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費保齡:忙趁東風“放”紙鳶
圖為費保齡先生近影
風箏制作人格化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是清代詩人高鼎《村居》描繪的春天景色,。踏青賞花放風箏是春天里的重要的休閑內(nèi)容,。今春,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換個方式“賞風箏”,,走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北京扎燕風箏項目代表性傳承人、92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費保齡先生,,聽他講述一生與風箏結緣的故事,。
在古代,風箏不僅是娛樂健身的玩具,還曾被應用于軍事領域的通訊和偵察,。風箏的起源時間有春秋時期和秦漢時期幾種不同說法,,起源于何物就更是眾說紛紜。不過,,風箏起源于中國的結論是世界一致公認的,。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明朝斗彩雞缸杯上也有孩童放風箏的圖案,,這都足以說明風箏歷史的久遠,。
在過去的京城,每年的臘八節(jié)就開始出攤賣風箏了,,一直能賣到清明節(jié),。為什么過了清明就不賣了呢?行話說,,“過了清明風就野了”,,風箏愛斷線,所以就不適宜放了,。北京風箏制作人眾多,,制作技藝高超,風箏在北京不僅僅是一種玩具,,它還是一件藝術品,,是北京文化的體現(xiàn)。費保齡先生制作的風箏展出海內(nèi)外,,得到多位名家贊賞,。能把風箏做到極致,做成交口稱贊的藝術品,,這風箏有什么過人之處呢,?
2015年,北京市檔案館找到費保齡,,他們正在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做口述史采集項目,。這項工作是為了發(fā)掘、保護,、傳承北京工藝美術,,于是雙方一拍即合,整理工作隨即開始,。把風箏和風箏制作人的口述實錄做成歷史,,留存在檔案館,在北京工藝美術界還是第一次,。北京風箏中沙燕最常見也最受玩家喜愛,。費老指著兩件畫工精細,、制作精巧的微型風箏告訴我,它們是雛燕風箏,。印象中的小燕子風箏都是胖乎乎,、圓頭圓腦的,費老這里還有瘦瘦的燕子風箏,,為什么要把風箏做細做瘦呢,?原來這是“風箏一家親”。費老說他制作的北京扎燕風箏,,最大特點就是人格化,、圖案化。風箏也有了自己的家人:肥燕代表成年男性,,瘦燕代表成年女性,,雛燕是小嬰兒燕,比翼燕比擬一對夫妻,。這是主要的四類,還有新燕也稱為半瘦燕,,代表青春期的男性,,小燕代表兒童期的男性。
要想把肥燕風箏畫精致了,,是有訣竅的,,北京扎燕風箏制作時有“畫訣”,費老脫口而出:“頷如滿弓承雙頰,,胸似銀瓶氣度軒,。蓄勢待發(fā)權在握,肘根腋翎必相銜,?!睆倪@四句畫訣中,不難體會出成年男性健壯,、雄姿英發(fā)的特點,。北京扎燕風箏繪畫的精妙之處就是用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概括出繪畫的要領。北京扎燕風箏有很多圖案,,每個圖案又代表不同含義,。適合不同的場合和人們民俗禮儀的需求。把漂亮的孔雀畫在燕子身上的風箏是“屏開雀選 富貴白頭”,。風箏翅膀畫上的牡丹和白頭翁寓意富貴和白頭偕老,,與孔雀結合起來象征美滿的婚姻。這一風箏樣式專為訂婚而做,。
頗具美感美意的“三多九如”風箏也值得一提,。三多指“多福,、多壽、多男子”,,九如指福壽無量,。“三多九如”的九只綠色蝙蝠是用綠代“祿”,,除了有多福多壽的寓意,,還增加了多祿之意。瘦燕風箏從外觀上更瘦長,,用以代表成年女性,。瘦燕風箏的畫訣就更加優(yōu)美:“盈盈笑含櫻口閉,脈脈情余比目意,?!敝贿x取其中兩句,女性柔美的特點就凸顯出來,。在費保齡先生這里,,一件小小的風箏竟然做出了如此多的講究——風箏不再是玩具,更是中國文化,、北京文化的縮影,。
張仃親筆題寫“百福圖”
費保齡從小玩風箏,自己也會做風箏,,成年后也一直沒斷了玩,,當年放風箏最常去天安門廣場和天壇公園,放風箏時結識了很多風箏愛好者,。1963年費保齡認識了整理《南鷂北鳶考工制》的孔祥澤先生,。孔先生看放風箏的人中,,費保齡的風箏做得最好,,人也和氣,就請費先生和自己一道整理風箏譜,。在此后的這些年中,,費老繪畫、制作風箏的水平進一步提升,,在業(yè)內(nèi)廣為人知,。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一天,畫家黃胄先生想放風箏,,他想起在展覽會上見過費保齡的風箏很精致,,就托輕工業(yè)部的王書文先生找到費老要兩件風箏。費老聽說黃先生要自己的風箏,,內(nèi)心激動,,趕緊拿了一件“出水芙蓉”和一件“三多九如”,,還有一件瘦扎燕。過了一陣兒,,費老和王書文去黃胄先生家串門,,黃先生一見費老馬上就說,你等會兒,,有東西要送給你,。黃先生一會兒就拿來了一幅畫,上面有他最擅長畫的四頭小毛驢,。
費老的風箏經(jīng)常參加國內(nèi)外各種展覽,,在中國美術館就展覽多次。一次辦展中,,費老邂逅了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先生,,張先生為他題寫了“曹雪芹風箏”五個大字。張先生一直欣賞費保齡的風箏,,去參加展覽和國內(nèi)外美術交流,,總要帶費老的風箏。后來,,費老的“百福圖”風箏制作完成,,他們又在中國美術館辦展時相遇,張先生又題寫了“百福圖”,。還有一位畫家叫毓繼明,他原名愛新覺羅·毓恒,。他也喜好風箏,,自己又擅長繪畫,玩的風箏特別講究,。毓繼明先生和費老原來是風箏公司的同事,,經(jīng)常和費老保持聯(lián)系,一起探討風箏,。
費保齡是目前風箏界唯一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中國美術館辦個人風箏展的,他是第一人,,還有很多業(yè)界第一,。談起和名家的交往,費老卻謙虛地說,,人家都是“大家”,、藝術家,我們是民間老藝人,,最多是個工匠,。我問“匠”與“家”的不同,?費老說,畫家是創(chuàng)作,,是藝術的創(chuàng)作,,別人是無法模仿的;畫風箏是門手藝,,它的畫法是有規(guī)范的,,只要勤學苦練是可以模仿出來的。
費老一如既往簡單的回答,,卻道出了藝術追求的真諦?,F(xiàn)在人工智能火熱,都說將來很多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有人提出來搞藝術不容易被取代,,可為什么呢?費老給出了答案:創(chuàng)作,,人腦思維的創(chuàng)作是最難模仿的,,所以最難被取代。
淡泊名利為傳承
隆冬時節(jié)去費老家里,,進得門來就聽見蟈蟈聲,,卻不見其影。原來蟈蟈就被揣在費老懷里,。剛開始說話,,蟈蟈也一直叫,讓我略有點兒不適應,,蟈蟈聲就像一個伴奏音,,響個沒完沒了。等到習慣了,,卻也不覺得它吵鬧,,反而在談話的當間兒,突然發(fā)現(xiàn),,它什么時候不叫了,,正想著它又開始呱呱呱地叫上了。
在北京扎燕風箏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后,,費老就非常關心和非遺有關的一切,。一次給費老打電話,沒寒暄兩句,,他就趕緊告訴我:前一段時間出了一個非遺的法規(guī)呢,!我一了解,費老說的就是2019年6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條例》,。我問費老,,這么大歲數(shù)了,,這么關心新聞,還不多放松多休息,?費老說:我就是干這個的,,能不關心嘛。雖然現(xiàn)在干不動了,,可是干了一輩子了,,人家要來問,我至少要給人家說清楚啊,。我和孔祥澤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說過:“能干的時候就干,,不能干的時候就說?!辟M老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年過九旬的費老閑暇時間并不多,,他仍然挺忙的,,家里經(jīng)常有人來訪,主要是一些媒體和風箏愛好者,。我跟費老說,,您年齡大了,還這么忙,,可要注意身體,。費老慢悠悠地說出三個字:忙點好。人家為什么而來,?我就是一個糟老頭,,人家來是為了風箏而來,是喜歡這個東西,,喜歡這個文化,。他們來,,我能說,,這就是一種傳播和傳承。
費老的話簡單質樸卻耐人尋味,,鮐背之年的老人說出“忙點好”,,讓年輕人汗顏,讓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努力,。能像費老一樣,,活到老、學到老,、忙到老,,不易,。到老還能為自己鐘愛一生的事業(yè)出力盡責,要靠一輩子的積累,,是人生有價值的最好體現(xiàn)?,F(xiàn)在人們都熱衷成功,成功學書籍,、秘籍泛濫,,費老的“忙到老”,其實正是一種成功,。
費老一說到風箏,,就會戴上眼鏡,手里還拿著放大鏡,,一邊看資料,,一邊把他認為重要的事情都告訴我。這次,,他拿起了一本風箏譜,,我伸頭一看,上面還用黃色和橙色彩筆畫滿了標記,。費老做事就是這么認真負責,,仔仔細細。
每次去看費老,,總覺得是來沾沾老人的福氣,,我請教費老長壽的秘訣,費老微笑著說起了《老子》的幾句話:“天之道,,利而無害,;人之道,為而不爭,?!?“不爭”,就是費老一生做人的準則,。費老告訴我,,曾有媒體一個時期內(nèi),在沒有經(jīng)過費老同意的情況下使用他的風箏圖樣,??墒牵M老也不追究,,即使有一次在活動上和這個媒體的人見面,,費老也沒有提這件事。大家都詫異,既然見面了為什么還不提這件事,。費老說:他們也是在宣傳風箏,,宣傳北京文化,沒有必要提,。
和費老聊天是一件愉快的事兒,,他很和善,語速慢,、語調(diào)柔和,,還喜歡微笑,是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家,。費老謙稱自己就是個老頭兒,,可他這個老頭兒卻不一般呢!多年前,,費老就因風箏與眾多名人交往,,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經(jīng)常到加拿大、丹麥等國家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可費老身上沒有一絲傲氣,,他很好接近,待人謙和,,讓我等年輕人備受感動,。我想只有見識廣博、經(jīng)歷豐富的人,,才更容易回歸到自然樸素,。
(何羿翯)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風箏 費老 先生 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