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學校食堂市場化”偏離了公益軌道
給學生提供午餐似乎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兒,。學校有義務協(xié)助為孩子們提供安全且有營養(yǎng)的午餐,,但吃飯本來就是眾口難調的事情,,所以飯菜是否可口,、學生會否浪費,學校往往很難保證,。日前,,記者探訪了廣東深圳的一些學校后發(fā)現(xiàn),通過市場化運作來改善校園午餐質量的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4月8日《光明日報》)
孩子在學校就餐,,家長最關心的是衛(wèi)不衛(wèi)生,,營養(yǎng)搭配科不科學,孩子到底喜不喜歡吃,。學校食堂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可能在花式品種等方面確實更加豐富,學生可能更喜歡吃,,但安全性和營養(yǎng)性就很難說了,,在價格等方面可能會提高不少,畢竟市場化運作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近年,,許多學校把食堂作為了盈利的工具,要么由外來人員承包,,要么把食堂租給一些個體戶經營,,既不衛(wèi)生,又不好吃,,價格又貴得嚇人,。學生的生活費是有限的,學校食堂引入市場化競爭,,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吃飽吃好,。價格貴了,意味著家長給的生活費不夠用了,,只能減少吃飯菜的量,,這樣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伙食好差、價格高低關系到他們能否更好地用餐,,能否健康地成長,。因此,從學生健康的角度考慮,,有關部門不能引入市場化競爭,,必須將“嚴禁學校食堂盈利”作為硬性規(guī)定。
深圳一些學校引入市場化競爭,,雖然將市場化運作與家長,、學校的監(jiān)督結合起來,經營者由市教育局統(tǒng)一招標引入或者由家委會主導,、學校參與,,雙方共同遴選,并且成立了由家長,、老師和工會委員代表以及校醫(yī)共同組成的食堂管理委員會,,對食堂采購的食材進行驗收,由家長代表對當天菜品的賣相、口味等進行檢查,,但改變不了經營者盈利的目的,。就算食堂管理委員會成員再認真,畢竟他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食材到底好不好也很難搞得清楚,。
學校市場化運作,出租或讓人承包,,學??隙〞杖〕邪M或者收取一定的租金,等于在學生伙食費中剝了一層皮,。再加上承包者承包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樣層層剝皮,就會使食堂的伙食費大幅上漲,。這種承包式經營改變了學校食堂公益的性質,。另外,學校食堂市場化運作后,,一旦在安全等方面出了嚴重的問題,,經營者最多不承包了,可能會一走了之,,最后受害的還是那些學生和學生家庭,。
學校市場化運作,偏離了學校食堂公益的軌道,。像北京等地就明確規(guī)定,,學校食堂一律不準對外發(fā)包經營。當然,,學校自己經營和管理食堂,,要加大學生餐費的管理,確保每一分錢都真正用到學生身上,。采購食材交食堂時必須過秤驗收,,做到發(fā)票記載品名、數(shù)量與實物相符,,發(fā)票記載的內容須有品名,、單價、數(shù)量,、金額,、產地等,還須有供貨商的簽名和指模,。要建立由學生,、家長,、教師等代表組成的膳食委員會,充分發(fā)揮其在確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譜和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最關鍵的是,要做好成本核算,。各地要通過核查,、審計等,防止食堂違規(guī)圖利,,在學生身上“打主意”“刮油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校 食堂 學生 市場化