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王嘉:為什么我不勸你買字畫
當(dāng)黃賓虹的黃山名作拍出3個多億的時候,,段子手們又在網(wǎng)上玩起套路,微信朋友圈出現(xiàn)題為《為什么不買黃賓虹的畫,?》的文章,,打開一瞧只有兩個字“沒錢”。這類玩笑早已是老一套了,,不值得點評,。但了解字畫的朋友都知道,字畫行業(yè)在當(dāng)前已經(jīng)到了一個拐點,。此前不景氣的狀態(tài)正在緩解,,社會資金在其他某些領(lǐng)域經(jīng)歷了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之后,總要有一個新的去處,。亂世黃金,、盛世書畫,這是古往今來屢試不爽的市場走勢,。參照這樣的歷史規(guī)律,,字畫市場不僅有新的曙光,也會有更為熱辣的艷陽,。
王嘉(批評家)
但是,,字畫市場的成熟絕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以珠寶市場的情形為例,盡管兩者都不是日常生活里的剛需,,但是珠寶市場成功地向消費者植入了“恒久遠”,、“永流傳”的理念,以至于在人們表達“愛”的感情的時候,,已經(jīng)普遍認可并自動地把自己加入了珠寶消費者的群體中,。字畫市場呢?青年男女互換定情信物的時候,,也許能想到珠寶,,但很少會想到字畫。親戚朋友家有喜事,,公司開張,、喬遷新居、孩子升學(xué)等,,在日常生活中凡是需要表達“愛”的情感的時候,,字畫都不是首選。這也給從事字畫行業(yè)的經(jīng)營者們一個重要的提醒,,如果字畫僅僅是拍賣行里的價位,,而沒有融入到千家萬戶的生活中,沒有成為人們表達“愛”的情感的必需品,,那么,,字畫市場永遠都還算不上成熟。
從字畫的創(chuàng)作者而言,,書畫家們至今還浸泡在世俗的偏見之中,。畫家們的最大苦惱就是,身邊的朋友非但沒有自覺地成為買方,,甚至還執(zhí)著地相信“空手套白狼式”的白拿,、白要才是對畫家朋友的愛。筆者經(jīng)歷過最滑稽的一次是應(yīng)約跟幾個朋友吃飯,,席間有一位某友帶來的陌生人,,聽說筆者有這個雅愛,開口就白要,,嘰嘰喳喳,,沒完沒了。一頓飯還沒完,,已經(jīng)在名義上欠了他5件字畫,。從他的立場上并不覺得有什么,反而認為這是“瞧得起你”,,是想跟你交朋友,。書畫市場之所以興旺不起來,,很大程度也來自于這種世俗偏見。
也有朋友出于真愛,,對畫家們慷慨解囊,。或者是參與書畫市場的交易環(huán)節(jié),。但在書畫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今天,,買家們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貔貅式”的消費,買進容易,,賣出難,。就像有朋友說的,你花多少錢買到誰的作品算什么,,有本事你用更高的價錢賣出去試試,?盡管靠收藏字畫發(fā)家致富的例子很多,但是撇開以此為職業(yè)的經(jīng)營者們,,單論普通的消費者,,想把自家客廳臥室的字畫作品換一換,有沒有什么渠道,?基本沒有,。除了換下來放進雜物室或閣樓,拿出去進行二次交易的概率很低,,在二次交易中保值或增值的概率更低,。像黃賓虹的黃山那件從60多年前的1元錢到今天的3個億,那種高端極品的例子在千家萬戶的大眾消費中幾乎沒有任何可比性,。普通畫家的普通作品在普通人家的手上進行二手轉(zhuǎn)賣,據(jù)說比賣二手車的難度還要大,。這就造成如果非名家名作,,一旦買入就有可能是接力棒的最后一棒,除非賤賣,。
當(dāng)然,,跟前些年的房地產(chǎn)市場相比,黃賓虹的3個億也相當(dāng)于“地王價”,。就像有朋友私聊的那樣,,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在書畫市場機制還不完善,、世俗偏見還很頑固的情況下,筆者倒是替書畫家們捏把汗,,人人皆知肉味美,,書畫家們該怎樣應(yīng)對各種無厘頭的人情債,、畫債呢?說白了,,就是面子在作怪,。消費者以“白要”為榮,無外乎逢人炫耀自己的面子大,。書畫家不好意思不給,,無外乎面子抹不過去,好像不給就是不講交情,。其實你也不想想,,如果賣珠寶的、賣房子的,、開飯店的,、開商場的,都像你這樣為了面子……持有陋見的消費者們,,如果你們真愛藝術(shù),,就一個字,買,。從買身邊的書畫家朋友的作品開始,,到買身邊的朋友家的藏品,把買堅持到底,。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字畫 黃賓虹的黃山名作 書畫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