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聽媽媽們講述過小年的那些傳統(tǒng):祭灶吃糖瓜剪窗花
11日是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80”后、“90”后的年輕人,,你們知道過小年有哪些習俗嗎,?不了解的先不要急著上網(wǎng)搜索,中新網(wǎng)生活頻道已經(jīng)采訪了北方多個省市的媽媽們,,為您貼心講訴過小年的那些事兒,。
祭灶吃糖瓜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這是一首民歌,說的正是祭灶神,,表現(xiàn)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施阿姨是一名“50”后,提起過小年,,她感覺重視程度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小時候還會看到大人們煞有其事的祭灶、剪窗花,、大掃除等等,,現(xiàn)在都一一簡化或者從生活中消失了。
“過去,,祭灶時都會給灶王爺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種麥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給灶王爺吃了以后,,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做報告時多言好事,。但是畢竟灶王爺不是人,,它不會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后落在了小孩的嘴里,。那時候,,物質(zhì)匱乏,,小孩們很少有機會吃糖,大家都會很期待在晚飯過后吃糖瓜,,那甜甜的感覺真是令人難忘,。”回憶往事,施阿姨滿是感慨,。
貼灶神畫像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鄭媽媽是一名80后,她的孩子剛3歲,,提出過小年,,鄭媽媽表示自己以往也沒有特意過小年的習慣,現(xiàn)在有孩子了,,覺得過小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希望讓小孩了解小年習俗好傳承下去。由于不知道城市里哪里有賣灶神畫像的,,鄭媽媽提前在網(wǎng)上買了許多畫像,,多的分給了身邊的朋友,大家對畫像都感覺很新鮮,,紛紛開始關(guān)注小年這件事情來,,這讓鄭媽媽也感覺到了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或許多年以后,,這種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還會體現(xiàn)在她的孩子身上。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山東的王阿姨告訴中新網(wǎng)生活頻道,,在所有民俗活動中最喜歡的就是剪貼窗花,,據(jù)介紹,窗花內(nèi)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安阿姨提及,,“剪窗花一般主要是大人剪,怕小孩子用剪刀傷了手,,但看到那么有意思的剪紙,,小孩哪閑得住,在旁邊依葫蘆畫樣的剪,,剪壞不少紙,,卻很少有像樣的。不過看到一家人聚在一起專心做一件事本身就已經(jīng)讓人滿足幸福了,,現(xiàn)在這種景象少了,,城里的房子,窗戶大有亮,,但少了親手剪的窗花總覺得少了些節(jié)日氣氛,。”
大掃除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jié)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nèi),,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幾凈。蔣阿姨平時就是一個很愛收拾屋子的人,,家里總是被收拾得井井有條,,在年底辭舊迎新的時刻,小年大掃除是蔣阿姨必做的功課。
“一天內(nèi)把屋子里外收拾干凈,,還是有一點吃不消,,特別是現(xiàn)在年紀也大了,有點干不動,。小年的大掃除一般是全家總動員,,孩子擦窗戶,我擦桌子,、掃地,、清理不要的東西,丈夫扔垃圾等等,。平時都是我一個人干家務(wù),,小年這一天看到孩子和丈夫都動手清理,會覺得很溫馨,。他們通過這個過程也表示干家務(wù)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辛苦我了。”蔣阿姨說完忍不住哈哈大笑,,這個過程想必收獲得不僅僅是家里的干凈,,還有家人的溫暖。
放鞭炮
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的高阿姨向中新網(wǎng)生活頻道提及,,“過小年,,我們還會放鞭炮,因為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每次我都是讓孩子他爸去放,但孩子們調(diào)皮著呢,,總是搶著去放,。”中國人過節(jié)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jié)氣氛,,但是由于空氣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讓小年賣鞭炮,、放鞭炮了,。說起這樣的規(guī)定,高阿姨也表示很理解,,“其實最重要的只要人團圓,家就熱鬧了,,節(jié)日的氣氛也就有了,。”
吃餃子
北方的每個節(jié)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而采訪時幾乎每個媽媽都會說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李阿姨是甘肅蘭州人,,傳統(tǒng)的小年夜主角應(yīng)該是面,但隨著東北妹夫的加入,,家里人就慢慢都變成小年夜吃餃子了,。李阿姨解釋道,“我們對小年吃什么其實一直也沒有什么硬性規(guī)定,,現(xiàn)在北方大部分都是吃餃子,,我們也就漸漸變成吃餃子了,像是湊熱鬧一樣,,哈哈,。”
與李阿姨相同的還有陜西的滑阿姨,滑阿姨也說道,,“傳統(tǒng)上,,我們應(yīng)該是在小年前一天蒸‘油坨坨’(一種饃饃),后來看到大家都是吃餃子,,也就統(tǒng)一吃上餃子了,。”
吃火燒
據(jù)了解,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tǒng)領(lǐng)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劉阿姨是河南人,,她介紹道,,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燒吃,,火燒與小年幾乎劃等號,。做火燒要先發(fā)面、揉啊,、搟啊等等,,工序挺復(fù)雜,但是因為做了很多年,,劉阿姨已經(jīng)很熟悉了,,一般都是自己一個人全權(quán)把控,孩子們不用說幫忙只要不搗亂就行了,。做火燒的時候,,劉阿姨還會特意做幾個小小的火燒,熟得快,,好提前給孩子們解解饞,。
提起對小年的感覺,,劉阿姨說道,“小年是整個春節(jié)的序曲,,一過小年就感覺春節(jié)真正來了?,F(xiàn)在在外面生活,過小年沒那么多講究了,,但一提起小年還是感覺很溫馨,,還是很想隆重地過一下。”(中新網(wǎng)生活頻道 陳明)
編輯:羅韋
關(guān)鍵詞:小年 剪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