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道德綁架讓殘疾植樹老人“餓肚皮喊好”
讓他們“餓著肚皮喊好”,,本質(zhì)上也不是追求道德,而是反道德,。
前些天,,兩位中國農(nóng)民植樹的感人故事在朋友圈被熱傳,視力殘障人士賈海霞和失臂的賈文其相互扶持,,15年植樹上萬棵,,把昔日荒灘變成了茂密叢林。國外媒體制作的相關(guān)短片,,在國外視頻網(wǎng)站播放破百萬,,感動了無數(shù)人。這段“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后傳得火爆的好人好事素材,,在國內(nèi)網(wǎng)絡(luò)上迅速被熬成了一碗碗雞湯,。
但隨著媒體繼續(xù)聚焦,事情儼然有些反轉(zhuǎn):兩位“火遍全球”的老人說,,成了典型后,,樹也不敢賣了,“現(xiàn)在就是餓著肚皮喊好”,。
很多希望維系道德神話的人可能沒想到,,把兩位老人樹成了無私為公的典型,或許滿足了自己“感動神經(jīng)梢”刷存在感的需要,,卻未必滿足了老人之需,;反而讓他們被迫以失去生計為代價,充當“典型攝影大賽”中的模豆,。
平心而論,,二位老人在自理猶難的情況下,選擇了自力更生,,已殊為不易,。本已令人欽佩,也是種難得的修為,。但也許在有些人包括地方官員,、媒體眼中,光身殘志堅,,還缺乏足夠的“爆點”,。
所以他們要揠苗助長,將其拔高到更崇高的角色設(shè)定上,將其經(jīng)歷塞進無私為公,、為環(huán)保做貢獻的“劇情框架”中,。比如,有鄉(xiāng)里干部就找二人談話:“說弄不好了是你們的事,,弄好了大伙都沾光”,;有媒體則搞“引導(dǎo)式采訪”:“你這樣說(最希望的是把樹賣了都變成錢)我們就拍不了了?!?/p>
這無疑是種道德綁架,。盡管在當下,反道德綁架已成某種意義上的“輿論正確”,,可戒掉道德綁架癖沒那么容易,。那種“典型制造鏈”,是在以高標準完成對當事人的道德裹挾,;而某些人的廉價煽情,何嘗不是無意識的道德綁架,?將二位老人塑造成“道德完人”時,,也將他們推上了道德受刑架。
而今兩位老人的“訴苦”,,也是給那些有著道德綁架病態(tài)嗜好者的鞭撻:不要動不動就搞過度拔高,,任由“苦難美學(xué)”和“勵志劇情”,侵蝕了先問事由再辨好壞的正常價值判斷,,為了樹典型罔顧了“樹人”,。殘疾植樹老人也是人,也有吃飽飯的基本訴求,,而非裱在道德櫥窗上的臉譜化人物,。更何況,老人植樹為了賣錢,,也并非什么道德瑕疵,,他們是立字為據(jù)依契約行事的,而地方綠化也需要這類市場化的手段去推動,。要知道,,在公共社會里,我們盡好本分,,就是給社會進步添增量,。
所以,還是盡早摒棄對殘疾植樹老人的道德完人想象吧,,讓他們“餓著肚皮喊好”,,本質(zhì)上也不是追求道德,而是反道德。
□佘宗明(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賈海霞 賈文其 殘疾植樹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