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6—12呦国产精品|伊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在线日韩欧美av|欧美福利看片|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www.久久麻豆|泳衣比基尼图片|麻豆传媒夏晴子|被姐姐调教,中文字幕人妻三区,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直播 ,日韩AV手机免费观看,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久久色伊人,午夜影院免费体验区

首頁>書畫·現(xiàn)場>書畫學(xué)院書畫學(xué)院

“揚州五怪”與“徽州二馬”

2014年06月09日 10:40 | 作者:豐吉 | 來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垂髫交契”高西唐
 
  “八怪”中的高翔,,與馬曰琯同年,,而且兩家是鄰居,馬曰琯曾寫詩稱“兩家老屋常相望”,。高翔,,號西唐,,他出生在揚州,是一位十分“奇怪”的畫家——他一生活了65歲,,除了在44歲時去過一次浙江,,一直蝸居在揚州城,是一位足不出戶的畫家,。他的老師石濤說要“搜盡奇峰打草稿”,,這一點,他是沒有做到,,但說來奇怪,,他的畫作照舊山川溝壑,大氣磅礴,。
 
  高翔的父親是個讀書人,,他希望兒子將來讀書做官,光耀門庭,,但他的妻子卻是一位極有個性的婦女,,兒子10歲時,就被她送到離家很近的一個和尚——石濤那兒去學(xué)畫,。
 
  石濤是個出手不凡,,動輒巨幅長卷的大畫家,他收下比自己小50歲的高翔做徒弟,,當(dāng)他去世時,,這個關(guān)門弟子才20歲。
 
  這樣,,高翔的這兩個重要鄰里——石濤是老師,,馬氏兄弟是摯友。高翔15歲時,,與鄰居馬曰琯結(jié)拜為“同年哥”,。他因為有喜歡畫畫的習(xí)慣,因而與馬氏兄弟特別投緣,。
 
  乾隆七年(1742),,馬氏兄弟邀請揚州文化名流,,在自家的小玲瓏山館舉行規(guī)模空前的詠詩會,,作為畫家兼詩人的高翔,,應(yīng)邀到場。
 
  只見詩會中央大廳放置著一張紅木幾案,,案頭有毛筆兩支,,徽墨一鈿,端硯一方,,水注一只,,另有箋紙若干。到場名流,,按照事先議定的韻腳,,輪流詠唱。詩成之際,,早有人記錄在冊,。隨即,有工匠將詩匯刻成集——詩句一出口,,即成木刻,。三天之內(nèi),尚可修改,;三日之后,,不再重刻。
 
  一人詠詩,,四周傾聽。詠者慷慨激昂,,聽者躍躍欲試,,人人搜腸刮肚,大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架勢,。
 
  由于客人多,,詠詩會一開就是幾天。白天賽詩,,晚上飲宴歌娛,,盤中山珍海味,耳畔絲竹悠悠,。小玲瓏山館還有一個好去處——清響閣,,這里是娛樂聽唱的地方。
 
  清響閣四周老樹古藤,,森然相望,,都是千百年“文物級”的景觀,。其間修竹夾雜,春鳥秋蟲,,和鳴疊唱,,美不勝收。
 
  帷幔開啟,。只見四個老者,,光著頭,滿嘴無牙,,乃造詣極深的梨園前輩,,年齡都在八九十歲之間。四人各自身懷絕技,,每人一曲,,各有專長,他們超群的技藝,,認真的態(tài)度,,令觀者肅然起敬。
 
  老者演奏完畢,,大幕徐徐合上,。緊接著,帷幔再度展開,。只見原先表演的平臺不見了,,舞臺上出現(xiàn)了更深一層的“第二進”,一變前一場的平臺為樓宇戲臺,。高高的戲臺兩旁,,垂掛紅燈千盞;戲臺之上,,左右兩邊各有一班演出藝人,,清一色左邊是男的,右邊是女的,,年齡都在十五六歲,。這群紅男綠女,個個色藝俱佳,,是馬氏兄弟派出“星探”高價搜羅來的,。
 
  文人們一邊聽唱,一邊品茶,。單說這茶,,從茶葉到茶具,也都是極其講究的,為這場文人詩會助足了雅興,。
 
  在這場詩會上,,表現(xiàn)最出色的是高翔。輪到他時,,只見他一首完了,,又不緊不慢地續(xù)上一首。由兩首到三首,,由三首到五首,、十首、二十首……一直吟到120首,!全場一一直立肅靜,,由樂到驚。
 
  當(dāng)時世界上沒有“吉尼斯紀(jì)錄”一說,,否則,,高翔是可以申報成功的,而且,,即便是現(xiàn)在,,一口氣吟出這么多詩歌,恐怕也是罕見的,。李白的出名,,婦孺皆知的是“李白斗酒詩百篇”,可這位高翔,,沒有斗酒相佐,,一氣吟出一百多首,詩仙還“小巫見大巫”呢,。
 
  馬氏兄弟將詩會文友們所吟的詩刊刻后匯成《韓江雅集》,,這部詩集記載了這對兄弟與眾多墨客騷人的吟唱往來,其中當(dāng)然包括與“揚州八怪”交往的詩作,。
 
  1753年,,65歲的高翔去世,他是“八怪”中死得最早的一位,。
 
  對這位結(jié)拜鄰居的離去,馬氏兄弟頗為傷心,。馬曰琯曾作《哭高西唐》,,曰:
 
  垂髫交契失高唐,傲岸猶存七十年,。
 
  ……
 
  同調(diào)同庚留我在,,臨風(fēng)那得不潸然。
 
  可見兩人交情至深。
 
  高翔經(jīng)常在小玲瓏山館與“揚州八怪”中的另一“怪”互吟詩作,,共同創(chuàng)作畫作,。這一“怪”,是馬氏兄弟的老鄉(xiāng),、也可以稱為摯交的汪士慎,。
 
  “馬家居士”汪士慎
 
  汪士 慎(1686 -1759)是徽州休寧富溪人,他在1723年,、35歲時辭別家鄉(xiāng),,來到揚州,投奔他的畫友,、“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在金農(nóng)的引薦下,他結(jié)識了他的老鄉(xiāng)馬氏兄弟,。
 
  汪士慎攜家?guī)Э趤淼今R家,,衣食都依靠馬氏兄弟的接濟,其對馬氏兄弟的感激自是不言而喻,。馬氏兄弟將汪士慎一家安排到小玲瓏山館的“七峰亭”,。
 
  汪士慎一家住進之前,馬氏兄弟特意請人將七峰亭修葺一新,。七峰亭內(nèi),,原是七塊太湖石。太湖石素以天然的透,、縐,、瘦著稱,說是“七峰亭”,,事實上是“七石亭”,。
 
  住進七峰亭后,汪士慎將自己住的地方命名為“七峰草堂”,,自號為“七峰居士”——以主人家的名字來給自己“冠名”,,可見他在馬家已沒有“外人”的感覺。
 
  汪士慎一家吃在七峰草堂,,住在七峰草堂,,創(chuàng)作在七峰草堂,七峰草堂也是他迎來送往的場所,,但這一切,,畢竟是馬氏兄弟的慷慨贈予。贈予可以救急,,但不能救窮,。汪士慎本身言語不多,是個比較木訥的人,畫畫可以,,但賣畫不是他的專長,,于是他只好委托別人賣畫。
 
  他把畫作交給了淮安朋友邊壽民,,叫他見機定價,。不久,邊壽民來信稱:“冊子售出四本,,錢三包(三兩八錢),,交尊嫂夫人收。”有人根據(jù)當(dāng)時的物價進行估算,,每一本冊子一兩銀子不到,,在雍正、乾隆年間,,大概值四五吊銅錢,,這是很低廉的。用這種收入來打發(fā)一家人的日子,,當(dāng)然是十分窘迫的,,少不了仍需要馬氏兄弟的周濟。
 
  對于這種恩德,,汪士慎頗為感激,,他留下了不少與此有關(guān)的“答謝詩”,“清興主人詩境好,,露華多處拾明珠”,,“妒君三日春風(fēng)里,看遍鑾江一縣花”,,等等,。由于身處逆境,又蒙受大恩,,所以答謝詩中少不了“深表感謝”“恭喜發(fā)財”的俗套語氣,,這應(yīng)該是可以理解的。
 
  汪士慎的畫作雖然賣不上價,,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創(chuàng)作,。 1733年,他在一個朋友的引領(lǐng)下,,到寧波賣了一趟畫,,而且收獲不小。第二年,,他把這一趟賣畫的錢交給馬曰琯,委托他在揚州的古城根下買了一所房子。雖然價格不貴,,但環(huán)境幽靜,,汪士慎特別中意。
 
  這座房子的附近有一棵大杉樹,,樹蔭將汪士慎的房子遮得嚴(yán)嚴(yán)實實,,汪士慎對此也很滿意,何況先前在馬家是“借光”,,現(xiàn)在卻是“借蔭”,,并給自己的住所想了個“雅號”——青杉書屋。
 
  汪士慎不僅畫畫得好,,而且還是個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都很高的詩人,。 1739年,53歲的汪士慎左眼失明,,而且很快又發(fā)現(xiàn)右眼視力急劇下降,。汪士慎非常希望能在雙目失明之前,將自己的詩集刊刻印行,。他把到揚州20余年來的490多首詩歌匯集在一起,,名《巢林集》。巢林,,是汪士慎的號,。
 
  然而,刊刻的費用,,汪士慎是無法籌措的,。馬曰琯知道這件事后,慨然捐資為他刊刻,。 1752年,,汪士慎真的全盲了,但在此前,,馬曰琯玉成刊刻的《巢林集》已經(jīng)印行,,為汪士慎了卻了這樁心愿。
 
  汪士慎失明的前前后后,,對于這樣一位盲人畫家兼詩人,,馬氏兄弟一如既往地邀請他參加小玲瓏山館的一切活動。 1742年,,高翔一口氣吟詩120多首時,,這名“獨眼詩人”也參與其中,并專門寫詩記錄了這次詠詩盛會,。次年正月十三,,馬氏兄弟又盛情邀請這位“獨眼詩人”游玩揚州梅花書院,。
 
  從落腳在七峰草堂,到幫助刊刻詩集,,馬氏兄弟對這位老鄉(xiāng)的幫助,,可謂仁至義盡。
 
  馬氏兄弟還與“八怪”中的鄭板橋,、金農(nóng)及老鄉(xiāng)羅聘交往甚密,,限于本文篇幅,改日再作介紹,。(豐吉)

編輯:付裕

1 2

關(guān)鍵詞:馬氏 汪士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