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營養(yǎng)師告訴你:這些吃飯習慣會讓血糖越來越高
近期,《柳葉刀》發(fā)布的全球飲食領域的首個大規(guī)模重磅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范圍內每年造成上千萬人死亡的錯誤飲食習慣,,并不是糖和油脂吃太多,而是不良的飲食結構,,包括少雜糧飲食,、高鈉飲食和少水果飲食。對于糖友來說,,攝入雜糧,、高鈉飲食和水果也有技巧。
雜糧:適當雜糧代替精白米
對于糖友來說,,主食是影響能量攝入及餐后血糖控制的最重要因素,。雜糧較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植物化學物質及較低的血糖指數(shù),,因此,建議糖友吃雜糧宜占主食攝入量的1/3,。
不過需提醒糖友,,并不是所有粗糧都適合糖友吃,比如同樣屬于粗糧的大黃米,、糯小米飯,、糯玉米等黏性糧食品種,餐后血糖都是非常高的,,甚至比白米白面更高,。
相同的食材用不同的方法烹調,其升糖能力也有大大的差別,。比如淀粉含量較多的食材,,加工成熟食后,,易糊化,蒸煮時間越長,,越軟爛,,越容易消化吸收,升糖速度越快,,越不適合糖尿病患者,。
高鈉飲食:“隱形鹽”易被忽視
高鹽飲食會增加糖尿病發(fā)病風險,糖友要注意降低食鹽用量,,每日不宜超過6g,。同時,還要注意限制醬油,、蠔油,、黃醬、辣椒醬,、番茄醬,、雞精、味精,、咸肉,、腐乳、韭菜花等食物攝入,,這些都是“隱形鹽”最常見的藏身之所,。
當然,限鹽也能做出美味,。改變用鹽習慣,,將鹽末直接撒在菜肴表面,有助于喚起食欲,;用酸味強化咸味,,使用陳醋、白醋,、橘子,、番茄等各種酸味食品,減少對咸味的追求,。
用蔬菜本身的自然風味,,如番茄、洋蔥等與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煮,;用蒸,、燉等烹調方式,保持食物原味;或做湯不放油,、鹽,,適量放些蝦皮、紫菜提鮮,。
水果:兩餐之間適量吃
研究顯示,,低GI水果攝入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呈顯著負相關,因此糖友可選擇GI較低的水果,,在兩餐中間或運動前后吃水果,,每次食用水果的數(shù)量不超過200g。同時應減少25克主食以使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保持不變,。
并不是所有水果都適合糖友吃,,應選擇低GI水果,如蘋果,、梨、桃,、柚,、橙子、獼猴桃,、草莓,、櫻桃等;不宜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如紅棗,、紅果,特別是干棗,、蜜棗,、柿餅、葡萄干等干果及果脯,。
糖友在剛進食水果,,或進食水果的品種和/或量有變化時,都要監(jiān)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然后根據(jù)血糖情況決定吃或不吃,,或量的增減。
編輯:劉暢
關鍵詞:水果 血糖 飲食習慣 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