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養(yǎng)老院女青年開起漫畫展:起初只是為了照顧父親
放不開的雙手
36歲的女青年吳迪,在北京昌平一家偏僻的養(yǎng)老院工作,。
她的世界里有好看的照片和有趣的漫畫,,也有別的年輕人難以面對的情況:人的衰老,、失智和死亡,。
從2015年年末開始,,她辭職回到老家,幾乎全年無休地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父親,。她放棄了自己在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待在幾乎沒有朋友的小縣城。直到今年4月,,為了給老爸的“最后一步”鋪路,,她才去了養(yǎng)老院工作。
在老家的3年里,,她家務(wù)繁重,、睡眠不足,但她抽出時間帶老爸畫畫,、玩游戲,,想方設(shè)法讓他找到快樂。后來,,她又把生活中的點滴畫成一幅幅帶有童趣的漫畫,主人公老爸就好像是在畫中遨游冒險。在女兒眼中,,老爸是可愛的,,即使是暴脾氣,也像“童話里的颶風”,,能“帶來各種奇遇”,。
這些畫在網(wǎng)絡(luò)中流傳,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今年9月——也是世界阿爾茨海默月,,吳迪的漫畫在北京亮馬橋展出了??戳藬?shù)十張充滿想象力的繪畫和詩一樣的配文之后,,有觀展者留言說:“觀老爸的奇妙世界,你養(yǎng)我小,,我養(yǎng)你老,,愿珍惜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加油,!”署名是一個女兒,。
吳迪覺得,自己終于在照顧老爸和完善自己之間找到了理想的道路,,“和父母共度的時光,,再辛苦艱難也閃現(xiàn)著愛的光芒”。
一
10年前的春天,,在福州工作的吳迪接到爸媽密集的電話,。老爸抱怨說,你媽老是把我的東西拿走,,我的回憶錄手稿,、工程日記,還有剛?cè)〕鰜矸胖鴤溆玫耐诵萁?,又找不到了,。媽媽說的卻是,你爸最近老愛藏東西,,那些手稿明明是他自己翻出來又到處藏,,還懷疑是我拿了。
老爸那年76歲,,吳迪覺得他只是年紀大了容易忘事,,安慰他說:“你的手稿是在我這兒放著呢。錢不見了,,我馬上坐火車回家?guī)湍阏??!?/p>
假期回到呼和浩特,吳迪帶老爸去醫(yī)院,。當著父女倆的面,,大夫溫和地表示,癥狀不嚴重,,只要按時輸液,、吃藥就行了。她不放心,,悄悄返回去問,,這是不是大家經(jīng)常說的“老年癡呆癥”,大夫點點頭,。
當時她還不了解這是一種會不斷侵蝕病人認知能力的病癥,。事實上,這種疾病的醫(yī)學名稱是“阿爾茨海默病”,,是“認知癥”(或稱“失智癥”)中最典型且最多發(fā)的疾?。弧袄夏臧V呆癥”是它更廣為人知,、但帶有些許歧視意味的別名,,目前醫(yī)學界已不提倡如此稱呼。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上升,,阿茨海默病患者也在增多,。據(jù)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2017年年底的數(shù)據(jù),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cè)丝诘?7.3%,, 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cè)丝诘?1.4%,,超過老齡化社會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10%或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7%的標準。而2017年4月原國家衛(wèi)計委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中國65歲及以上人群中,,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率為5.56%。
過去,,由于病人的種種“失智”癥狀,,病人和家屬會避諱提及這種疾病,或者由于缺乏了解而不就醫(yī),。上世紀90年代,,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在患病初期就向社會公開病情,媒體對里根夫婦生活進一步報道,,阿爾茨海默病才逐漸被公眾關(guān)注,。
吳迪老爸的癥狀逐漸加重,經(jīng)常半夜三更不睡覺,,抱著被子,、卷著枕頭就說要出門做工程去,。有一天他還走失了,被民警送回來,。
吳迪開始焦慮,,她頻繁地在網(wǎng)上搜索“老年癡呆失眠”“老年癡呆不睡覺怎么辦”,,還加入了幾個患者家屬微信群,,各處詢問,得到的回答總是“沒有辦法”,。
根據(jù)醫(yī)療資訊系統(tǒng)“UpToDate臨床顧問”的資料,,睡眠障礙正是阿爾茨海默病發(fā)展到中期的癥狀之一,此外還有記憶力,、自知力,、視覺、聽覺,、運動能力下降等癥狀,,這些病癥都是“不可逆”的。吳迪老爸必須依賴照護者生活,。
2013年下半年,,已經(jīng)到珠海工作的吳迪,先是申請調(diào)到北京工作,,接著頻繁請假回家,,每次假期都會拖延兩三天。
二
有人問吳迪,,為什么只有你承擔照顧老爸的重任,,兩個姐姐不能幫忙嗎?她覺得,,姐姐都已成家立業(yè),,大姐工作特別忙,二姐身體又不太好,,由單身無拘束的自己來照顧老爸,,是“理所當然”的。
吳迪出生于1982年,,在呼和浩特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長大,。在二姐的描述中,吳迪小時候是一個特別靦腆,、膽小的孩子,,長大后卻是姐妹三人中最反叛的:從北京一所大學的美術(shù)專業(yè)畢業(yè)后,她在幾個不同的城市工作過,,平時“想去哪里就去”,,“想學攝影立刻就學”,,不在乎戀愛結(jié)婚,“自由,、獨立,、充實”。
2014年,,吳迪老爸的病發(fā)展到中期,,頭腦時而清楚時而糊涂,吵鬧得厲害,。大姐帶他去看了縣城里的養(yǎng)老院,,老爸直搖頭:“我要回家?!?/p>
吳迪知道后,,覺得縣城的養(yǎng)老院又小、條件又差,,把人關(guān)在一個小閣樓里面什么都不管,,而且住在那里的大多是孤寡老人和貧困老人,她說什么都不同意,。
年底的某一天,,她正忙著安排公司的圣誕活動,突然接到了三姨的電話:快回家吧,,你媽扶你爸的時候自己摔倒骨折了,,引發(fā)腸梗阻,現(xiàn)在正在醫(yī)院,。
她立即請了3天事假趕回家,。
到家一看:媽媽在醫(yī)院臥床,老爸在家僵直地躺著,,目光無神,,四肢僵硬,徹夜不睡,,滿口胡話,。三姨暗示她,該給老爸準備后事了,,她不接受,。
那幾天,她陪著老爸不敢睡著,,在床邊聽著他模模糊糊地說話,,“一會兒福州話,一會兒普通話,,好像是在懷念自己小時候的事,,我一湊近,,卻沒有應答,好像我完全不存在”,。
姐姐請來一位針灸大夫,,這位鄰村的小伙有點驚訝地說:“像你爸這種情況,在我們村就‘順其自然’了,,你們愿意花這個錢也行,,但我只能在這待一星期?!?/p>
那一陣子,,除了針灸,,姐妹們還不斷地給老爸的腿熱敷,、擦藥油,吳迪回憶,,老爸恢復了不少,,膝關(guān)節(jié)能彎折了,臉上有了表情,,目光也有神了,。
疾病發(fā)展到這個階段,老爸的語言,、讀寫,、記憶能力進一步喪失,視力,、聽力等退化,,但精力異常旺盛,情緒多變,,還伴有一定程度的被害妄想和攻擊行為,。
兩個姐姐不得不回去忙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了,媽媽也勸她把老爸送養(yǎng)老院,。吳迪思前想后,,決定辭職在家自己照顧。 “當?shù)氐酿B(yǎng)老院條件太差,,北京服務(wù)好的養(yǎng)老院,,他們的退休金又負擔不起,還是我自己來放心”,。
就這樣,,她的3天事假變成了整整3年不工作。
三
剛開始的兩個月,,媽媽臥病在床,,從早到晚,,她接連不停地忙著做飯、喂飯,、打掃衛(wèi)生,、處理兩個病人的大小便。夜里媽媽要起夜兩三次,,老爸也需要換尿片,、翻身,她只能在凌晨4點多睡著兩三個小時,,又得想著起來做早飯了,。
“即使剛處理完大小便就去吃飯,我也覺得飯?zhí)貏e香,,因為看到他倆就像小孩一樣,,特別心疼”。
每天深夜兩三點是她最難受的時間:夜深人靜,,只有老爸在房里或是不停地拍打著床,,或是歇斯底里地吼叫。那段時間,,“絕望”和“熬日子”這個兩個詞寫滿了她的日記,。
吳迪的二姐告訴記者,小妹照顧老爸的3年中,,夜里一直是警醒的狀態(tài),,幾乎沒睡過完整覺。有一次,,聽到父親在鬧,,她一骨碌爬起床,然后跌在了地上,,喊媽媽沒人應,,她自己爬到媽媽身邊,慢慢恢復過來,?!昂髞硪踩メt(yī)院檢查過,就是太疲憊了”,。
姐姐對小妹既佩服,,又心疼。大姐說她太善良,、太孝順了,,“沒有幾個子女能做到這樣”;二姐把她形容成“不知疲勞的永動機”。曾在春節(jié)和暑假替小妹照顧過老爸幾天的二姐,,面對他三天三夜“一躺下就起床”,、到處東走西看的狀態(tài),又氣又累,,坐在沙發(fā)上直哭,。二姐不能明白,小妹為什么能在這種疲勞又壓抑的環(huán)境中堅持3年,,還一直對父母笑臉相迎,,“要是我,早憋瘋了”,。
“心疼”也是吳迪不斷提到的一種感覺,,她記得失智老爸的可愛之處:
漸漸喪失語言功能的老爸,渴望出門時會說,,“地球的門在哪里,,我怎么才能到人類里面去”。 睡熟后尿濕了的老爸,,會一骨碌爬起來,,拍著床板氣急敗壞地大叫:“洪水來了!洪水來了,!”不再認識自己女兒的老爸,會在她給自己洗腳時摸摸她的頭和肩膀:“你是一個好人,,謝謝你,!”
四
吳迪告訴記者,除了對朋友傾訴和在日記中發(fā)泄,,支持自己堅持下去的還有曾經(jīng)做過公益工作的經(jīng)歷,。
2011年,吳迪經(jīng)過二姐的介紹加入了一個幫扶貧困農(nóng)村的公益團隊,,3年中陸續(xù)走訪了內(nèi)蒙,、甘肅、河北,、四川等多個地方的鄉(xiāng)村,,她負責攝影。在河北的一個村子里,,她見到一位孤寡老人,。
老太太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和兒女,靠低保維持生活,。她抓著吳迪的手不放,,“你就陪我吃頓飯吧,我有錢?!闭f著就從被子底下摸出兩張百元鈔票,。鄰居說,她把這兩百元錢攥在手里好長時間了,,平時也不在房間里住,,而是在院子里搭床,就為了聽人走動的聲音,。
吳迪想起父母,,暗暗告訴自己:我要是不管他們,他們也是這樣,。
即使面對姐姐,、媽媽不斷的勸說,她也從未產(chǎn)生過一點放棄的念頭,,只覺得 “一邊無助,,一邊無奈”。有時也會埋怨,,但她又會把自己想象成獨生子女,,“姐姐有時來替我照顧幾天,我就很知足了”,。
她把出門買菜的機會讓給媽媽,,自己一步不離地看著老爸,一度8個月沒有出過門,?!拔夷菚r想,哪怕只是給我半個小時,,讓我去看看大自然,,跟同齡人說說話也好啊”。
后來她帶著老爸下樓散步,,寸步不離,、小心翼翼地在側(cè)后方攙扶。由于老爸的視力缺乏距離感,,很可能會踩到地上的坑坑洼洼,,用力拉扯會惹惱他?!八夂艽?,要是別人站在他面前,很可能被一拳打倒”,。
“其實最難相處的是我媽,。”她覺得失智的老爸從暴躁的兒童狀態(tài)漸漸進入了1歲嬰兒的狀態(tài),媽媽卻像一個賭氣的10歲孩子,,時不時就跟自己鬧脾氣,,在要不要把老爸送養(yǎng)老院的事情上反復爭執(zhí)。
“哎,,麻煩的,。”是媽媽的口頭禪,。吳迪在日記里寫:這個“哎”到底是誰,?“麻煩”又是誰呢?
五
家人的生活和情緒漸漸平復,、新的敵人卻出現(xiàn)了:無聊,。在三餐的間隙,3個人都呆呆地坐著,。
過去喜歡買點棉布衣服,、木質(zhì)首飾的吳迪,在那段時間甚至沒有把北京租房里的衣服拿回去,,借了表姐的衣服就穿了,;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追求生活細節(jié),整治飯菜,、打掃衛(wèi)生的動力漸漸下降,。
為了讓家里的日子變得有趣一點,吳迪把二姐的幼兒美術(shù)教學內(nèi)容學了過來,。
就像教小朋友那樣,,她給老爸的手掌涂上各種顏色,引導他在紙上,、包裝盒上隨意拍打,拍打正是他最喜歡做的動作,。
鍛煉手指能力,,是延緩失智癥狀惡化的另一個辦法。吳迪想起小時候,,作為水利工程師的老爸工作繁忙,,唯一一次教自己做手工,就是用紙折了南方的烏篷船,,“他是福州人,,到北方工作之前,在家鄉(xiāng)會去游泳和賽龍舟,,對水和船很有感情”,。這次輪到女兒教老爸了,她手把手地教他折了小船、涂了顏色,,還端來一臉盆水讓他玩耍,。老爸認真地讓每一只小船游動起來。
一天晚上,,老爸照例在房里吼叫,。吳迪的腦子里閃現(xiàn)了藝術(shù)靈感:“老爸半夜醒來,對著床又拍又抓,,好像一只大貓啊,。我像一只困倦又害怕的小貓,遠遠地躲在沙發(fā)角落,?!彼堰@場景畫成了漫畫。
她把發(fā)脾氣脫衣服的老爸畫成童話世界里體驗新裝的皇帝,,把玩布料和繩子的老爸畫成一只貓,。老爸大吼大叫時,她畫一頭熊——睡覺時彎著背,、靠著墻,,上廁所時尿在褲子里滿地走的熊。
漫畫讓吳迪在觀察老爸中找到樂趣,。
兩年多來,,這樣的漫畫她攢了100多幅,她視之為“一份去了就不再回來的,、極為珍貴的生命記錄”,。
六
在失智老人家屬的微信群里,吳迪的畫被更多人看到,、轉(zhuǎn)發(fā),。
2018年初,北京一家私營養(yǎng)老院的總經(jīng)理羅圣華看到吳迪的畫,,當時他正需要一位運營養(yǎng)老院公眾號的幫手,,于是找到了她。
吳迪起初對這份工作有些抗拒,,想象養(yǎng)老院“暮氣沉沉”,。羅圣華與她商量,讓她慢慢勸說父母來到養(yǎng)老院住,??紤]到老爸這幾年說話、行動能力越來越低,,“總有一天照顧不了,,要送到機構(gòu)去”,,她接受了這份工作邀請。
今年4月,,她剛開始工作時,,幾乎每天半夜都會習慣性地醒來幾次,“想到老爸在家,,覺得心里面空空的”,。盡管家里請了保姆,每隔幾周,,她仍要回家一次親自照顧老爸幾天,。
位于北京回龍觀附近的這家養(yǎng)老院,住著300多位老人,,其中三分之一是沒有自理能力的失智老人,。
在失智區(qū)工作4年的護理員張阿姨說,失智老人精力非常旺盛,,給他們喂飯,、穿衣時經(jīng)常被打傷、咬傷,,每個護工身上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失智老人吃飯不知饑飽,排便也沒有主動性,,她只能把手指伸到老人的肛門里摸,,如果有大便,才給老人用通便藥或者開塞露幫助排便,。洗澡也很困難,,“對自己父母也不會這樣伺候,身上沒有擦不到的地方”,。
與吳迪之前想象的不同,,養(yǎng)老院其實是一個有生氣的地方,除了老人和護理員,,還有不少在市場部,、研發(fā)部工作的年輕人。每周,,負責文娛的工作人員組織老人唱歌、玩游戲,、看電影,。
養(yǎng)老院的會客室里掛滿了錦旗,好多幅都寫著一句同樣的話:“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對于兒女的心態(tài),,羅圣華很了解。他告訴記者,,過去國內(nèi)的養(yǎng)老院是“兜底”型,,數(shù)量少、服務(wù)差,,給人的印象是凄涼的,。近年來隨著政府規(guī)劃的跟進、養(yǎng)老院的增多和服務(wù)的進步,,很多時候老人的進住對老人和子女都是一種解脫,。兒女之所以對送父母進養(yǎng)老院有顧慮,不是因為“不孝”的心理負擔,,而是因為“怕被人說不孝”的負擔,。
在他看來,無論是照護比還是專業(yè)水平,,中國的養(yǎng)老護理行業(yè)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北京截止到去年年底,有358萬老人,,如果按照民政部門4%的老人在機構(gòu)養(yǎng)老的規(guī)劃,,養(yǎng)老院的床位數(shù)量夠用。但因為服務(wù)水平參差,、運營成本較高,、老人支付能力相對較低等種種原因,這些養(yǎng)老院的入住率只有一半左右,。
過去在北京市委組織部工作的羅圣華,,因為去年家里長輩突然去世才辭職來到養(yǎng)老院工作。和他的情況類似,,院里的一些年輕人,,沒有選擇報酬更好的工作或跳槽,而是堅持待在養(yǎng)老院,,也是因為那份“心軟”,。
吳迪覺得,養(yǎng)老院的工作,,讓自己再一次成長了,。
在養(yǎng)老院里,她認識了每天都一起散步曬太陽的“模范夫妻”,、為雞毛蒜皮大吵大鬧的固執(zhí)老太,、98歲還愛讀寫唐詩的樂呵老爺爺、有兩個兒子依舊寂寞的孤僻老奶奶,。她開始想象自己的老年光景,,準備好好鍛煉身體,,健健康康地去南方小鎮(zhèn)云游,選一個地方安靜地住下來,。
平時在街上或是地鐵上,,她對老人格外關(guān)注,會主動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提重物或者指路,。遇到顫顫巍巍或者舉止失常的老人,,她會悄悄地在附近觀察一會兒,確保沒事才走開,。有一次在地鐵上,,她身邊坐了一位不斷自言自語的老太太,因為擔心,,她到了站也沒下車,,陪老人一直坐到終點站,確認她知道自己下車往哪兒走,。
因為老爸的病,,她最關(guān)心的還是養(yǎng)老院里那些失智老人。她嫻熟掌握和失智老人打交道的“演技”,,能和他們對話,。
“你是什么單位的呀,我是海淀幼兒園的,?!薄拔乙彩怯變簣@的,我們現(xiàn)在就要上課去,?!?/p>
“賣燒餅的來了?趕快,!趕快給我一個,!”“好,馬上給你拿來??!”
“我?guī)袜従涌春⒆幽兀衲晁奈鍤q了,,他媽工作去了,,我就抱著他?!薄笆茄绞茄?,您的字寫得那么好,可以教給他哦,!”
吳迪最近畫的一張沒有展出的畫,,主角是院里的劉阿姨?!拔矣X得劉阿姨是一只飛來飛去的蝴蝶,,護理員像個撲蝶高手,也要飛來飛去地守護蝴蝶,?!?/p>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魏其濛
編輯:趙彥
關(guān)鍵詞:養(yǎng)老院 漫畫展 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