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讀書>委員談民法典>委員說法
為什么要學法,?因為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
4月23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讀書活動正式啟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xié)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
本期,,我們分享全國政協(xié)社法委駐會副主任呂忠梅在群內的發(fā)言內容:一句法諺——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
全國政協(xié)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
民法典有“人民權利的宣言書”之稱,,其中記載了一個自然人從出生到死亡、從生產到生活,、從個人到家庭可能享有的各種權利。但是,,這些權利如果不被權利人行使或者積極主張,,法律也不過是一張寫滿了權利的“廢紙”。學習民法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在理解權利的同時,,學會行使權利和主張權利。
有這樣一句法諺——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它告訴我們,,法律只保護那些積極主張權利的人,而不保護那些對自己的權利漠不關心,、怠于主張的人,。因為權利上的睡眠者無視自己的權利的存在,此種行為實際上是對權利的褻瀆,更是對法律的漠視,。你拒絕法律慈祥的眼光,,就得不到法律的垂憐。
“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并不是法律對個人的冷漠無情,,而是民事法律的適用者或糾紛裁判者——司法機關必須保持被動性和中立性使然。民法以“意思自治”為原則,,尊重當事人的自由與選擇,,法院對于沒有提起訴訟的案件不得受理,對于權利人沒有請求的事項不得審查,,不得在審理和裁判時任意處理,。如果法律允許司法機關隨便干預私人生活,將引發(fā)社會秩序極度混亂,。因此,,民法典規(guī)定了許多“請求權”,法院對于民事案件實施“不告不理”,。如果沒有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提起訴訟,法院不得啟動保護程序,。
有人說,,法律是一位彬彬有禮的客人,你不邀請,,他不會主動上門,。學習民法典,首先要認識這位客人,;其次是要學會如何邀請客人,。只有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權利,并且知曉如何主張自己的權利,,法律才能對侵犯權利的人施以制裁,。
我們自己不能躺在權利上睡大覺,還要敲醒身邊“權利上的睡眠者”,,并給他們一些提示和警告,,讓他們能夠及時通過合法途徑行使自己的權利。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權利 法律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