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訊息書畫訊息
李苦禪的繪畫題字
“懷人”不見人
白石老人的《與佛有緣》是他對鄉(xiāng)友懷念的作品,一片精微的貝葉托著一只小小的生靈,,畫中題道:
世衡鄉(xiāng)先生,,少時善病,,家人常將其捨入空門,故鄰里皆以和尚相呼,,而不其名,。此乃四十年前舊事也,今獨余猶能詳焉,。白石齊璜時居燕并題記,。
此時,白石老人居京久矣,,回想起小伙伴被舍入空門的情境,,并希望他能像這只草蟲伏在貝葉上,渡過苦海,,把中國人崇尚的哲學理念之一的佛學表現(xiàn)在繪畫中了,。
群魚圖 1981年
再來看李苦禪的小品《蛤蟆》,,畫上只畫了一只蛤蟆卻題了很多字:
昔遇鄉(xiāng)童有名二蛤蟆者,熟習玩久,,感其誠實可親,。計今已六十年左右矣!不知其在五湖四海,,或仍在人世作何人事也,。禪。
這兩幅作品表現(xiàn)出了作者童少年時期的對鄉(xiāng)鄰伙伴的極富親情的回憶和描述,,這是真摯的“懷人”作品,。
懷人不見人,而取代人物的卻是兩位作者最擅長的花鳥造型:對世衡先生的祝福是輕落在貝葉上的草蟲,,渡過苦海,,達到彼岸。對二蛤蟆的呼喚是真的畫了一只憨厚肥碩的蛤蟆,,周邊題滿了字,,似岸邊的草叢,蛤蟆的隱身之所,,……此“蛤蟆”非彼“蛤蟆”,,引人進入作者的回憶中。這是文人畫的本色境界,,有人物,、有情節(jié)、有懷念、有祝福,,情景交融,,但恰恰沒有人物形象出現(xiàn),而是以花鳥畫作的視角和嫻熟技法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皯讶恕钡淖髌吩谠娫~歌賦中比比皆是,但在繪畫中如此新穎而感人的作品并不多見,。
花葉人不知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詩:“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被ā腔ǎF———非霧,,雖然用的是“非”卻分明含有“是”或者“似”的意思,。像春夢一樣地來,像朝云一樣地去,。由于作者用了一串隱喻,故而讀來既有似是而非的感覺,,又有行云流水的順暢,,它也是一首一直讓后人難以明確定位的小詩。
李苦禪在此幅《墨荷圖》題字中,,也用了類似的表述:
或者云謂花,,或者說是葉,
花葉人不知,,無寧說沈墨,,
沈墨人不曉,無寧云奚若,,
奚若奚若再不明,,無寧說鴻蒙。
從上述題字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李苦禪的意境,,體會畫中闡述的哲理。
畫上題字可簡釋為:你說它是花就是花,,你說它是葉就是葉,,要是再不明白啊,不如就說是未被開辟的天地一團混沌元氣吧!
李苦禪雖然說的是畫花,、畫葉,,但是重點并不在花與葉的造型上,而是在說明筆墨渲染的豐富與超脫,。
李苦禪認為大寫意畫中的物象,,既有它本身之美,又有它之外的美,;既是它又非它,;作者與觀者在借物而悟過程中通過具象體味意象,達到對中國美學中的“似與不似”之間的理解,。
以綱帶目
李苦禪原名李英杰,,藝專同學林一廬見其艱苦求學,喜歡禪宗畫,,便贈其號為“苦禪”,,“名之固當,名之固當,!”李英杰欣然接受,。
從李苦禪一生畫作的風格和研究學術的傾向來看,他確實是在“以綱帶目”,,綱即為中國哲學“老莊禪易儒”,,目即為音樂、戲曲,、金石碑帖和繪畫,,故而看他的作品絕不能只觀畫而不讀文,不但要讀,,而且要理解,。從《達摩面壁圖》的題字中,可以充分證明這一判斷,。
《達摩面壁圖》中題字分為兩段:
于無心處畫佛,,于無佛處求尊。山谷題佛句,。早年畫,,禪記。
意在筆前,,普通畫法如是,。黃山谷之畫法是于大鴻蒙宇宙中著思下筆,當局作者亦寓在畫之著想中,,即于大空思佛即是空,,空即是佛,。此畫法已入佛家哲學思想中矣。余生平不寫佛像,,因無哲學深淵思想,,故不敢率爾,此遣意寫之,,生平只劈頭第一遭也矣,!禪。
這張畫殊為珍貴的是,,苦禪老人皆以草書筆法寫出,,禪意益濃,淡赭色多渲染達摩面部,,衣紋則略勒淡紅,,在密疏對比中頭面神態(tài)益顯,更以黃山谷題“于無心處畫佛,,于無佛處求尊”等題字內(nèi)容來體會,,作畫者心境可窺一斑。
“白梅”與“紅梅”
齊白石曾作《墨蝶白梅圖》,,畫中題道:
坐有客問曰:梅花開時豈有蝶乎,?余曰:君可曾去過羅浮山乎?客曰:未也,。余曰:君勿問,。
李苦禪曾問老人:“您去過羅浮山嘛?”白石翁笑答:“我也沒去過,,只因畫墨蝶顯得梅花更白,!”
李苦禪也曾多次以墨蝶白梅作畫,也題:“羅浮山之景蓋如是也,。”羅浮山到底在哪兒,?為什么被齊,、李二位如此重視?
在《紅梅仙姿圖》中,,李苦禪又對梅與水仙的組合題寫“羅浮仙姿,,宜道亦宜神”,這里的“道”與“神”既是實指,,又是虛指,,可以具體地理解,也可以抽象地理解,。
有位年輕人對我說:“你要不解釋李苦禪題字的內(nèi)容,,我就只看畫兒,,真沒懂作品的全部意思?!睂Υ宋蚁蛩榻B了創(chuàng)作于1962年的一幅《魚》,,畫上題字內(nèi)容需細想:
曾有人問魚名者,余即總魚稱呼之答可也,。若觀真鱗可臨湖河海觀之,。壬寅初寒,兀坐案間寫遣寂寥耳,,禪并識之,。
李苦禪的這段題字沒有糾纏在這條魚的名字上,明確回答說:“我告訴你,,它是魚就是了,。”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魚的統(tǒng)一性,,接下來又說:“如果你真的想看魚就到江河湖海那里看各種各樣的魚去,!”由此而過渡到差別性上。在李苦禪大量題魚的文字,,特別強調(diào)江河湖海中的各種各樣沒見過的魚,。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他特別注意事物的差異性,有差異才有區(qū)別,,有區(qū)別才豐富多彩,,這對繪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李苦禪說:“古人講,,形而下者為器(即真),,形而上者為道(即氣韻)。藝術,,形而下者容易,,形而上者難,是高度的,。中國寫意藝術是形而上的藝術,。”
李苦禪在教學中特別強調(diào)“意象”,,“意象”的含義他是這樣解釋的: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型,,在寫意畫史上有獨特的建樹。他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寫極目所知的“具象”,,他只傾心于以意為之的“意象”。故其所作魚多無名之魚,,鳥常無名之鳥,。八大山人是要緣物寄情的,,而他畫面的形象便是主客觀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由于八大山人對于物象觀察極精細,,故其取舍也極自由,,他以神取形,以意合形,,最后終能做到形神兼?zhèn)?,言簡意賅。
李苦禪曾說:古來文人畫發(fā)展到高度,,必借禪學以充實其美學修養(yǎng),。美愈簡少則愈明顯昭著,愈豐富則愈虛淡含蓄,。識前者易,,識后者難。
編輯:楊嵐
關鍵詞:李苦禪的繪畫題字 李苦禪 繪畫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