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吃糖過量似吸毒 戒“糖癮”宜慢不宜快
●過量糖分可引發(fā)大腦的炎癥反應而引起認知障礙,,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大腦掃描發(fā)現糖跟可卡因等毒品引起反應類似,,還可產生耐受性,不易戒癮
心理診室
現代人的口味越來越甜了,生產商為了銷量而競相往食物里加糖,。然而我們的身體并不適應那么多的糖分,,于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病陸續(xù)襲來。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糖還可嚴重損害人類的精神健康,,導致抑郁、焦慮加重甚至嚴重的精神障礙,,還影響學習和記憶,。更可怕的是,糖能夠令人成癮,,對大腦的影響堪比可卡因等毒品,。無怪乎很多人嗜糖如命,明知糖對身體不好仍然忍不住要吃,。為此,,心理專家提出了很多戒除“糖癮”的實用方法,建議在每日的生活中逐漸施行,,但原則上不宜一下子戒斷,。
爭議:
含糖飲料能否提神醒腦?
糖即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yǎng)物質,。如,大腦僅占體重的2%,,但所需的能量卻約占到人體能量總需求的20%,,但大腦無法直接利用傳統(tǒng)三大營養(yǎng)素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只能靠血液不斷輸送氧和葡萄糖來提供,。在下午3時左右,,午餐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降至低點,,此時如果你的大腦處于緊張的活動狀態(tài),,就容易感到困倦、精神不集中,、記憶力下降,。一些人甚至可能發(fā)生低血糖反應,出現頭痛,、頭昏,、手抖的癥狀,。
對于這種情況,一些營養(yǎng)學家提出,,適量喝含葡萄糖的飲料能讓血糖偏低者的大腦迅速恢復狀態(tài),。然而,英格蘭拉夫伯勒大學睡眠學教授吉姆·霍恩研究發(fā)現,,一些含糖的“功能飲料”在提神方面只對低血糖患者有一定作用——糖分進入人體后,剛開始15分鐘確實具有一定的醒腦作用,,之后便會逐漸減退,,甚至會加劇困倦感,除非飲料還含有咖啡因,。他表示:“其實要清醒頭腦,,還不如喝杯白開水來得有效。”
危險:
吃糖過多全面損害精神健康
到了營養(yǎng)嚴重過剩的今天,,人類攝入的糖分已經遠遠超過正常所需,,紛紛導致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糖儼然成了現代人的“公害”。你可能覺得自己平時很少吃砂糖,、蜂蜜,,其實糖還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之中,從燕麥片到魚肉,,再到番茄醬里頭都有,。
糖可以損害人類的精神健康。研究發(fā)現吃糖過多會增加抑郁的風險,,也可令精神分裂惡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糖攝入量高的國家抑郁癥發(fā)病率也比較高,。美國國立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高級臨床科學家大衛(wèi)·薩克博士解釋說,,血糖從很高的水平突然下降,會加重情緒障礙,;糖會降低體內的某種激素的活性,,還會產生慢性炎癥,影響人體免疫系統(tǒng)——這一切可能與抑郁和精神分裂有關,。
糖不一定會導致人焦慮,,但是可能加重焦慮的癥狀,削弱患者應對焦慮的能力,。動物實驗顯示,,吃了很多蜂蜜,、糖的大鼠更容易出現焦慮。一些容易驚恐發(fā)作的人對危險的征兆很敏感,,而糖會導致視力模糊,、思考困難、疲勞等容易令他們以為是驚恐發(fā)作的癥狀,,從而更增加了他們的擔心和恐懼,。血糖水平忽高忽低會令人產生震顫和緊張,也可加重焦慮,。
糖會損害認知能力,,包括學習和記憶,原因可能是糖引起體內胰島素抵抗,,進而損害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美國加州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fā)現,血液中高水平的葡萄糖會緩慢地損害全身細胞,,特別是腦細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發(fā)現,過量糖分就像細菌,、病毒,,可引發(fā)大腦的免疫炎癥反應,引起認知障礙,,例如損害記憶力,,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失敗經驗:
一下子不吃糖容易“破戒”
糖會讓人成癮,。美國俄勒岡研究院的神經科學家艾瑞克·斯蒂斯博士運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對大腦進行掃描發(fā)現,,糖跟可卡因等毒品類似,能夠令大腦的相同區(qū)域興奮起來,。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發(fā)現,,有的人僅僅是看到奶昔,大腦的“獎賞中心”就出現了類似吸服可卡因的興奮反應,。嗜糖如命的人會對糖產生耐受性,,要吃越來越多的糖來獲得快感,正是物質依賴的典型癥狀,。原來,,糖能夠刺激大腦產生化學物質“多巴胺”,讓人感覺良好,。
對于戒毒,、戒酒而言,常用的方法是一下子徹底戒斷,,但糖是食品的成分,,能讓人完全不吃,、不喝一切含糖的食品嗎?很多人減肥的教訓就是在節(jié)食一段時間之后,,容易突然暴飲暴食,,結果體重又上去了。美國紐約減肥及營養(yǎng)研究中心臨床心理學家亞歷克西斯·科納森博士稱,,越是不讓自己吃的東西就越有誘惑力,,令你整天忍不住想象它有多么的美味,忍到最后就容易破戒:“老子今晚啥都不管了,,把那包甜面包干掉,!”
成功經驗:
慢慢減少吃糖量調整口味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yī)學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家謝里·帕基歐托博士認為,,我們吃糖成癮是通過條件反射逐步形成的。如果你反復吃一種食品,,即使你開始的時候不喜歡吃,,吃多了你也擺脫不了了。糖癮跟小時候的家庭飲食習慣有關,,如有些家庭有飯后吃甜點的習慣,;食品工業(yè)把大量的糖添加到產品中,讓人們不知不覺中多吃了很多糖,,養(yǎng)成了吃甜的習慣,。
糖癮是可以克服的,而跟戒毒的不同之處是你不用徹底戒斷,。要提醒的是,,甜跟糖并不能畫等號,沒有熱量的甜味劑也是很甜的,,甚至比真正的糖還甜,,用甜味劑代替糖反而會增加糖癮。帕基歐托稱,,我們現在要逆轉糖成癮的過程,,也可以通過條件反射減輕,訓練你的口味不吃那么甜,。他舉了三個例子:
1. 喝咖啡,。如果你每天喝咖啡都喜歡放很多糖,就要數數一共放了多少包糖,?減去一包糖,,讓咖啡變得沒那么甜,然后喝兩三個星期,,直到你習慣為止,,再減去一包糖,。重復這個過程,直到最終只加一包糖,,甚至不加糖,。這時,如果再放原來那么多糖,,你反而覺得太甜了,。關鍵是每次只減少一包糖,讓自己能夠慢慢適應,。很多人喜歡一下子全部減掉,,這個過程是很難受的,很容易故態(tài)復萌,。
2. 喝汽水,。經常喝含糖飲料,你會覺得白開水很淡,、不好喝,。如果你每天喝5罐汽水,可以把其中一罐換成白開水或者礦泉水,、蘇打水,,兩周之后再換一罐,直到完全改變習慣,。如果你喝的是果汁之類的非碳酸飲料,,建議給飲料中加點水稀釋,也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直到你戒掉糖癮,。
3. 吃甜點。如果你習慣一個星期有5天飯后吃甜點,,就可以減少到一個星期吃4天,,然后3天……計算一下你吃的甜點、酸奶等中含有多少克糖,,然后替換成含糖量較低的同類食品,,但要注意不要換成含有甜味劑的產品。你也可以用一些不甜的小吃替代,,例如杏仁或奶酪,,讓自己習慣新的口味。
編輯:趙彥
關鍵詞:吃糖過量似吸毒 戒“糖癮”宜慢不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