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看斑駁壁畫中的《西游記》 以甘肅童子寺石窟為例
由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中國玄奘研究中心等主辦的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及高峰論壇近期在西安,、商洛舉行。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刊發(fā)由蘭州大學考古與博物館學研究所張利明撰寫的《玄奘對觀音信仰的新證據(jù)——以甘肅民樂童子寺石窟西游記與觀音救難壁畫為例》,。文章以甘肅民樂童子寺石窟的壁畫為例,補充和豐富清代張掖地區(qū)西游記與觀音救難壁畫組合的數(shù)量與內涵,,進一步論證西游記故事所體現(xiàn)的玄奘對觀音的信仰,。
唐代玄奘法師西行求法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為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于玄奘西行求法的文本和圖像不斷地被創(chuàng)造出來。在這一過程中,,玄奘法師逐漸被圣化,,其歷史形象從傳法與譯經并重的經義大師變成了歷險求法的圣僧,他的求法經歷也逐漸演繹成頗具文學和傳奇色彩的唐僧取經故事,,并廣泛傳播,。
明萬歷年間《西游記》成書后,唐僧取經故事又演變成了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都十分固定的西游記故事,,并且迅速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成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故事,。
宋、金,、西夏時期,,在延安、瓜州和川渝地區(qū),,唐僧取經圖像多作為附屬出現(xiàn)在大幅水月觀音變相中,,以此來表現(xiàn)玄奘對觀音的信仰?!段饔斡洝烦蓵蟮拿髑鍟r期,,唐僧取經圖像演變成了西游記圖像;反映觀音變相的水月觀音圖像也演變成了此時流行的觀音救難圖像,,二者組合,,共同來反映觀音信仰。我們已對張掖大佛寺和上石壩河石窟中的這種組合進行了詳細解讀和研究,。本文將以民樂童子寺石窟的壁畫為例,,補充和豐富清代張掖地區(qū)西游記與觀音救難壁畫組合的數(shù)量與內涵,進一步論證西游記故事所體現(xiàn)的玄奘對觀音的信仰,。
一,、 童子寺石窟概況與研究現(xiàn)狀
童子寺石窟位于民樂縣民聯(lián)鄉(xiāng)翟寨子村東1500米處,緊鄰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等北朝早期石窟,。石窟坐東向西,分布在長約200米的崖面上,。共有洞窟10多個,,除殘破不成形者外編號8座,3座為中心柱窟,。始鑿于北魏,,壁面殘留北魏、唐,、宋,、明、清佛教壁畫五層,。巖體為礫石構造,,由于洪水、地震,、人為破壞和不合理利用,,大部分洞窟內文物被毀,亟待修繕保護,。
童子寺石窟規(guī)模較大,,歷史悠久,從殘存壁畫看,,其在北魏,、唐、宋,、明,、清時期都有大量佛教活動,香火鼎盛,。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已是人煙罕至,。洗盡鉛華,,留下的只有斷壁殘垣和斑駁的壁畫,現(xiàn)在我們只能通過畫面中堅定的西游者的步伐,,追溯它往日的輝煌與榮光,,重新喚起它靈魂深處的歷史記憶。
童子寺石窟的壁畫達五層之多,,隱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是一座底蘊深厚的藝術寶庫。它所呈現(xiàn)給今人的是表層異彩紛呈的西游記壁畫,,這也是目前對童子寺石窟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的研究者有張寶璽,、于碩、丁得天等學者,。在諸位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多數(shù)西游記壁畫的內容已被解讀出來,壁畫的繪制年代也基本確定,,大約在清中晚期,。
西游記壁畫主要繪制在石窟群最南端的第1窟,該窟為平面方形中心柱窟,,平頂,,四角有弧度,三壁三龕,,前壁和中心柱前部坍塌,。各壁均開圓拱形龕,龕內已無塑像,,壁面繪滿壁畫,。壁面低處的壁畫被人為地摳去、刻劃,、涂鴉,,保存較差;高處的壁畫有少量的自然剝落,;由于長期裸露風化和陽光暴曬,,部分壁畫褪色黯淡。該窟除窟外的木構窟檐可以擋雨外,,再無其他保護設施,,壁畫極易被再次破壞,造成不可逆的損失,。強烈建議各級有關部門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加強保護與修復,。
近年,我們再次對這處石窟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下面將針對以往研究中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進行補充完善,,并力求解讀出以前未被辨識的壁畫,進而探討壁畫題材選擇,、組合狀況,、區(qū)域特點和主題思想等更深層次的問題。
二,、 壁畫內容補釋與新解
據(jù)研究現(xiàn)狀,,我們選取部分問題比較突出的壁畫進行分析研究。
1,、 東壁第6幅
該壁畫人物面部均被摳去,,影響辨識,。之前的研究未詳細觀察畫面中的兩面旗子,也未發(fā)現(xiàn)矩形旗上書寫的“齊天大聖”四個字,。旗子很小,,筆跡也非常斑駁,如果不是靠近仔細觀察,,很難發(fā)現(xiàn),但這卻是解開壁畫秘密關鍵鑰匙,。據(jù)此可以確定此幅是《西游記》第四回“名注齊天意為寧”的畫面,。
2、 東壁第25幅
壁畫中共六人,,殘損嚴重,,其中孫悟空、豬八戒可以確定,。對照李評本插圖和原文記載,,另外四人也可確定。
畫面上方繪二人打斗,,面部均毀,,但關鍵細節(jié)仍然保留。右側為手持鐵棒,,頭戴“緊箍兒”的孫悟空,;左側人物穿鎧甲,戴華冠,,持兵器,,此兵器為原文中描述的鉞斧,如下:“這里行者抵住鉞斧,,八戒敵住大刀,,沙僧迎住大棍?!蓖瑫r,,打斗的動作與李評本插圖的畫面相同。
畫面下方亦為兩人打斗,。右側畫面殘留豬八戒的頭部和高舉的釘耙,;左側人物大部分已毀,只殘留鎧甲下擺的一部分,,應是一個妖王,。
畫面中間,兩人均遭大面積毀壞,。右側人物可見殘留的鎧甲,,應是一個妖王,;左側人物只剩高舉的兵器,應是沙僧,。
因此,,可以斷定此幅是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戰(zhàn)青龍山”的畫面。
編輯:楊嵐
關鍵詞:壁畫 石窟 西游記 觀音 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