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眾妙之門
——王蒙講老子
9月25日,王蒙先生在北京大學“道家學術講堂”作“眾妙之門”講座,。
知白守黑
再講老子的一些戰(zhàn)略,、策略的思想。老子有句很有名的話:“知白守黑,。”知白守黑,,這是黑格爾最喜歡的話,我估計黑格爾不懂中文,,他翻譯出來的意思就是“把自己沉浸在黑暗里,,注視著光明”。這一聽還有點像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知白守黑”究竟是什么意思,?你什么都明白,,你明鏡似的,但是你寧可難得糊涂,,你做糊涂客,。“知雄守雌”,,我知道“雄”更強大,但是我保持我的柔弱,。“知榮守辱”,,我知道什么叫風光,但是我愿意保持我這種低姿態(tài),。我覺得這作為人生處世的道理,,很有意義,當然也不是絕對的,。比如老子還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你本來要把他囚禁起來,,你先把他放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你本來要削弱他,,但是你要先使他強大。“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你想要廢除他,你先讓它興旺起來,。你要從他那兒拿到什么東西過來,,你先給他一點東西。這個策略有些時候是很有效的,,但不是絕對的,。據(jù)說有一個軍閥,他就使用過這種辦法,。他想廢了誰就封誰為司務長,,當司務長三年,三年里都不查賬,,三年以后一查就夠抓捕了,,不用審就可以直接槍斃。南宋朱熹就特別不贊成這一點,,所以朱熹先生說老子的心最毒,。但是問題是,老子他是替老百姓說話的,。為什么,?老子說,老百姓為什么吃不飽?因為你當權(quán)的人吃得太好,!老百姓為什么窮,?因為你當權(quán)的人錢太多!尤其是老子的那句話,,“天之道,,損有余以奉不足”,就是要把太強勢的東西往下壓一壓,,壓下去獻給弱勢群體,。人之道,則不然,。他說“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什么叫“損不足以奉有余”呢,?就是北京話“越窮越吃虧,,越冷越撒尿(sui平聲)”。你本來就窮,,還讓你交苛捐雜稅,,要罰你的款,又要剝削你,。所以歷史上中國農(nóng)民的起義,,打出來的旗號都是“替天行道”。為什么叫“替天行道”,?就是殺富濟貧,,就是“迎闖王,不納糧”,。那么什么叫“損有余”,?我“喀嚓”你們這些“有余”的,你的錢太多了,,你多的要去交稅,,開你的倉,我放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光從技巧上看,那么好人也可以用技巧,,壞人也可以用技巧,。莊子也講“盜亦有道”,莊子甚至講,,那些道德的東西,,好人也可以用,,壞人也可以用。
但是老子還有些理論,,比如他反對戰(zhàn)爭,,他主張那些越是強勢的越要對自己有所約束。所以他提出一個很怪的觀點,,全世界很少有的,,就是“柔能克剛”,柔弱才能勝剛強,。什么東西柔弱,?他認為有生命的東西柔,柔是“生”的特征,,堅強是“死”的特征,。他拿植物作例子,一根樹枝很柔弱,,軟軟的,,一彎就能彎好幾圈,當然它是一棵活的樹,;一個干樹枝,,一彎折了,那當然是死的樹,。所以老子又說,,“物壯則老。”你太壯了,,你太棒了,,你就老了,,當然你不壯也照樣得老,。但是老子說,物壯則老,,是為不道,。查《辭源》,“堅強”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剛強,,一個是固執(zhí),。我查英語詞典,英語中“堅強”這個詞,,它也是兩個意思,,一個是當剛強講,一個是含有固執(zhí)的意思,。所以老子他提倡這一套,,這一套你不能說沒用,,有些時候它有用。他說什么叫“勇”,?“勇于不敢,。”這也絕了,不是勇于去做什么,,而是勇于不做什么,,一看我惹不起你,我回頭走了,。惹不起,,躲得起。我們這一類的思想很多,。你看我雖然是躲得起,,但是最后我還要戰(zhàn)勝你,這是中國式的思想,。“文革”當中大家都背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語錄里有句很有名的話:“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yè)的邏輯,,他們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這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的定律。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他們也是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我當時不明白為什么這么說,,我就想,應該改成斗爭,,勝利,,再斗爭,再勝利,,最后到?jīng)Q勝,。但是毛主席說的是事實,有這種思想,,有這種事實,。因為中國人民革命就是不停地失敗,,但是到了關鍵時刻,它勝利了,。楚漢戰(zhàn)爭也是楚國一直是大勝的,,所以最后,項羽他也不承認失敗,,他認為是“天亡我也”,。所以柔弱勝剛強,你不能說完全不可理解,,就是這種情況,,他處在弱勢,所以一直退讓,。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問題里面講,,他的戰(zhàn)略是什么?“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所以老子的這種觀點,,用現(xiàn)代話來說,就是辯證的,,這套辯證的東西,,有些時候是管用的,但不是絕對的,。也有人分析,,說中國歷代真正做到了無為而治的,同時也是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說的“為政以德”,,仁政的,,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文景之治”,所以孔子的“為政以德”和老子的“無為而治”,,它們是一致的,。(楊雪整理 齊波攝影)
精彩閱讀:
在《道德經(jīng)》里,道就是終極,,道就是本體與本質(zhì),道就是起源,,道就是歸宿,,道就是概括。
無為的好處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學會用減法,。“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老子里還有一條就是“無爭”,充分運用了這個“無”字,,無爭,、無私,這一點一般人是難以做到的,。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眾妙之門 王蒙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