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跨省上班族的日常: 父母出馬排隊等公交
有時就恨自己,,當父親的沒能耐
經(jīng)過多年觀察,張紅英發(fā)現(xiàn)燕郊排隊的父母分為三撥:最早一撥5點半就出現(xiàn)了,,那是孩子上班特別早或者特別遠的,;接下來是包括她在內(nèi)的“中班”父母,6點半左右開始排隊,,那是燕郊早上最喧囂的時候,;最后出現(xiàn)的“晚班”父母離開車站時已接近8點,,燕郊即將恢復平靜,。
張紅英到達車站時,,60歲的遼寧人老包正往家里走。路上,,他碰見剛出門的老蔡,。“你今天不排隊了?我那個已經(jīng)上完了,,走了,。”戴著眼鏡的老包站在路邊,慢悠悠地說,。
“不排,兒子出差了,,不在家,。”老蔡說。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不是電視報道,,昆山去上海上班的,有地鐵,,比咱們這兒方便,,我看那天報道的時候也掛了一句燕郊,是不是……”
“今年河北的工作重點應該是治理污染,,小企業(yè)關,、停、轉,,估計涉及交通這塊的少,。”老包退休前是機關里的公務員,說起話來愛分析,。
兩年前,,老包家在燕郊買了房,他和老伴從老家搬來照顧兒子起居,。“我們這個年齡段,,孩子就一個兩個,兒女在哪兒落腳,,父母也就跟著了,。”老包說,。
“你不得跟著照顧他嘛。”老蔡附和著,。一年前,,他和老伴離開河南開封老家,來這里照顧剛出生的孫子,。早上,,他出門排隊,老伴留在家里做飯,。
老伙計們湊在一起聊聊天,,時間倒也過得快。雖然大家叫不上彼此的名字,,但誰今天沒來,、誰搬到北京住、誰的兒子生了孫子,、誰的老伴住院,,都一清二楚??墒?,如果熟人都走了,自己出門時又穿少了,,站在那里就不怎么好受了,。
“走了好幾輛車了,一起的老頭老太太都走了,,人家孩子都來了咱的怎么還沒來,?”王立柱戴著鴨舌帽,搓著手說,。他幫兒媳婦排隊,,“有一次等了40分鐘她才出來,哎呦,,哈哈哈,,她沒起來,又睡了幾分鐘”,。
59歲的王立柱是黑龍江大慶人,。2008年,小兒媳婦生了對龍鳳胎,,他跟單位請了10天假來北京,。“人不就是這樣嗎,一有孫子,孫子什么樣總得看看吧,。到這一看,,這倆孩子太好了,不能走了,。”
王立柱的小兒子以前是水泥廠工人,,下崗后和媳婦到了北京,他跑業(yè)務,,媳婦在秀水商場里當導購,。倆人在北京管莊附近租了間平房。王立柱覺得老換地方對孩子不好,,他掏出積蓄,,又向親戚借了幾萬元,讓小兒子在燕郊買房,,裝修完還沒晾干,,全家人就搬了進去。
每天早上5點,,王立柱就睡不著了,,他輕手輕腳地起來,燒開水,、做早點,,然后叫醒兒媳:“到點了,起來吧,,吃飯了,我去排隊,。”
“爸你別走了,,我站著去吧。”兒媳婦也勸過,。
“你站著多累得慌啊,,我排一會兒吧。”他飯也來不及吃就出門了,。
王立柱的老伴幾年前去世,,幾乎從來沒抱過兒子的他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一個哭,,另一個也跟著哭,,一個病,另一個也跟著病,,醫(yī)院的人都認識他了,。等兩個孩子病好了,王立柱也病了一場。
“現(xiàn)在習慣了,,也不累了,。剛開始累得我啊,我不干了,,愛咋地咋地,,把我累死了??梢粚に?,兒子呀,也沒辦法,。有時就恨自己,,當父親的沒能耐,要是父親是大款,,給孩子幾百萬,,買個大房子,雇個保姆,,還用啥?。≡蹧]能耐,,兒子也沒啥能耐,,有錢人都在北京買房了。”他嘆著氣,,雙手插在褲子口袋里,,顯得有些駝背。
“爸,!”一個扎著辮子的瘦高女子在背后叫他,。聽到這一聲,王立柱精神了,,臉上又有了笑模樣,。
兒媳婦來了,一天之中的第一項任務完成,。他揚起手跟站在身邊的張紅英打了個招呼:“我先走了啊,,回去送孫子上幼兒園。”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排隊 北京 燕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