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各大博物館齊賣萌 文創(chuàng)產品漸成“家常菜”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傘
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膠帶紙,、翠玉白菜傘,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頂戴花翎官帽傘,,三星堆博物館的面具餅干……文物藝術衍生品漸近大眾視野,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藝術衍生品及其產業(yè)是大眾化藝術消費的一個重要支點,,藝術衍生品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現象:博物館文創(chuàng)爭相賣萌
博物館文創(chuàng)年入9億新臺幣 臺北故宮 “朕”又來了
2013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朕知道了”膠帶曾風靡一時,繼系列膠帶爆紅之后,,臺北故宮的萌物紀念品日漸火爆,。如今臺北故宮的紀念品貨架上,隨處可見“朕”的身影,。隨著“朕”相關文創(chuàng)產品的火爆,,臺北故宮又推出了一系列文創(chuàng)新品,,如印著“朕就是這樣皇帝”,、“朕就是這樣漢子”和“戒急用忍”字樣的手環(huán)、連帽衫等,,喬裝成“密奏”,、“圣旨”和“欽定一甲第一名”的明信片,,以及上書“知道了”的束口袋等等。
據悉,,目前臺北故宮在售的文創(chuàng)商品中,,網上銷售的產品有2000多種,臺北故宮商店售賣的有4000多種,。近幾年臺北故宮文創(chuàng)產品每年都能創(chuàng)造近10億新臺幣的收入,。
北京故宮厚積薄發(fā) 文創(chuàng)收入向9億元邁進
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個博物館文創(chuàng)先行者相比,北京故宮博物院雖然起步較晚,,但其對博物館文創(chuàng)的重視也是不可小覷的,。近來,一批北京故宮的文創(chuàng)商品持續(xù)躥紅,,深受追捧,。如以假亂真的朝珠耳機、頂戴花翎官帽傘,、“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
在數字文創(chuàng)產品方面,北京故宮推出的一系列作品也深受大眾歡迎,。2014年暑期,,故宮推出了“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系列圖片,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繼“雍正萌萌噠”之后,,故宮再度發(fā)力,推出動態(tài)版《雍正行樂圖》,,在《雍正行樂圖》走紅之后,,故宮又推出《皇帝的一天》iPad應用,可愛的卡通形象和豐富的交互體驗讓人眼前一亮,。與此同時,,故宮還推出了以《十二美人圖》為原型的動畫——“雍正的女神們動起來啦”……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稱,故宮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正在“由被動走向自覺”,,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更多人會了解到,,故宮文創(chuàng)產品“不但霸氣,而且接地氣,;不但‘萌萌噠’,,而且高尚文雅,;不但‘腦洞大開’,而且心胸開闊,。”
據統(tǒng)計,,截至2014年8月,,故宮博物院共設計研發(fā)文化產品6746種,預計2014年將給故宮帶來9億元收入,,高出故宮門票收入2億元左右,。單霽翔表示,目前研發(fā)正在“爬坡”階段,,之后也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三星堆“誤入”賣萌路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一直以來都是走“高大上”的路線,。在衍生品方面,,一如那青銅面具一樣,留給大眾的是嚴肅而刻板的印象,。此次推出Q版面具餅干,,不少人覺得挺意外。其實,,該產品的出現也“純屬巧合”,。
該款餅干的創(chuàng)意者、三星堆博物館工作人員朱丹丹告訴記者,,她并非設計部的工作人員,,只是自己鬧著玩,“去年的時候,,在家打算做餅干,,覺得面具的特點鮮明,所以就做了幾塊”,。她把烤出來的餅干拍照放在微博上,,不少朋友覺得很Q、很好玩,。后來,,她與博物館溝通,館方覺得創(chuàng)意不錯,,便開始籌劃了,。面具餅干在今年5月已經申請了專利,產品正在制作中,。
三星堆博物館也朝著“賣萌路”越走越近,。此前三星堆的衍生品主要是青銅面具的仿制品,價格動輒兩三千,。沒想到,,一向遠離普通人的面具,竟然做成了四種不同顏色和口味的餅干,那張嚴肅的臉瞬間“萌萌噠”,。
世界各大博物館“賣萌”無極限
大英博物館:小黃鴨遇上斯芬克司
英國文化往往給人一種正統(tǒng)古板的感覺,大英博物館也理應如此,,不過實際上大英博物館“賣萌”同樣有一套,。
小黃鴨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可能國人不甚了解,。英國家庭的浴缸里,,往往漂著幾只橡皮小黃鴨,它因此成為承載英國人童年記憶的符號,。1970年歌手吉姆 漢森創(chuàng)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小黃鴨》,,小黃鴨從此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元素。
大英博物館紀念品商店里,,英國自有的文化也不能落下,,于是便有了身披各國特色服飾的小黃鴨。大英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最近推出了一套小黃鴨紀念品,,萌萌的鴨子們或裝扮成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身披古羅馬戰(zhàn)士或者維京海盜的鎧甲、或頭戴印第安人的羽毛頭飾,。通過深得英國人喜愛的小黃鴨,,來展示大英博物館包羅萬象的收藏品。
盧浮宮:蒙娜麗莎抱考拉
盧浮宮的藝術品位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里是出了名的,,因此盧浮宮的紀念品也都頗具藝術范兒,。而作為盧浮宮三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的蒙娜麗莎,則是在紀念品商店中出鏡率最高的,。
按照盧浮宮紀念品商店提供的信息,,最暢銷的蒙娜麗莎紀念品是以此為封面的盧浮宮導覽。當然法國人一定不會把所有的蒙娜麗莎都以千篇一律的面貌呈現在游客面前,,于是在盧浮宮的紀念品商店里,,蒙娜麗莎也屢屢“變身”,融入到各種紀念品中,,魔方,、七巧板、馬克杯等等都能見到蒙娜麗莎的影子,。而其中最“萌”的一件紀念品,,則是面向兒童讀者的一本盧浮宮導覽。在這本導覽的封面上,,蒙娜麗莎的懷里多了一只藍色的考拉,,這只考拉正準備暢游盧浮宮,蒙娜麗莎則將為小考拉充當向導。
大都會博物館:藍色河馬圓滾滾
相比前兩家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可能要正經一些,,這倒是與美國人不羈的天性背道而馳??v覽大都會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商品要么展現藝術、要么力求實用,,算得上“萌”的商品并不多,,反倒是一件埃及藍色河馬陶器的復制品做得惟妙惟肖、憨態(tài)可掬,,圓滾滾的外形頗為引人注目,。這只藍色河馬是大都會博物館古埃及藝術品收藏的縮影。除開羅之外,,這里聚集著世界上最多的古埃及藝術品,,大約3.6萬件展品包括了歷史文物、文化遺產等等,,從舊石器時代到古羅馬時期都有,。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藍色河馬陶器的復制品不但在大都會博物館有售,,在盧浮宮的紀念品商店中也能見到一模一樣的商品,,只是法國人別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款全身為亮銀色的產品。而在大英博物館,,這只憨態(tài)可掬的河馬以更加圓潤,、五短身材的萌樣外形等著游客們“領走”。
北京故宮公仔
“賣萌”有方法
大英博物館 主題展覽推主題萌物
如果說這是為了“賣萌”而“賣萌”,,未免太小瞧這三大博物館,。實際上,嚴肅正經的博物館之所以推出各種萌物紀念品,,更多地是為了縮短展品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以一種更輕松、親切的方式把館藏內容展現給觀眾,。
如大英博物館出售的紀念品,,往往會隨著館內推出特定的主題展覽而做出調整,新增一些與主題展覽有關的商品,。
大英博物館曾舉辦以中國明代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為了配合展覽,推出了大量的中國文化主題紀念品,。其中中國游客最熟悉的,,是一副完整的麻將牌,,“國技”不但走向了世界,而且登上了大英博物館的大雅之堂,。
代表中國的龍的形象同樣不可或缺,,但英國人顯然把中國龍與歐洲神話中“龍”的形象混淆了——這只龍雖然身子與傳統(tǒng)的中國龍頗為相似,但多了一雙翅膀,,而這正來自于歐洲神話中“龍”的形象,。這種東西方結合的紀念品還有不少,如用中國古代人物形象做棋子的國際象棋等,。
而最能體現大英博物館在紀念品中傳播知識的初衷的,,是一只可愛的長頸鹿玩偶,,這只長頸鹿被列入中國文化主題紀念品的行列,,是因為在主題展覽中提到,長頸鹿等非洲動物正是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的,。
大都會博物館 孩子們有了看得懂的卡通導覽
大都會博物館同樣重視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博物館是兒童最好的學習場所之一,而兒童參觀大都會博物館這樣的文化殿堂的感受,,顯然與成人大不相同,。
因此,大都會博物館專門為帶孩子們來參觀的家庭準備了“家庭導覽”,。導覽設計得頗具童趣卻又不失準確,,目標讀者便是孩子們。
導覽以卡通畫為主,,即便是識字不多的兒童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區(qū),,附上的地圖則能幫助父母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帶到想去的展區(qū)。
“賣萌”講深度
移動應用和游戲帶你“玩轉”博物館
博物館是傳播文化的場所,,當然這種傳播不局限于展出,。大都會博物館會定期舉辦與館內展品相關的公開講座,或者根據近期舉辦的主題展覽的情況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講課,。此外,,大都會博物館的網站會時常發(fā)布與藏品有關的紀錄短片和互動節(jié)目,同時還有各種移動應用和互動游戲,,通過猜謎,、卡牌等一系列簡單的小游戲,把相關內容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呈現,。
紐約MoMA博物館導覽還附帶語音講解,,提供中文服務。此外,,還能分享藏品并編輯相關感想發(fā)送到社交網站上,。
大英博物館的展外活動同樣精彩,。博物館每天都會選出一部分藏品,觀眾可以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對其進行把玩與鑒賞,,零距離接觸館內藏品,。在學術領域,博物館與一些大學合作開設選修課程,,一些課程還可以計入學分,。博物館還與劍橋大學ESOL考試中心合作設立了特別的學習項目,供新移民學習英國歷史文化,。
爭相賣萌的背后:是對市場機遇的把控
文化部發(fā)布的《2013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為2003億元,,其中國內畫廊、藝術經紀,、藝術博覽會,、拍賣市場、藝術品出口,、藝術品網上交易的原創(chuàng)藝術品交易額為1003億元,,藝術授權品、藝術復制品,、藝術衍生品的交易額為 200億元,。藝術衍生品的交易額僅為整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的十分之一,未來發(fā)展空間巨大,,前景可期,。
中國藝術產業(yè)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認為,我國正面臨市場消費結構快速轉型的歷史機遇,。在市場消費結構快速轉型這一大的背景下,,文化消費,特別是藝術衍生品及其服務的消費會異軍突起,,快速發(fā)展,。據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經驗,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人們的消費結構就進入了快速轉型的軌道,,文化消費與精神消費的比重增長較快。而我國去年的人均GDP已經達到8700美元,,據估計,,到2020年,人均GDP會達到1.27萬美元,,這意味著我們到時就會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其中不言而喻的是,在我國,,消費結構快速轉型的時代已經到來,,而我們的產業(yè)水平與能力還難以有效地支持,、支撐這一快速到來的文化消費潮流。藝術衍生品及其產業(yè),,作為大眾化藝術消費的一個重要支點,,可以說是市場消費結構快速轉型過程中首當其沖的受益者。
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爭相賣萌的背后揭示了大家對中國藝術衍生品戰(zhàn)略發(fā)展格局和市場消費結構快速轉型的清醒認識,,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藝術衍生品及其產業(yè)是大眾化藝術消費的一個重要支點,,藝術衍生品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在藝術衍生品這一廣闊藍海中,,誰先搶占了市場,,誰就有發(fā)言權。
編輯:付裕
關鍵詞:博物館 賣萌 文創(chuàng)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