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畸變的人心最是可悲可嘆
“篡改高考志愿”的事情固然不乏先例,然而本案中肇事者內心之陰暗,、手段之決絕,,還是不免令圍觀者嗟嘆,。來自同窗好友的冷箭暗算,,再一次將人性深處的“惡”暴露得淋漓盡致,。對入學機會等關鍵資源的爭奪,,往往使得底層個體間的傾軋,,呈現(xiàn)出一股病態(tài)般的殘酷,。而被摯友所坑害的常升,,則不幸地成為了這場“悲劇”中被犧牲的對象,。
作為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郭某的所作所為,,處處體現(xiàn)出一種與年齡嚴重不符的心機和狠勁:暗自獲取常升的準考證和密碼,,擅自登錄系統(tǒng)篡改常升的志愿,甚至故意用光了僅有的兩次修改機會……為了防止分數(shù)更高的常升“搶走”自己的錄取機會,,郭某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這一極端自私、極端狹隘,、極端荒唐的想法,,最終促使其做下了為人所不齒的惡行。
諷刺的是,,陜師大山東免費師范生最后并未招滿,。郭某煞費苦心忙活一場,到頭來當真只應驗了那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倒是誤己誤人”,。
如今,,公眾關注的焦點無外乎兩點,也即常升的利益如何補償,、郭某的惡行如何懲戒,。但愿,在警方,、教育以及招生等相關部門共同介入后,,能夠通過“補錄”等方式維護常升的應有權益;而對于施害者郭某,,是否應該依法對其追究刑責,、剝奪學籍,也當有程序化,、司法化的裁斷和回應才是,。
此案的教訓,可謂痛徹心扉,。而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我們可以做的事情著實很多。最直接的,,就是要提示考生在志愿填報之時做好技術性防范,,尤其是要注重個人敏感信息的保護;此外,,顯然還應從立法和司法實踐角度出發(fā),,形成系統(tǒng)性預防“篡改高考志愿”的堅實防線。
聚焦常升的遭遇,,關注一場詭譎的陰謀,。之于個體命運的流轉之中,,我們見識了人性的復雜和異變。那本不必要的“戕害”,,思之后怕,、想來悲哀。而文明的社會,,道德的力量,,法治的規(guī)束,本應壓制住人心深處的諸般惡意才是,。(然玉)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篡改高考志愿 篡改同窗志愿 人性 復雜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