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寒濕是萬病之源 冬季驅寒三字經
首都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臨床醫(yī)學院院長王莒生詳解 “寒”從哪里來
在中醫(yī)看來,,許多疾病都由“寒”引起?,F(xiàn)代人無節(jié)制地熬夜、缺少體力活動、過分貪涼飲冷,,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寒濕是萬病之源
中醫(yī)里有六淫邪氣,,分別為風,、寒、暑,、濕,、燥、火,。其中,,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淋雨涉水,、汗出當風、貪涼露宿,,會使外界環(huán)境中的寒邪引入體內,;常食生冷損 傷脾胃陽氣,可致寒從內生,,造成體內陰氣過剩,,陽氣受損,表現(xiàn)為怕冷,,易腹瀉,、感冒、浮腫,,身體乏累,,口唇色淡,尿頻,、尿量多,,睡眠和食欲都很差等。
寒主收引,,其性凝滯,。寒邪入侵皮膚表層則表現(xiàn)為風寒感冒,出現(xiàn)惡寒無汗,、頸項發(fā)緊,、周身疼痛等癥狀,;入侵經絡關節(jié)則導致筋脈拘攣,肢體伸屈困難,、疼痛,;進 一步入侵至臟腑,則傷及陽氣,。而且,,寒邪容易與濕邪和風邪結伴,形成風寒與寒濕,。中醫(yī)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意為寒濕更傷身體,,如風濕性關節(jié)痛的主要 禍因就是寒濕,。
另外,體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濕的侵襲,。中醫(yī)認為,,“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币馑际钦f,,體質虛弱的人,陽氣不振,,難以祛 除寒邪,,進而濕氣侵襲,以致血運不暢,。尤其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容易出現(xiàn)寒和瘀的雙重特征。寒氣引起氣血瘀滯過久,,則形成有形的腫塊,表現(xiàn)為腫瘤,。
5個部位最易受寒
寒邪傷人由外而入,,尤其容易侵襲人體的5個部位。
第一是頭部,。頭為“諸陽之會”,,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濕就會侵襲頭部,出現(xiàn)頭痛,、頭昏,、頭部沉重的感覺。晚上洗頭后濕著頭發(fā)睡覺,,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風機吹干后再入睡。
第二是肩頸背部,。此處受寒日久,,可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癥,。經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奮陽氣。最簡便的方法是兩掌心搓熱捂在大椎穴(低頭時頸后突起最高點的凹陷處),;或者在洗澡時調高水溫,,用熱水沖大椎穴五六分鐘。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圍巾,,穿個坎肩,。
第三是口鼻。冷飲會把寒氣帶入胃部,,胃寒則易出現(xiàn)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導致寒痰咳嗽等癥。
第四是前胸和腰腹,。前胸有膻中穴,,長期寒瘀可致乳腺結節(jié)等癥;腰部有命門穴,,受寒會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闕穴(即肚臍),女性穿衣露臍會導致腹瀉,、痛經,、不孕等病癥。
第五是腿腳,。中醫(yī)常講,,“寒從足下生,病從寒中來”,一些人喜歡光著腿,、穿涼鞋,,甚至秋冬還不穿襪子,很容易誘發(fā)老寒腿,、膝關節(jié)炎等,。建議平時多用熱水泡腳,還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huán),。足部特別怕冷的人,,睡覺時不妨穿上襪子。
冬季驅寒三字經
時值冬季,,天氣漸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人體,。
1. 順時令,。多吃時令蔬果,如蘋果,、蘿卜,、白菜等。一日三餐要有規(guī)律,,早餐重營養(yǎng),,午餐要吃好、吃飽,,晚餐宜清淡,、易于消化。
2. 曬太陽,。午后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yǎng)腦補陽的作用。傍晚時分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后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3. 邁開腿,。“動則生陽”,,陽氣足,,寒濕就容易排出。秋冬季節(jié)可以選擇天氣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
4. 少熬夜,。熬夜的人大都會有類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點鐘,,就會手腳冰涼、渾身發(fā)冷,、腦子不聽使喚,,這其實就是熬夜內耗氣血,寒邪趁虛入侵人體,,導致經絡阻塞的表現(xiàn),。
因此,冬季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傷身,。建議作息調整為“早臥晚起”,如果時間允許,,躺到陽光照耀時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陽氣受到擾動,。
5. 控情欲,。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緒,用恰當?shù)姆绞叫骨榫w,。特別是中老年人,,要高高興興,學會寬松待人待事,。
最后推薦兩種適合秋冬的驅寒養(yǎng)生粥,。一是生姜糯米粥:糯米、生姜,、蔥白,、醋一起熬煮,是中醫(yī)上有名的“神仙粥”,。此方源于清朝的《太醫(yī)院經驗神方》:“一 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防治感冒保安康,?!倍巧叭手啵涸诖竺字嗫熘笫鞎r,調入砂仁粉末2~3克,,稍煮即可,。
編輯:趙彥
關鍵詞:寒濕 萬病之源 冬季驅寒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