孩子創(chuàng)造價值”的目的并沒有達到,。孩子的收獲并不是靠自己的勞動或能力,而是依靠了好心人的同情,。比如,,一個孩子在銷售書籍的時候,一位市民很慷慨,,給了遠遠超越書籍價格的資金,,這位市民不見得需要這樣一本書,只是看到孩子不容易就多給了錢,;一個孩子將路人送的一只氣球,,用嘴吹足氣后“賣”了110元;還有一個孩子將一份報紙“賣”了100元……
一個氣球110元,,一份報紙100元,。看到這樣的成績,,我們首先會感動,,說明愛心市民多,大家關心孩子,,不希望他們太艱難,。但很顯然,一個氣球能值110元嗎,?一份報紙能值100元嗎,?“賣”出這樣的價格,更多的是依靠“孩子身份”,,這就讓所謂的生存體驗變了味道,。
實際上,10歲左右的孩子大多沒有獨立生存能力,,參加這樣的活動,,更像是參與危險游戲。真離開了父母的視線,誰來確保他們的安全,?如果孩子因此錯誤地以為,,“離開父母能活得更好”,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反有隱患,。孩子需要體驗生活,但應該多讓他們參與適合孩子的活動,,而不是搞“1元錢生存體驗”這樣的噱頭,。(郭元鵬)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1份報紙賣了100元 生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