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報告文學:遠年根基與時代召喚
作者:王宏甲
文學之于人心,、社會的作用,自古就被高度重視,?!渡袝肥灼秷虻洹防镯灀P堯的第一個詞匯就是“聰明文思”。西周建禮樂制度,,派官員去各諸侯國采集民間歌謠,,目的是用詩歌來陶冶人心。今天,,有多少人會覺得文學和自己的生活有密切關(guān)系呢,?這似乎是一個問題。
常有讀者問我:你怎么看文學,,或怎么看報告文學,?也有不少作者說,我寫完這篇報告文學就去寫小說,。在他們心里,,小說是更藝術(shù)的。我應邀去作講座時,,聽者提出的問題更多種多樣,。我在這里談的只是我對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
寫出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報告文學,,這是時代對我們的呼喚,。柳友娟 制圖
有我們需要思考的東西
“報告文學是個年輕的文體?!边@句話,,文學界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記述真人真事的文學,,在中國有很久的歷史了。
《國語》以記言為主,,《左傳》以記事為主,,《史記》以寫人為顯著特征?!妒酚洝钒延浹?、記事,、記人融為一體,寫出傳千秋的中華歷史人物,。前面說到的《尚書》首篇《堯典》,,寫的就是堯和堯時代的故事。它們的共同特征都是紀實,。沒有比紀實文學更悠久的文學了,。紀實文學、報告文學均有恢宏的遠年根基,。
在我國多種文學形式中,,報告文學算不算文學?這似乎不是個問題,。然而,,不同的看法是早已存在的。我上大學時就聽老師在課堂上講過:“報告文學不算文學,,最多是準文學,。”這位老師是很重視藝術(shù)的,,曾幫助我深度地打開對藝術(shù)的鑒賞力,。那時我還沒有寫過一篇報告文學,老師對藝術(shù)的見解和尊崇,,對報告文學不算文學的說法,,在我后來權(quán)衡要不要用這種形式寫作時曾令我相當痛苦,當然也促使我深思,。
在我寫出不少報告文學作品后,某次我與多位文藝家同去歐洲多國訪問,,一位電影導演問我:“你為什么不寫小說,,不寫電視劇,?為什么要寫報告文學呢,?”
交談中,我知道對方很替我惋惜,。在他看來,,報告文學根本就算不得文學藝術(shù)。他堅定地認為:“有新聞報道,,還要報告文學干什么,?”這惋惜,讓我很難解釋,,因為持這種看法的人不少,,尤其在搞藝術(shù)的人群中,。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認為小說、詩歌是藝術(shù),,對報告文學即使不說什么,,心里是另有一種評價尺度的。
這不是哪一個人的難題,,這里有我們需要思考的東西,。坐下來靜靜地反省,我想,,報告文學遇到的窘境,,有作者自身的問題。某年,,我去首鋼采訪,,看到煉鋼的過程,于是想:采訪好比采礦,,創(chuàng)作卻不是把最好的礦石挑出來給讀者,。創(chuàng)作要把礦石粉碎了,還要加上作家的生活積累,,然后在作家思維和情感的熔爐中煉成鋼,。可是,,不少報告文學作品只做了類似采礦和選礦的工作,,然后用文學詞匯給礦石抹上似乎具有“文學”的色彩,就這樣推出來了,。這便怨不得別人不把報告文學當文學,。
報告文學的藝術(shù)特征
報告文學有沒有藝術(shù)可論,或者有多少藝術(shù)可論,?今人會把即使很難讀懂的小說視為藝術(shù),,甚至把越讀不懂的越視為藝術(shù)。但在讀報告文學時,,即使很受感動,,也很少人會去論藝術(shù)。為什么會這樣,?其實,,報告文學有沒有藝術(shù),是可以通過以下這樣一種方式來窺望的——
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限制的藝術(shù),,藝術(shù)就是對限制的認識和突破,,在突破中獲得表達的自由。譬如詩歌中的“五絕”“七律”形式都是限制,,如果某人做七律感覺某句用七個字不足以表達,,便用八個字……只要多一字,,這律詩立刻就不是東西。李白在那限制中自由如云,,宛若詩仙,,所以是李白。再看走鋼絲,,那一條鋼絲就是很嚴峻的限制,,雜技演員突破了那限制,所以稱雜技藝術(shù),。走馬路就不算什么了,。
小說塑造人物,按魯迅先生的說法,,可以雜取種種而成阿Q,。報告文學寫人物則不行,你只能努力從張三的身上去寫張三,,不能把別人的事情放在張三身上,。寫報告文學,某種程度上也有如走鋼絲,,寫出來的東西在眾目睽睽下,,寫得不像或不是,認識張三的人都會喊起來,,就像你從鋼絲上掉下來一樣,。寫報告文學,甚至有如要赴一條“穿過雷區(qū)的小道”,,不定何時就踩響了傷人傷己的地雷,。
我以為,限制或忌諱,,都是對作家的挑戰(zhàn),,都是對能否運用思想認識和藝術(shù)造詣去實現(xiàn)突破的挑戰(zhàn)。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受到許多特定的限制,,如果在種種限制中仍能寫出生動的人物,并通過性格迥異的人物來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本質(zhì),,且感人至深,,怎能沒有藝術(shù)!
應該說,,限制越大,,挑戰(zhàn)越大,所能造化的藝術(shù)造詣就越發(fā)壯麗,。這里就有報告文學藝術(shù)的誕生,,也有報告文學藝術(shù)的特征,。可以肯定,,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是有大藝術(shù)的,。
我不敢忘懷的還有,很久以來,,報告文學被認為沒有多少文學性,,或被視為“準文學”,,甚至寫報告文學的作家自己也看輕報告文學,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事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者,仍需加強對這種文學形式的認識,、研究,、探索,加強文學性,、思想性和表達力的統(tǒng)一,。
傾聽時代的召喚
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語言,、結(jié)構(gòu)這些基本要素無疑非常重要,。此外,我以為要特別重視寫好四大要素:人物,、環(huán)境,、意義、精神,。
報告文學要寫“人”,,這本來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很多報告文學作品見事不見人,。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有人物的,深受大家贊揚,??墒悄且院螅芏鄨蟾嫖膶W作品忽略寫人物,。
報告文學作品中的人有名有姓有事跡,,并不等于有人物。人是有性格,、有欲念,、有心靈的憂傷等種種情感與情緒的,這是個很大的心靈世界,。都說“丹青難寫是精神”“一寸傷心難畫出”,。盡管難,,并非不能。這個很大的心靈世界,,或深邃,、或詭秘,它與外在的看得見的行動相比,,是有內(nèi)在邏輯和韻律的,,也是有個性的,因而不是那種司空見慣到已經(jīng)概念化的語言所能描述的,。一旦使用那種司空見慣的語言描述,,所寫人物非但不能活靈活現(xiàn),而且立刻就有如給貨物貼標簽,,那描寫的對象就靜止了,、凝固了。
文學作品中稱得上人物的人,,不但有個性,,還有個性的發(fā)展演變,有精神內(nèi)部的風暴,?;蛘撸褚崖槟镜娇雌饋頉]有精神,,能引起讀者的廣闊聯(lián)想,,引起讀者心靈的波瀾,那也是人物,。報告文學作品以有個性有韻律的語言,,寫出有性格的生動的人,便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影響人生,。
人們常說文無定法,,報告文學也有多種多樣的寫法,但文學如果沒有寫人,,是文學嗎,?報告文學既稱文學,如果忽視寫好人物,,則損失就太大了,。
要寫出生動的人物,還不能忽視寫好人物事件的背景,。舉一個容易理解的神話例子:女媧補天的神話,,意義在哪里,?老天不停地下雨,,大地成汪洋,,生靈遭難,女媧奮力去補天,!由于洪水泛濫,,天下遭難這個大背景,“補天”就獲得了意義,。假如有人問,,這可信嗎?然而天地間最偉大的事,,就在于奮勇去做看起來做不到的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唯其如此,,人類才會在無望中劈開困境,,踏出前途。這就是中國先人創(chuàng)造神話的偉大意義,。
甘肅有個“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的故事,。八步沙,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古浪縣位于騰格里沙漠南緣,,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jiān)測縣之一,境內(nèi)沙漠化土地面積239.8萬畝,,風沙線長132公里,。如果說騰格里沙漠是一條巨大的沙龍,那么八步沙就是這條沙龍的龍頭張開的一個巨口,。20世紀80年代,,這條沙龍吞噬著村莊和農(nóng)田,還向前吞噬著河西走廊,。一旦狹長的河西走廊被風沙攔腰斬斷,,損失不可想象。很多年來,,你往河西去,,踏上這條古絲綢之路,進入廣袤的戈壁沙漠,,千里之內(nèi)是荒涼,,千里之外還是荒涼。甘肅鄉(xiāng)村有六位年過半百的老漢,,就在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治沙,。
這可能嗎?這是不是以“補天”的精神去做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事?2019年,,治沙六老漢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他們有怎樣的成就,?講清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就看見了他們不同凡響的追求和作為。所以,,文學不僅要寫好人物和事跡,,還要高度重視寫出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
我所說的“意義”,,更多的是指作者開掘出的作品的意義,。比如我寫的《智慧風暴》中的主要人物是王選,主要事件是王選致力于將我國鉛字印刷向激光照排技術(shù)轉(zhuǎn)型,。我在全書的開篇是這樣寫的:“市場陳列著希望,,也埋伏著陷阱。你聽到錢幣在生長著錢幣,,那是一種神秘莫測的聲音,。計算機正在許多領域取代齒輪,互聯(lián)網(wǎng)正使人類獲得空前的資源共享……這個世界正在發(fā)生重大變遷,?!?/p>
我是通過王選的奮斗寫出“這個世界正在發(fā)生重大變遷”。這本書30萬字,,都在寫開篇這句話,。這就是20年前寫出這部作品的意義。那一年馬云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剛剛一年,,馬化騰始創(chuàng)騰訊有兩年,。
我所說的“精神”,也是指作者應該努力去開掘的作品內(nèi)在的精神,。比如我在2019年出版的《中國天眼:南仁東傳》,,通過南仁東的實踐,我著力于要表達的不只是如何建造了中國天眼,,而是聚精會神地描述南仁東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找回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中國天眼是物質(zhì)的,,這部南仁東傳是精神的,。前者是國之重器,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更重要的國之重器,。
我說的“精神”,,還指作者內(nèi)在的精神世界。我創(chuàng)作40年至今,,感覺自己最大的收獲,,是在這個世界人的靈魂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激戰(zhàn)的年代,選擇了一個立場和一種情感的歸宿,。
我說的“時代召喚”,是指在這個萬種信息撲面而來的時代,,種種撲朔迷離很考驗我們的眼睛,,傳統(tǒng)的紀實文學或報告文學也經(jīng)歷著嚴峻挑戰(zhàn)。時代正要求我們,,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的基礎上,,能不能有創(chuàng)新的表達形式。譬如能不能打破學科壁壘,,打破專業(yè)藩籬,,將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科技等等融為一體,,寫出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報告文學,這是時代對我們的呼喚,。(王宏甲)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董雨吉
關(guān)鍵詞:報告文學 文學 藝術(shù)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