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畫壇“神仙眷侶” 名作拍場走俏
謝稚柳陳佩秋《山水花鳥》
二十世紀以謝稚柳,、陳佩秋包括更早一些的張大千為代表的溯源唐宋元高古繪畫傳統(tǒng)的藝術(shù)思潮,,緣于對明清文人畫過度發(fā)展的反思,,特別是其中的“神仙眷侶”,,在中國畫壇可謂是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
謝稚柳與陳佩秋
記得2005年,,北京華辰秋拍曾隆重推出“趙管風(fēng)流——謝稚柳,、陳佩秋書畫精品專場”,,在海內(nèi)外藝術(shù)市場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它不僅是國內(nèi)首個伉儷書畫拍賣專場,,而且拍品由陳佩秋親自提供,結(jié)果上拍的44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3081萬元,,高出總估價兩倍有余,平均每件作品的成交額達70萬元。44件拍品中,,成交價過百萬元的就有6件之多,。而從今天的角度來說,這些作品的價格可謂是非常便宜,。
謝稚柳,,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書畫家、書畫鑒定家之一,。自小就迷戀繪畫,,并傾畢生精力於此。謝稚柳的繪畫在近現(xiàn)代畫壇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他對于藝術(shù)的追求,毫無疑問代表了近現(xiàn)代畫壇重現(xiàn)宋元乃至?xí)x唐繪畫輝煌的思潮,。陳佩秋初學(xué)山水從清初六家及石濤等大家入手,,然后上溯明四家、董其昌,,進而學(xué)習(xí)宋元山水,。她學(xué)花鳥則是由宋元開始順流而下,崔白,、呂紀,、青藤、白陽,、八大,、惲南田、金冬心等人的范本她都無所不學(xu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她的興趣主要在宋人花鳥畫方面,所以,,凡是能借到的古人(多為宋人)冊頁,、紈扇、手卷真跡,,都一一用心加以臨摹,,這股熱情使得陳佩秋對宋代雙鉤花鳥畫技法有了扎實基礎(chǔ)。同時,,她對生活深入觀察,,進行大量寫生,將宋人畫法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
在2014年,,謝稚柳和陳佩秋合作的《山水花鳥》,估價380萬元至580萬元,成交價為862.5萬元,。此冊細筆工寫山水三幀,,花鳥九幀,。每幀皆由陳佩秋先生題跋,,其中有云:“一九四二年壬午謝稚柳在重慶以陳洪緩、倪云林兩家筆法寫《霜林亭子》”,。據(jù)此可知此冊為謝稚柳先生32歲時作于重慶,。此冊整體畫風(fēng)于老蓮饒有高古意趣之外,揉取各家之法,,敷染明艷,,巧奪天工??钭R書法體勢舒展連綿,,蕩逸優(yōu)雅,直傳老蓮衣缽氣象,。
謝稚柳,、陳佩秋合作的《鴛鴦嘉藕圖》,作于1958年5月,,乃為贈予潘伯鷹與張荷君的結(jié)婚賀禮,。圖中繪荷塘岸邊的兩只五彩鴛鴦,以諧音象征“成雙成對,,佳偶天成”之意,。兩只鴛鴦均以工筆繪出,結(jié)構(gòu)精準,,色彩艷麗,,一只單足站立,目視前方,,一只自顧梳理羽毛;鴛鴦背后為空曠的荷塘,,一大片荷葉鋪展,占滿畫面左幅,,其碧綠之色鮮艷奪目,,與前方暖色調(diào)的鴛鴦對比強烈,亦相互映襯;其他荷葉,,或舒或卷,,或大或小,零零落落,,散布在水面上;水面不著一絲水紋,,但荷葉的姿態(tài)使人感受到水面的波紋起伏之狀;在荷葉、水岸與鴛鴦相接之處,一朵白色的荷花半露半藏,,在各種形與色的襯托下,,反而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之姿。謝稚柳的花鳥畫從陳老蓮上溯唐宋,,清潤秀雅,,自有一種華麗的高貴氣息。這幅作品在2013年的成交價為437萬元,。
張大千與李秋君
李秋君是張大千一生的摯愛,,張大千與李秋君自1949年分別以來,再未見上一面,。1971年,,李秋君去世時,張大千正在中國香港舉辦畫展,。當聽到李秋君仙去的消息時,,張大千頓時神思恍惚,長跪不起,,幾日幾夜不能進食,。從目前的拍賣市場上來看,不僅是張大千與李秋君合作的畫作,,就連有些張大千為李秋君繪制的畫作都拍出了很高的價格,。
朵云軒2012春拍中,有一件《晚波漁艇》是張大千為贈紅顏知己李秋君所作巨幅山水大軸,,其用心良苦且不論,,然就畫面來看,筆墨沉郁,,構(gòu)圖奇致,,一派石濤畫意!就連落款也與石濤相仿佛,難怪被譽之“石濤再世”了,。就其尺幅來說,,亦可算是大千天下第一大軸了。
這幅作品全畫高3.54米,,寬1.3米,,這幅丈二的煌煌巨制,堪稱是目前所能見到張大千掛軸之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其珍稀程度,,自然可想而知。其次,,此畫的珍稀,,還在于乃是張大千贈其紅顏知己李秋君的故物,,所畫之精,亦可想而知,。李秋君乃當年海上名媛,,亦是書畫名家,更是海上富豪——鎮(zhèn)海小港李家的千金,。張大千年輕時曾長住李家,,由于李氏兄妹的幫助,令他更為順利地在海上畫壇這個筑基于十里洋場的藝術(shù)圈打開了局面,??梢赃@么說,李氏一家乃是張大千在上海最為重要的藝術(shù)推廣者,。款中稱秋君為大家,,亦可見出李秋君繪畫在當年海上畫壇的地位與影響,。
畫中主峰掀天拔地,突兀而起,,從右至左蜿蜒曲折斜倚天外,,山勢有雁蕩之奇、黃海之秀,。山下有叢林蔥郁,,古木生煙,一條大江迤邐而來,,江上白帆競發(fā),,對岸有樓舍掩映于林木間。此畫參酌石濤《淮揚潔秋圖》一類作品的布局方法,,以一江分兩岸,、岸邊有屋舍式的構(gòu)圖來組織畫面。全畫純以水墨為之,,既師石濤,,也受到梅清的影響,取境奇瑰闊大,,用墨恣肆爛漫,,怪生筆端而意出塵外,令人發(fā)天際真人之想,。
此件尺幅上即稱冠絕天下的《贈李秋君晚波漁艇圖》,,記錄了張大千這位數(shù)百年罕遇的大家當年師古人、法造化,,交游名士,、稱雄藝壇的豐富內(nèi)涵,,是張大千早期繪畫中的稀有之品,更是今人研究張大千繪畫與當年海上畫壇盛事乃至民國藝術(shù)史的重要史料與實證,。離開史料與實物,,歷史可能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傳說,,甚至可以任人信口開河,,隨意闡說,這幅罕有其匹的巨幅杰作,,正是記錄了80年前海上藝壇盛事的真實可據(jù)的物證,,成交價為2875萬元。
而從合作的作品來看,,張大千與李秋君在1938年合作的《紫陌尋春圖》,,成交價為123.2萬元;兩人合作的《寒松高士》圖,成交價則為115萬元,。
周煉霞與吳湖帆
周煉霞當年與著名畫家吳湖帆相好之后,,畫藝大有長進。而吳湖帆的好些詩詞,,則經(jīng)她潤色,,添了氣象萬千。雖然最終兩人并沒有成為夫妻,,但是彼此合作的畫作卻是成為拍壇的寵兒,。
2014年朵云軒的拍賣會上,吳湖帆和周煉霞合作的《荷花鴛鴦》,,估價280萬至480萬元,,成交價為1035萬元,此軸集兩家妙筆于一圖之中,,精工細膩,,美輪美奐,不但畫技精湛,,也見證了一段二人之間的旖旎情緣,。此畫所展示的正是二人的文采風(fēng)流,吳湖帆用他從惲南田畫風(fēng)轉(zhuǎn)化而來的吳裝荷花點染出一片清涼綠蔭,,遮蔽著夏日的如火驕陽,。而周煉霞則以其女性的柔情用宋人工筆精繪出一對五彩鴛鴦,在遮天的荷葉下相依相偎,,怡然自得,。抑或周氏把她和吳自比一對鴛侶,盡享著綠蔭下的清涼世界,。畫上吳湖帆用精楷長題自作詞一首,,名為《五彩結(jié)同心》,,更點明了吳周之間的一段情緣。有幸得此畫者也有幸保留了一段民國時代的文采風(fēng)流,。而在2013年的拍賣會上,,吳湖帆和周煉霞合作的《紅荷鴛鴦》,估價5.8萬至8.8萬元,,成交價為230萬元,。
吳湖帆和周煉霞在1954年創(chuàng)作的《水田白鷺》鏡心,是吳湖帆先生繪制的一幅青綠山水,,作者取法六如先生,,構(gòu)圖簡潔明快,用筆細致精微,,色彩艷麗高貴,。是吳湖帆先生中年期間的精彩之作,但是畫面整體顯得空曠靜穆,,缺少生氣,,收藏人始終覺得美中不足,經(jīng)過反復(fù)斟酌,,復(fù)請周煉霞先生補上黃鸝和白鶴四只,起到了畫龍點睛,、珠連璧合的藝術(shù)效果,,終于成了一件完美無缺的佳品流傳于世。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書畫 “神仙眷侶” 謝稚柳 陳佩秋 張大千 李秋君 周煉霞 吳湖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