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5周年:四大名旦之一 曾蓄須明志
今年,,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5周年,。在中國,,“梅蘭芳”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位居“四大名旦”之首,,通過不懈努力將京劇藝術(shù)發(fā)揚光大,。
梅蘭芳于1961年辭世,。他的一生,,也如同一出余韻悠長的戲曲,,值得后人品味,、懷念,。
八歲學(xué)戲,十一歲登臺
1894年,,梅蘭芳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家人為這個孩子取名為瀾,字畹華,,寄托了美好的寓意,。
8歲那年,,他被家里人送去學(xué)戲,。剛開始,梅蘭芳在“唱戲”這條路走得并不順當,,即使學(xué)上幾個小時,,簡單的四句老腔都難以唱下來。氣得先生說“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
這番話對年幼的梅蘭芳觸動很大,,他立志一定要學(xué)出個樣兒來。
于是,,每天天不亮,,梅蘭芳就起床練嗓子;嚴寒的冬季,,即使冷風(fēng)呼嘯,,他也會堅持練功:踩蹺、踢腿,、跑圓場……為了練好蹺功,,梅蘭芳在一條長板凳上放上一塊磚,再將雙腳綁在兩根木棍上,,站到磚上,。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生活絕對算得上苦,。但梅蘭芳堅持住了,,經(jīng)常一練就是幾個時辰。
在磨煉基本功的同時,,他在11歲時登臺演出,。在后臺,梅蘭芳也不閑著,,而是認真研究別人的唱腔,、動作,,一一記在心里,仔細揣摩,。
從小有名氣到紅遍大江南北
在從藝之路上,,梅蘭芳先拜吳菱仙為師學(xué)青衣,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等名家,。由于舍得下苦功,,再加上老師的悉心教導(dǎo),梅蘭芳唱戲的技藝大有長進,。
在北京演出時,,他已經(jīng)小有名氣:嗓音清亮、宛如鶯啼,,常常令觀眾聽得如癡如醉,。他還曾憑借出色表演,,在某一年京劇演員評選的“菊榜”上摘得探花,。
不過,許多人都認為,,在上海的演出,,才真正令梅蘭芳紅遍大江南北。有資料顯示,,1913年,,梅蘭芳受上海許少卿邀請首次赴上海演出。11月16日第一次貼演扎靠戲《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演大軸戲,,風(fēng)靡一時。
之后幾年,,梅蘭芳常常會來上海演出,,每場都十分受歡迎。比如,,他唱的《黛玉葬花》更是博得滿堂彩,,觀眾驚嘆梅蘭芳的演繹如同林黛玉轉(zhuǎn)世,舍不得他謝幕,。
漸漸地,,梅蘭芳也開始了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在他的舞臺演出中,,不僅“唱戲”,,而且要“演人物”;一出《霸王別姬》,,他的劍舞瀟灑柔美……如此,,逐漸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梅派”藝術(shù),。
抗日戰(zhàn)爭期間蓄須明志
1927年,在《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中,,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選為京劇“四大名旦”,。
名氣越來越大,,但梅蘭芳在生活中一直十分謙虛低調(diào),。
據(jù)其秘書兼摯友許姬傳回憶,初次接觸時,,當時梅蘭芳早已名滿天下,,還是含笑地說“昆曲出生在南方,你們聽哪句腔調(diào)得不準,,那個字念得不合適,,請你們告訴我?!?/p>
雖然梅蘭芳平時對大家彬彬有禮,,毫無傲氣,但他卻有一身傲骨,,溫和不軟弱,。梅葆玖是梅蘭芳之子,在生前曾提到,,父親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蓄須明志,,絕不為日本人演戲。
那段時間,,由于沒了經(jīng)濟來源,,迫于生計,梅蘭芳一度要靠賣畫清貧度日,,但也毫無怨言,。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他才重新登臺演出。
享譽國際的藝術(shù)大師
1951年,,梅蘭芳被任命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此后,他又先后擔任了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學(xué)院院長等職務(wù),。直到1961年因病去世,他一直為弘揚京劇藝術(shù)而努力,。
梅蘭芳去世時67歲。在他的一生中,,主要從事京,、昆表演,創(chuàng)編了一批新戲,,也加工整理了一批傳統(tǒng)戲,,如《一縷麻》、《嫦娥奔月》等,。他對中國戲曲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也包括戲曲理論方面的貢獻,。
梅蘭芳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shù)大師,,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他以半個多世紀的舞臺藝術(shù)實踐,,為京劇藝術(shù)的繼承,、革新、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曾有人評價,,梅蘭芳的一生就如同一臺余韻悠長的大戲,值得后人仔細聆聽,??v使時光流逝,仍能辨出其中的豐厚內(nèi)涵,。(完)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梅蘭芳 京劇 大師 蓄須 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