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廉政賬戶”的臺子是該拆了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貴州省紀委監(jiān)察廳發(fā)布公告,決定自8月2日起,,撤銷“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廉政賬戶,,要求黨員當面拒收禮金,否則按照最新修訂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違紀處理,。據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至少曾有17個省份設立過廉政賬戶,,目前至少已經有6個省份撤銷,。
從當年的高壓反腐,到今天的常態(tài)反腐,,“廉政賬戶”的舞臺,,越來越門庭冷落鞍馬稀。這條為所謂被動腐敗而鋪設的“綠色通道”,,眼瞅著馬上就要滄海成桑田了,。
回頭望去,最早是2000年初,,浙江省寧波市率先在全國開通“581”(諧音“我不要”)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專用賬戶,,之后,不少地方將其視為反腐倡廉的創(chuàng)新舉措,,紛紛效仿建立“廉政賬戶”——類似的有“981”(諧音“就不要”),、“510”(諧音“我要廉”)、“35581”(諧音“送我我不要”),、“5910”(諧音“送我我不要”)等,。據報道,山東濟南自廉政賬戶設立以來,,一直保持平均日進1萬元的速度,;而從遼寧沈陽“慕馬案(沈陽市原市長慕綏新、沈陽市原常務副市長馬向東等16名官員貪腐案)”被查處后2001年8月至10月的兩個月時間里,,沈陽廉政賬戶猛然進賬四百多萬元,。看起來,,初心是好的,,效果是有的。
不過,,《國語·晉語六》早就有言,,“考百事於朝,,問謗譽於路?!弊鳛榈胤郊o委的制度創(chuàng)意,,“廉政賬戶”從設立之初,亦已謗譽參半,。第一,,法治越推進,賬戶越可疑,。法無授權不可為——既然法律沒有為這個賬戶留出減罪免刑的“綠色通道”,,地方部門哪來自說自話的權力?而各省在“廉政賬戶”上自由裁量過多,,也折損著反腐的公信力,。比如設了賬戶的有退路,沒設賬戶的就不能享受這“福利”,?再說,,退與不退,只是態(tài)度問題,,并不能否定受賄事實,。簡言之,有這個吊詭的“廉政賬戶”在,,依法反腐就容易因之被打臉。
第二,,“廉政賬戶”到底是反腐“緩沖帶”還是淪為貪官的“化妝臺”,,這也越來越成為問題。現實證明,,賬戶上的錢多還是錢少,,與地方反腐進程并無多大關系。且不說這個非實名的賬戶容易被民眾視為反腐中的一筆糊涂賬,,就是制度本身,,也常成為少數官員的避風港。比如2015年4月受審的貴州省黔東南州原副州長,、凱里市原市長洪金洲,,16年來受賄380余次,因懼怕事情敗露,,一直陸續(xù)主動以“廉政金”名義上交部分賄金,,為受賄“打掩護”。被調查時,,洪金洲家中藏有贓款2000多萬,,而已交納的“廉政金”則多達5500余萬。洪金洲供述,這樣做是為打消別人對自己的懷疑,。類似案例,,不勝枚舉。
正因如此,,民間對“廉政賬戶”向來多有爭議,。
腐敗就是腐敗。主動與被動之分,,看起來是面子問題,,說白了仍是“骨頭”問題。官場明規(guī)則硬氣一點,、權錢之間清爽一些,,這個身份曖昧的“廉政賬戶”恐怕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今天,,我們有膽量與底氣與“廉政賬戶”割席,,最關鍵的背景,在于中國反腐已經進入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快車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辈痪们?,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之后,中央印發(fā)《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黨的第十八屆六中全會,,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凡此種種,,皆是頂層設計立足于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環(huán)境,。于此而言,類似“廉政賬戶”這樣粗放的反腐創(chuàng)意,,尤其是地方性的“反腐奇招”,,也該清理門戶,,不妨讓其早日隨歷史大勢奔涌而去!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廉政賬戶 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